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王长君: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智能交通世界网 作者:ITS114
2019/11/7 9:02:4143904
  【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10月31日,2019’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指导,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
 
  大会包含开幕式、高层论坛、全体大会及16个专题论坛,31日的高层论坛上,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研究员做《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本文根据演讲录音和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核,感谢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提供的平台和支持,感谢王长君所长的精彩演讲。
 
王长君所长
 
  王长君:
 
  尊敬的徐冠华院士、李华军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上午好!刚刚徐部长指出了我国在科技强国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其中第三大问题就是科学精神的缺乏。我想顺着徐部长的思路,对道路交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一些科学精神欠缺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过去一个月里,无锡发生了两起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成为舆论热点。起事故是9月28日,大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候,左前轮发生爆胎,车辆失控撞到左边的护栏上,反弹回来行驶100多米后再次撞击了左侧的护栏,把护栏撞坏以后,把对向车道的护栏也撞坏了,之后和对向正常行驶的大货车发生碰撞,导致36人死亡。10月10日,一辆荷载36吨、实载158吨的大货车行驶到高架桥上,桥梁侧翻垮塌,导致3人死亡。这两起交通安全事故,在行业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在过去的1-2个月里,道路交通领域还有更多的热点,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成为国内乃至ITS世界大会的主要内容和热点;刚刚结束的武汉军运会,专门设置了自动驾驶车辆展示项目。道路交通领域的两方面热点结合在一起,给我们一个启示:一是行业延续了过去对技术投入的极其重视;二是仍然会发生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
 
  这让我们疑惑和反思,在从事道路交通工作过程中,在技术投入过程中,是不是还存在一些欠缺?道路交通领域是不是也缺乏一些深层次、科学精神方面的东西?
 
  道路交通技术研发、应用及创新成果显著
 
  1、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
 
  我们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过去30多年,我国社会经历了快速机动化进程,已经在多项道路交通指标方面排在。机动车保有量从1千万发展到2亿,美国用了75年左右时间,我国只用了23年左右,如此快速的机动化进程对道路交通科学和技术发展应用带来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在过去20多年中,智能交通一直是道路交通领域的发展重点和主要内容。以公安交管为例,现在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的应用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公安交警的情报、指挥、勤务、督导一体化已经在全国几乎所有地级市、县级市指挥中心都有很好的发展。
 


 

  这里特别提一下,公安部交管局过去五年推进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的建设应用,在全国428个交警支队、3935个交警大队开展了应用。目前,全国有92万视频监控点、30万卡口、49万交通违法取证设备联入平台,平均每天新增数据量是12亿条左右,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的技术,平台实现了对人、车违法行为识别和路况的管理。
 
  2、自动驾驶和车联网
 
  在过去的3-5年里,道路交通领域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方面也有很快的发展。刚刚庞松司长也介绍到,国家层面在进行产业布局,更多的企业、科研部门也在投入,车联网在全国很多地方也有落地,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即单车智能和车联网正在不断推动融合网联式的自动驾驶,正在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共识。
 
  当然网联式自动驾驶和相对比较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融合,必将更好地推进智能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甚至在未来可以对道路交通的出行模式、出行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1、交通安全状况稳中向好,重特大事故持续下降
 


 

  先进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整体好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我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在过去十多年里面有着明显的下降,今年到目前为止,发生了两起。同时,每百公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明显下降,特别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然二级、三级下降稍微少一点。但交通事故整体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仍较快速的上升,偶尔有一些回落,但总体的上升趋势仍然比较明显。
 
  2、交通事故死亡率比较高
 
  交通事故死亡率基本指标仍远高于机动化进程比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
 
  3、交通拥堵频繁发生
 
  国内一家互联网企业发布了2018年全国36个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早晚高峰的时候,全国13%的城市处在拥堵的状态,61%的城市处于缓行。
 
  造成交通现状的原因
 
  交通事故也好、交通拥堵也好,有好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交通拥堵,供需不平衡是主要的原因,但在现阶段大量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中,是否还存在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1、人的方面
 
  根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交通事故里有97%以上的交通事故与人有关,远高于其他的机动化进程比较好的发达国家。为什么我们的交通参与者会直接导致这么多的交通事故?排在是什么原因?不让规定让行。在过去的十年中,交通违法行为一直排在位,占整个事故总量的15%,我们把不按规定让行、随意停车、长期占用超车道等类似不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的事故归类放在一起,惊讶地发现,这些行为大约占了事故总量的五分之一。
 
  原因可归纳为两类,一是现在仍然比较普遍存在的交通出行规则意识差,当然也有培训考试不合理等问题。二是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车联网等设备不完善,下一步要更好地解决设备和系统对交通参与者的主动提醒告知不够、诱导不够的问题。
 
  2、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不够
 


 

  我国二、三级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不到20%,但是2018年,二、三级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总量占了49%,之前更高。二、三级公路的总里程远远少于低等级公路,二、三级公路上的交通流量远远低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但是为什么二、三级公路会发生50%以上的事故?在二、三级公路的什么路段发生的?
 
