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高峰论坛:AI在智能物联网中的应用与落地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沈文
2019/10/12 9:08:0938531
  【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9月26日,由中安信联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快鱼电子股份公司、Western Digital 西部数据、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牛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英飞拓智能锁)赞助的“2019中国公共安全产业高峰论坛暨品牌盛典”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高峰论坛、专家领导主题报告、发布2018年度安防行业研究报告、颁奖盛典、抽奖活动等几大环节组成,盛会现场汇聚了协会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业内工程商、集成商、代理经销商、媒体等,共同见证了盛会的成功举办。
 
  下午的论坛以“人工智能在智能物联网中的应用与落地”为议题,由中安信联COO王晓会主持,公安部研究所研究院李仲男先生、宇视科技副总裁兼智慧云总监王利彬、云从科技副总裁邓晓飞、中安信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国辉先生参与,进行了一场对行业有指导性意见的探讨。
 
高峰论坛:人工智能在智能物联网中的应用与落地
 
  会议现场,安防大咖们妙语连珠,使人耳目一新,掌声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更掀起一波的高潮,此起彼伏间,论坛不得不在众人的不舍中暂告一段落。
 
  以下是圆桌论坛实录:
 
  王晓会:从2015年起人工智能作为革命性的技术异军突起,成为热门的词汇。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工智能产业爆炸式的增长,从理论到技术再到工程化,落地的产业和方法一直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根本问题。随着泛在智能时代的到来,行业提出了智能物联网。如何在物联网设备、部署、智能算法,如何实现工程化落地,如何实现物联网+智能的节约,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论坛。我首先看一下论坛的个小议题,人工智能给传统企业带来了什么变化,传统企业走出安防圈和新兴企业进入泛安防领域该如何看待。
 
  李仲男:技术融合是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技术融合也必然促进企业和产业的融合。说具体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一项核心技术,即人工智能。
 
  通常说安防企业要进入其它行业,但现在所提出“泛公安”这个词,好像有点不太准确。信息产业进入安防领域也一直存在,以前叫做跨界,但现在看一看信息产业不再这么说了,华为讲安防就是信息产业的一个应用领域,现在布局安防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公安部研究所研究员李仲男
 
  其实对安防行业来讲,也可以说信息产业或者其它社会管理系统也是安防技术的应用领域,我们去布局他们的市场也是自然的事情,但为什么我们没有说这句话,其实还是与能力有关。我们没有本事进入人家的领域,反过来人家进入我们这个领域时,却是带着技术优势来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冲击。什么时候我们将自己的能力提升至能让安防和信息产业携手打造中国智慧产业时,安防的领域就拓开了,安防企业规模化就自然而然可以实现了。虽然有些企业现在也提出产值翻番,但如果还局限在原来老安防的概念,我想这个难度很大。
 
  王利彬:刚才主持人说人工智能为传统企业带来了什么变化,我希望把“传统”去掉。因为宇视科技成立的时间七八年,在我们企业里研发人员占比将近50%,是很“新”的企业,并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而是高科技制造业。视频监控也好,卡口系统也好,逐步进入存量时代,增长率很明显在逐年下降。人工智能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帮助安防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赛道。人工智能对安防行业带来什么具体变化呢,我就说两点,首先,在传统公共安全领域,比如公安、交通、地铁等,这些领域的视频摄像机已经布局得比较多,很难再大规模的扩容建设。有了人工智能之后又有很多新需求、新应用出现了,对于安防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
 
  二,人工智能不能仅仅简单看成是传统安防手段的延伸。在某些领域中,比如生产制造企业里,视觉的人工智能应所有已经突破了安防概念,比如生产线上零部件的缺陷检查,零售行业商品布局佳摆放检测,金融等行业实现VIP人员的及时识别和及时服务,都已经不仅仅是安防的概念了。它完全可以为既有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还有新的价值。在这个领域毫无疑问,那是对安防企业走出所谓“安防圈”也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当然考验也很大,会不会影响企业的专注度,需要我们有很多的思考。
 
