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副总裁徐习明做客《超级智能》 对话龚克
- 来源:海康威视
- 2019/10/11 10:03:1040689
【安防展览网 品牌专栏】近日,海康威视副总裁徐习明做客天津广播电视台《超级智能》节目,与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就智能摄像机、边缘计算、云边融合、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等话题进行对话。从理论探讨到案例落地,徐习明在一个小时的视频采访中,分享了海康威视在智能物联、物信融合方面的先进经验。
“AI摄像机”成为趋势
安防行业经过数字化、网络化、已经到了智能化时代,龚克提出,今天摄像头已经逐渐超越纯记录层面,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开始拥有感知力,就像布满人体的神经触角向大脑输送各种感知信息一样。
对此,徐习明表示认同,他说,海康威视定位自己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早的时候,摄像头是用来做视频采集的,它是一种物联网的终端设备,但是通过人工智能和其它的物联感知技术的叠加,摄像头变成了物联网的一个智能感知前端。在数字化时代,大到数字中国建设,小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徐习明以海康威视雷视一体机为例,指出雷视一体机将视觉感知与毫米波技术进行了结合,同时把它的标定体系进行了归一,既方便安装又方便应用。除了道路安全预警系统,这个应用还有助于实现整个道路的数字化。
比如说在辅助驾驶领域,海康在郑州跟宇通合作,实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运作,效果非常好,其中在道路的拐角或者岔路,通过雷视一体机,可以监测侧面道路的交通情况,然后通过车路联动,使整个自动驾驶体系运行得更好。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讲,通过雷视一体机能够把整个道路情况进行数字化,对于道路交通的管理疏通引导,都很有价值。
从“感”到“知”背后的计算
龚克提到,从感到知的过程,摄像头无法自己完成,它背后应该有计算,包括算力、算法等的支持。对此,徐习明解释到,“首先要有感知,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的汇聚,后实现认知。”
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徐习明认为,云计算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的计算能力、基础架构层面的改变。但在物联网的世界里,边缘计算毫无疑问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很多感知的算力,我们建议把它放在设备端,或者叫边缘端,使得前端可以快速地、敏捷地去感知环境、场景、设备设施发生的情况,然后进行一些简单及时的处置,同时把这些结构化的数据汇聚到云端,通过大数据的方法,通过知识图谱的方法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实现终的认知。”
他说,比如停车场门口的车牌通行,算力就不能放在云上,因为如果把车牌识别的算力放在云上,一旦通讯链路出现问题,车辆就可能排长队了,但是停车场又需要云能力,比如说这辆车是临牌车,或者识别前端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云端的远程值守来帮助解决。
龚克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所有的计算,既有集中的强大的云计算在支撑,又有分布在边缘的、就近的、实时的计算。不是用边缘计算去替代云计算,也不是让云计算去包打天下,关键是形成二者灵活的结合。
物信融合是智能化时代的数据经络
从数据的视角看,只有将智能物联网中的数据按照信息网中需要的模型进行组织,并在信息网中实现融合,才能够使物联数据很好地为信息系统所用,为用户所用。
所有的计算都依赖数据,海康威视提出物信融合。“把物联网数据和信息网数据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个场景和环境的数字化,”徐习明说。
以杭州新中大为例,新中大是建筑ERP软件的,其中建筑业有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需求,就是地磅。比如今天运来了水泥,车过一下地磅,卸货以后,车再过一下地磅,这个差就是交接量。在这个过程当中,海康和新中大一起实现了无人地磅管理。一方面地磅本身就可以通过物联网手段把车的信息采集并传输,通过视觉识别,又能做到车牌识别、车辆的污损程度、车牌的安装程度识别等等。
在地磅过磅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异常或舞弊的现象,这里也会运用到视觉的手段,车进去了以后,作业操作也需要运用视觉感知。这些感知手段要和人工料法环这样的ERP系统打通,今天采购多少,结算了多少,这里面就是通过物信融合,形成了管理闭环的数字化。
AI开放平台智赋百业
徐习明认为,视频数据是内容丰富,也是很难被应用的大数据。其中一些主流的应用都有大的厂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究,然后去做产品化,但是真正的应用还是有很多碎片化的场景。
比如说电瓶车识别,因为电瓶车进楼道是一个巨大的消防隐患,物业需要大量人力、时间去做到每层巡查。再比如说制药企业里面很多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动作,它是不是合规,之前很难监测到。但AI可以省时省力的去应对这些碎片化场景。
AI需求非常旺盛,但AI在实体经济中落地并不容易。数据、算法、算力、产品和系统如五座大山横亘眼前。显然只有极少数的头部企业可以去突破这些瓶颈,传统行业和小微企业玩家几乎不可逾越。
针对用户需求的碎片化和场景化,海康构建一个开放平台,让用户可以构建自己的AI能力,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其先进性还在于:、基于很少数据,快速生成满足场景化的算法;第二、算法训练、编译、优化全部自动实现,一站式服务;第三、基于海康的硬件基础,开放了具有强大感知能力的产品。
徐习明表示,除了AI开放平台作为引擎,海康还提供相应的视频联网,甚至是物联网联网管理平台和架构,海康有基于公有云的一个联网架构,叫海康云眸。 “同时也有基于私有云的企业级的简单的应用,我们是一个统一架构软件,和我们基于城市级的应用像城市智能交通调度等,我们叫AI Cloud,它是一个典型的云边结合、物信融合体系。所以我们希望帮助用户,他们不用去关心设备的接入,也不用花很大的精力训练碎片化的算法,而是能够专注于自己有特色的服务,对于一些有很强算法能力的企业,我们支持他们,把他们的算法下载到我们的硬件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快速的把应用推向市场,” 徐习明说。
海康威视作为智能物联网产业的重要一员,徐习明表示,智能物联网的落地是一个非常复杂,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海康威视将全力以赴,坚定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