  统计结果显示,37%的交通事故死亡是在二、三级公路的湾坡路段发生的,而且更为不乐观的是,过去的十年里,二、三级公路的弯坡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和事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以正向擦挂碰撞类事故居多。我们要问,为什么在二、三级公路的弯坡路段会发生这么多的正撞、侧撞事故?从事故发生的基本原理可见,是因为二、三级公路的弯坡路段,包括城市开口、掉头等点位的规划处理,没有对安全视距给予足够的重视,安全视距不够,就会导致很多问题。下图右侧,一些道路开口的地方,绿化、警示桩设置不合理,导致驾驶人在特别需要安全视距的时候却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归纳一下,即道路基础设施主动安全性差,宽容型设计不够;从技术角度来讲,设施的智能、与车/人的协同缺乏。
 
  3、交通管控效率不高
 


 

  过去四年里面,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推进了标志标线、信号设备的“两化”工作,近几年在实施的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解决交通管控的精细化问题。上图这组数据,由国内某专门研究做“两化”的企业提供,是他们为各个城市提供精细化路口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服务时进行的统计,有流量检测的路口数量占的比例,好的是浙江温州,达到94%。有的城市只有2%、8%、18%、37%,而且即便有流量检测,流量检测所获得数据的可用性却大打折扣。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优化控制精细化程度不够,二是交通相关信息,特别是交通流量采集相关的感知决策处理协调不够。
 
  问题分析与科学精神的缺失
 
  把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稍微归纳一下,大致是事故多发、拥堵频发两方面的问题,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也不容忽视。怎么解决?一方面可以不断的应用自动驾驶、ITS等新技术。但诸如超载等运营管理层面的问题、规则意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交通工程设计的不足等要怎么办呢?这些基础性的问题怎么解决?
 


 

  基础性问题的实质又是什么?
 
  一是规则意识或者是规则意识背后的通行权、路权定义的理解和执行。
 
  二是安全为本,以人的出行安全为本是交通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内核。如果20年前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满足人的出行需求为本和出行安全为本并重,现在建设交通强国,必须过渡到以人的出行安全为本优先。
 
  三是工匠精神。
 
  我把这三点总体归纳为科学精神,因为科学精神的内涵本来就是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按照实际需求来做事,这是科学精神的内涵。所以,要实现道路交通的科学化、现代化,不仅要充分应用新技术来解决道路交通问题,但更要以科学精神来解决道路交通系统的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技术之外的问题、基础的规则意识加强能够解决的问题。
 


 

  所以道路交通要呼唤科学精神,道路交通的范畴应该包括道路交通的相关职能部门,如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包括客货车营运企业、以及科研院校在内的道路交通学术科研机构,还有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需要以科学精神+高新技术推动道路交通的科学化、现代化建设。
 
  1、规则意识,以规则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规则意识,首先是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公安部交管局正在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明确强调规则意识,会特别细致地把道路交通规则意识背后所依赖的通行权定义、路权的警示讲清楚。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技术标准也会进行完善,近期就会举行 GB 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修订。近两年,有很多专家在呼吁修订相关标准,要进一步突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及相关的管理设施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引导作用、支撑作用。
 
  另外,还需要在驾驶培训考试、交通宣传教育等方面,让每一个交通参与者在每一次交通出行的时候,把通行权的优先程度牢记在心,融化到血液里面,因为路面交通出行的时候没有时间思考谁有通行权。
 
  同时,还要注重工程技术实施、路面执法管理、学术研究等方面。特别想强调的是学术和研究,研究要做与道路交通相吻合的交通道德研究、交通文化研究,还要做防御性的驾驶技术研究,这些研究必须基于道路交通缺乏的规则意识为基础,否则研究就会舍本逐末。当我们在研究人让车、车让人、车让车的规则时,首先要强调,是在严格遵守规则、且规则清晰的基础上来让行,而不是单纯的给政府、同行们在学术报告中提“让”的问题,因为“让”必然会导致效率的下降,道路交通要维持安全和效率的并重。
 
  2、安全为本,提升道路基础设施安全水平
 
  我认为需要把包括二、三级公路在内的所有道路路网从主动安全性、容错性、宽容性方面,在安全角度有一个更好的处理、更大的投入,包括城市道路、护栏、城市掉头等处理,来提升道路设施的安全性。
 
  3、工匠精神,交通组织、管控的精细化
 


 

  以工匠精神为基础,来做交通组织精细化工作,包括中央隔离护栏设置,这不仅仅是施工队的工作,还需要结合路段的交通结构、交通流量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精细化要体现在整个数据采集、组织区划、管理设施的设置上。
 
  结语
 
  无锡发生的两起严重交通事故,其发生原因现在国务院调查组和无锡市调查组还在调查。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要用更新的技术去防止爆胎,抑制超载,另一方面以安全为本,更需要对客货营运企业进行更严格的管理,缓解现阶段道路交通领域的安全和效率问题。我们既要充分发展和应用ITS、车联网、自动驾驶以及AI、大数据等新技术来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更要以规则意识、安全为本、工匠精神为核心,尽快解决道路交通系统的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我们提出科技支撑道路交通时,就应该明确科技包含科学和技术两个层面,只有更好的把科学精神和技术研发应用相并重,才能更好的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安全、为核心的交通强国。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上一篇:2020年信息安全 AI在系统中广泛涌现

下一篇:如何使用物联网预防火灾发生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