  邓晓飞:我觉得主持人在议题当中用了“传统企业”这个词,更多是代表着对行业里企业的尊重,或者说敬仰。云从作为一个进入这个领域时间不长的公司,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给传统企业带来的变革也好,影响也好,可以看一看大概十年以前。我们在安防行业有了IT化的过程,今天跟那个时候的情景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先定义成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在行业里做了这么多年,它的积累和认知已经到了一个层面。但这些积累和认知在没有爆点的新技术支撑下,没有形成效应。人工智能恰恰是在后台支撑技术上引爆了应用支撑的可能性,所以我们的传统行业可以去面向更多的行业,更多的应用,更多的场景,更多的业务痛点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这是个。
 
  二,和若干年前安防产业IT化进程很相似的一点是,在人工智能浪潮下,传统行业又触发了它对新技术的变革,新技术下的技术变革。我们把自己定义为新型企业,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多新的、有优势的技术触发了很多业务需求和应用需求。这些应用需求又触发了若干落地场景,对于我们这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曹国辉:我觉得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个部分,人工智能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机遇?
 
  举个例子,比如说视频监控在前二三十年发展之中更多解决的是基本问题,“看不见”,那就“数字化”;“看不清”,那就“高清化”;“存不下”,那就“分布式存储”或者“云化”。但人工智能来了,解决了以前“看不懂”、“找不到”的问题,提高了效率,积累了经验。
 
  第二个部分,传统企业怎么走出去,新企业怎么走进来,这是一个门槛的问题。
 
  这个问题以前曾经发生过数次,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比如眼的进入等等,我大概在2008年左右写过一本书——《安防企业的发展模式》来阐述这个问题。但安防这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这个行业是公安主管,产品前端有产品检测,产品后端有工程验收,非常严格。后来这个行业硬的门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软门槛——高资本、高技术,外来者都是很强的企业,为了不被取而代之行业内的企业需要更强。
 
  王晓会:人工智能到来对所有企业来讲有一定挑战性,但带来的更多是机遇。
 
  开放平台对人工智能在物联网应用中的落地至关重要,各家都在讲开放,怎么开放,如何构建生态?
 
  李仲男:实际上现在我们讲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讲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进入了下半场。在这其中上半场通常是指商业物联网、商业大数据。下半场指的是,现如今已经轮到实体企业的产业大数据。
 
  这个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划时代的一大概念,通常来讲它的本质是指将数据作为发展重要的资源资产。通过数据的价值来提高企业对技术的敏感性、对市场的敏感性,对企业发展的敏感性,以此来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减少以前那些通过经验性数据做反复验证工作。就好比现在手机一年出一部新产品,换做以前是行不通的,一个产品推出市场要有试错的过程、考验的过程,而现在都通过数据的积累就可以拥有了。就好比早有了iphone4,第二年出4S,第三年出5,这就是把以前经验积累变成数据积累。
 
  当下重要的技术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是把信息转化为数据,以提高数据系统的质量。谈到落地问题,其实本来它就是地面上的技术,不落地的只是一种理论、一种算法。只有落地,通过反复落地的数据训练,才成为一个可以助推数据化转型的有利武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不断的训练,它的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是不断提升的,越用越好,这就叫落地。如果总在那儿搁着,它也用不好,也不会越用越好。
 
  王利彬:安防领域目前的开放模式大致可划分为四种:一是传统的模式,曾经是提供一体化的产品而现在是平台化产品,客户与合作伙伴再叠加一些增值业务进去,形成给完整的产品或者系统。这种模式相对来说更传统,企业也更擅长,但可能对行业的格局带来的变化不会特别大。
 
  第二种模式,模仿互联网企业的公有云,也就是卖服务的模式。这些企业的产品并不是直接卖给客户,而是本身就在互联网上。其他企业,比如智能手机上的某个APP,可以从网络上去连接它,按次付费,这是租用的思维,不是买断。很多面向终端用户的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做人工智能的算法,基于这些公网上的SDK或者工具包做成自己的产品发布出来,是很现实的一种做法。对于这种生态,CV四小龙等创业企业已经普遍采用了这种模式,目前来看甚至有点饱和了,每个企业能做到10亿级别看起来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对于安防企业来说,在这一块市场能不能做到争取到更大份额是一个疑问。
 
