保丽霞: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及导则编制
- 来源:智能交通世界网 作者:ITS114
- 2019/11/13 9:04:1740302
【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8月22日,由湖南省交警总队指导,湖南省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智慧交通(ITS114)主办,上海智能交通系统产业联盟、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协办的中国智慧交管论坛在长沙成功召开。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ITS中心主任保丽霞,发表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及导则编制》的主旨演讲,本文为演讲速记整理,已经演讲者本人审核。
保丽霞: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我来分享一下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及导则编制。
本次论坛主题是智慧交管,但我没有用智慧这个词,作为设计、研究、咨询方,很多时候会被业主质询设计的道路、设计的系统到底智慧在哪里?给出行者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提升才算智慧?大家对智慧的要求比较高,结合近的工作心得,我还是用智能交通系统这个概念来结合不同城市的需求,介绍在做ITS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建设导则所起到的作用,为大家提供借鉴。
一、近期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很多新兴的名词如雷贯耳,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城市大脑等层出不穷。杭州建设应用了城市大脑,很多地方也在建设“大脑”,大脑建成后对交通拥堵有什么样的改善?这是我们要学习和深究的。现在智慧道路项目比较多,很多人会咨询智慧道路的运行目标是什么样的?到底需要上什么样的智能设备,布设原则是什么,数量多少,投资多少等等。很多智慧道路的设计方案中提到路侧安装视频、多目标雷达检测等设备,安装实施的目标是什么?车路协同中边缘计算节点到底输入什么,输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分析、理智对待。
在合肥道路交通安全博览会上,展示了各种“大脑”、“心脏”、“交通医生”等,他们可能会为原来的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交通大数据分析等等提供了更多维度的整合和应用,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这些“大脑”到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合肥展上,千方科技和阿里云一起展示了城市交通大脑,可重点支持交通指挥管控、交通信号优化、交通缓堵治乱、交通运行评价、预警预测研判和公众出行服务等六大应用场景,内容其实跟十年前的智能交通发展重点是差不多的。海信展示了交管云脑、交通云脑、AI信号故障检测平台、城市智慧心脏;易华录展示了城市交通大脑2.0;杰瑞展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信号控制和全生命周期运维一体化的平台;华为在城市道路口、高速公路领域的业务,强调云化、智能化、协同化,从业务系统出发,把云计算,大数据计算的方式、算法用在交通中。
作为一个智能交通的的咨询设计方,我认为,无论什么脑,什么心脏,都要回归交通的本质,不忘初心。
交通的本质是什么?是更安全,更畅通,无论是开车、坐车去什么地方都可以选择合适便捷的交通方式。把交通拥堵全部解决不可能,因为汽车保有量持续大量的增加,而道路资源是有限的,从自己的能力出发,让城市交通更加有序、安全,这才是智能交通从业者的初心,所以不要迷恋于各种高大上的词汇。
近我对智慧道路、智慧快速路、智慧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开展了些研究。2018年3月,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的通知》,包括六个试点主题:基础设施数字化、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北斗高精度定位综合应用、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互联网+”综合路网服务和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很多城市都在策划建设智慧公路,如杭绍甬高速,延崇高速,绍兴智慧快速路、深圳侨香路等。
杭绍甬智慧高速重点做了三个网:传感通信网,客货运输网,绿色能源网。能源网,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服务区可以充电,技术上可以落地;传感通信网,公路沿线覆盖5G信号,都说5G信号佳的试验场景是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毕竟自动驾驶的车辆还没有量产普及,那么近期给车辆来用的场景是什么呢?延崇智慧高速建设对照着交通运输部文件所指明的六个试点方向,前四个都一一对应了,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路运一体化及车路协同,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指挥,基于大数据的路网感知和服务等。
深圳侨香路,实现了信号灯自动控制,智能非现场执法,多杆、多箱合一,“智慧路贴”集多功能于一体,对智慧道路的描述多了很多美观和细节的体验。
我们做ITS咨询切忌把理念拔得很高,目标定得很大,其实重要的还是图纸和系统功能,图纸会说清楚到底布设了哪些外场,系统软件需求要做得精细化,一个个去完善功能,才能整体的发挥效应。
现在做智慧公路的车路协同时,边缘计算节点是一个关键的黑匣子。我问边缘计算要算什么呢?有人说算一些流量、速度。实际上,这些信息,原来的智能交通路口信息采集就有,所以大家还是不清楚到底边缘计算、路侧设备为车路协同提供了什么数据,为什么要提供这些?单车智能传感和计算成本太高,车路协同在路侧增加设备,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如果只是作为第三套冗余,不做也罢。对新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很重要,但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立足当下,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
二、智能交通系统导则编制
做智能交通总体规划的城市并不多,不像综合交通规划几年修订一版。做规划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些规划能够落地,未来十年的智能交通建设都按照规划去执行。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智能交通规划落地比综合交通规划的落地还要难,智能交通所涉及的技术发展特别快,有一些技术发展是很难预判的。2013年1月做ITS规划时,有一位专家提出要把汽车电子标识工程落到近期。当时虽然很火,但是汽车电子标识能否顺利推广,是否能落地,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就没有写入规划。6年过去了,汽车电子标识的发展有些冷静。
这几年出现了做规划的同时要做导则的现象。苏州工业园、成都、天津生态城、雄安新区等,就是规划、设计导则同时在做。智能交通出了很多技术类的标准,但很少有整合式的设计导则。
导则是指由国家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发布,用于规范工程咨询与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一个路口的交通设施建设会涉及到各种标准,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准、道路交通标线系列标志、道路交通信号灯、信号控制系列标准、城市停车诱导系统规范、重点区域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规范、交通监控及违法取证等各种标准,门类较多,有时候不同专业的关注点不一。制定导则,就是希望根据这些标准提炼出满足该城市该区域适用性、功能性、一致性、复用性的可执行建设要求。在审批阶段、建设阶段、验收阶段、运营阶段,都可以用到。
举一个例子,下面的列表是我们为成都编制的智能交通管理和控制的建设导则,包括视频监控、抓拍、监测、雷达、卡口、LED、车道、匝道、外场建设等。
交通信号控制是智能交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信号机、信号灯设置方面有几个国家标准,但是具体落到执行时,还是会出现建设标准上的偏差和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其导则需要重点编制。
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方面,设置导则比较少,有的地方直接上一块LED板,发布事故、事件、天气信息、行程注意等信息,但是没多久就坏了,既没有发挥设备设施的作用,也降低了城市的美观度。随着车载、手机等导航的普及,群体诱导板可逐渐减少,交通信息可采用其他来源共享的方法。
其他还有多个系统不一一列举,导则编制相对于规划的落地实施,具有直接应用价值。
三、智慧交管,软硬兼施
今天的专题是“软硬兼施·智慧交管”,硬件交通基础设施,软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都很重要。一个城市的交通形象,不仅是火车站、机场和道路,交通组织、交通标志标线、信息服务的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有序、标准化、精细化,手段要多管齐下,大脑也好,大数据也好,智慧也好,还是要回到利用智能化手段来缓解交通问题,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要牢记交通管控的根本任务是让交通更安全、更便捷,软件硬件都要服务于交通。对于自动驾驶、智慧公路、城市大脑等新技术,既要有前瞻性的学习研发,又要考虑落地应用的可行性和真实效果,让我们一起努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