宇视科技副总裁兼智慧云总监王利彬
 
  第三种模式,是现在几个大企业都在尝试打造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将产品放在公网上,不基于它做业务而是做训练。相当于将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结合,客户如果担心数据安全还可以把部分平台功能放在内网中,训练过程通过公私网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好的模型形成生态伙伴企业自己的产品。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比如苏宁、京东等,本身可能有人工智能的一些积累,那么也可以把训练平台当做一个纯算力平台。这个模式近几年刚刚出现,能走到什么阶段还有待观察。
 
  第四种模式,和一起做更大的生态。我们看到阿里巴巴对宇视科技进行了入股,现在双方已经有非常的多的产品结合,已经突破了安防、人工智能的领域。比如帮助一个行业客户,不仅搭建一套视觉人工智能的平台,还结合企业的物流业务、电子商务业务、以及智能客服等业务,提供一整套的企业级业务平台方案。这种方式并不是以宇视为主来做生态,而是以阿里巴巴为主,宇视的人工智能、视频监控以平台的形式体现,共享更上层的生态伙伴,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联盟。这种方式对大多数安防企业都是可以参考的一种模式。
 
  综合这四种模式,不同企业可以在这里找到不同的定位。如果每个企业都想打造一块所谓黑土地,不现实。而且对行业来讲也不需要这么多黑土地,我是这么认为的。
 
  邓晓飞:现在各行各业大家都在讲开放协作,其实开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开放手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行业从业者共同协作,维持或者促进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这是开放的目的。从开放的角度来说怎么落地呢,可能是几个层面的事情。我听到前面有演讲的朋友,也提到意识层面的,要有开放协作的心态,这个很重要。二是在具体落地层面,应该有标准先行的意识。标准不是说要如何排他,这个标准要形成行业共同的话语体系,才能确保我们的沟通,诚挚的沟通,终形成一个开放的态势,形成这个行业的生态。
 
  总而言之,开放是势在必行,但作为从业者来说,我们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或者历史责任不仅于此,而是我们要把这个行业真正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曹国辉:根据安防行业这么多年的发展,加之我本人之前也是从事咨询20多年,我发现安防行业特点是特别容易跟风,当年搞BBI的时候,年搞就四五家,第二年就四五十家,第三年四五百家。后来平安城市平台、全系列产品线、智慧城市等,每一次跟风都有几百家,后90%都死了。
 
  我觉得平台这个事不光是小企业做不了,中层企业做不了,甚至一些大企业也做不了。既然叫平台肯定有一个边,既然叫生态圈肯定有一个圈,有边有圈就有圈里圈外,管理学上有一个词“设限”,给自己设一个限,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做。有些东西只有几家企业能做,比如生态没有几家能做,大家不能再去跟风。
 
  王晓会:关于平台的开放性有很多种模式,重要的是真正意义上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行业良性发展责任在里面,才能保证行业非常良性的发展。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落地场景重难点在于赋能,真正达到赋能百业也很困难。这个问题,我想单独问一下李老师和曹总,关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李仲男:现在大家都把安防看成未来广阔的蓝海,华为也布局安防,打造安防产业链,就在杭州。现在新华三也回来了,和紫光在一起,提出了解决方案。反过来安防领域的传统企业很难受,也有人提出要进行安防保卫战,争取突出特点,要建一道篱笆阻止这些企业过来。
 
  但我认为一项新技术出来之后,要真正实现它的价值,首先是观念的转变,然后是技术的提升和转变,开拓一块更广阔的市场,能够把这个领域的蛋糕做大,然后大家共同分这个蛋糕,这样会好一点。在这里涉及到价值链也好,或者生态圈建设也好。什么叫价值链?如果它不能共同创造价值,这不叫价值链,不能促进这里良性的循环,便不是一个好的生态。
 
  技术发展,开放是趋势。人工智能时代,基础算力算法都是开放的。有些数据是不能共享的,阿里数据能给百度吗?百度数据能给阿里吗?但人工智能就是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通过共享的数据,通过场景应用中具体部署和实施,形成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价值,开辟新的应用。
 
  大家在一个价值链里共同做好,形成大的蛋糕,大家按照自己的位置分一份,这是我希望看到的事情。安防的价值链太短,只有价值链也开放才能发展得好。想在价值链、生态圈中当老大,就有责任给伙伴们提供必要的服务,这种必要的服务必须是开放的。
 
  曹国辉:具体来说AI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安防、智慧城市、城管、支付、金融等,但去了解一个需求重要的是看钱从哪儿来。
 
  比如层,国家*和国防,这个钱国家有保障的,肯定是好的应用。
 
中安信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国辉
 
  第二层,公安领域应用多,比如“雪亮工程”。为什么多?因为很大程度上这类项目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人大预算举手表决的,列入各个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这笔钱你能拿到,这也算第二层好的东西。
 
  第三层,自己能保住商业模式,BAT也好,其它企业也罢,大部分都是噱头。不管怎么说,能搞出一个商业闭环重要。没有钱项目就落不了地,这是企业应该考虑重要的东西,钱从哪儿来,谁给你。
 
  王晓会:后一个小问题,物联网大数据结构化能否运营,对于用户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又如何保障信息安全。这个问题向王总和邓总发出提问。
 
  王利彬:一些新进入安防的企业对行业理解不深,上来就说安防圈比较封闭,不够开放,要搞平台开放、数据开放,真是这样吗?在行业客户中,我们的安防产品也好、数据也好,都在客户内部的网络内。这意味着什么呢?数据本身就是客户的,网络也是私有的,数据拿不出来,也不允许拿出来。典型的比如公安、交通,它的数据量再大也是无用,作为一个为客户服务的企业,没有权利去运营它。
 
  我们都知道,上个月在上海也有一场智能峰会,峰会结束之后就有一些大数据公司CEO就被*约谈了。很大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收集了大量数据,盲目的去把数据变现,而忽视了法律风险。很多信息是公民的隐私,或者属于某个单位,不是公共数据。这个东西你去变现,这样的话法律上是违法的。
 
  在数据运营这方面,我个人觉得目前来说还是要谨慎,除非是得到客户的明确授权。比如说在安防有一种业务,两车(注:电动车、摩托车)管控,通过RFID来做城市级的数据运营,一般由企业和当地政府授权的单位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利润分成。这种情况下,有合理授权,数据放在内网保证了安全,但通过运营产生了收益,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短期来看,跨区域、跨行业的安防数据运营,目前还没有看到什么机会点。长远来说,正因为是空白,意味着未来有很大空间可以去探索。谢谢大家。
 
  邓晓飞:大数据时代面向数据做运营一定可以的,但它有前提条件。一是来源层,首先它是合法、合情、合理获得的,而且要受到行业的限制。比如公安行业不太适合做,但服务行业、金融行业就适合做。
 
云从科技副总裁邓晓飞
 
  从另一个角度,目的侧来看。既然它是运营,就一定有收益。因为收益可能是面向企业的,或是面向受众,或者是面向政府,亦或是面向老百姓,终就有了不同的收益形式。作为从业者来说,我们对数据运营高的价值应该是面向民生,然后让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个可能在某些领域现在已经做到了。
 
  反过来说,企业或者个人、机构实际的收益可以放在其次。从它的来源和运营目的来做一个大概的解释,中间是有一条线把它串起来,刚才宇视的同志也说过。一是要授权,二是要有监管,三是从业人员的价值观。
 
  王晓会:谢谢邓总的分享,今天4个小议题基本上就到这里。我们组织这样一个论坛也是本着分享、交流、聚合力量的目的来做的,希望今天大家能通过论坛有所收获,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至此2019中国中共安全产业高峰论坛落幕!谢谢大家。

上一篇:戴口罩也能被识别?听听专家怎么说

下一篇: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崇德:5G时代的智慧医院发展与应对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