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气温“高烧”不退 基层民警如何减负?
- 来源:安防展览网 作者:颇黎
- 2019/8/6 8:41:2952859
【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每年7月下旬至8月,全国各地都进入“烧烤模式”,气温35℃起步,气象台频频发布高温预警,居民全靠二十四小时吹空调“续命”,而一线民警仍坚守岗位,为“平安中国”挥洒汗水。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房、车、路、网、田、社”等社会保障要素不断扩大,任务日益艰巨,警察队伍却没有相应增加,那么,在科技“大爆发”的今天,是否有办法减轻一线民警的负担?
“云”“边”协同 部署行动
业界皆知,随着“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项目实施的不断推进,视频监控设备在全国各地的覆盖率大大提升。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监控摄像机真正成为了警务办案人员的“天眼”:一方面可以对不法分子进行打击,另一方面实现主动预警,防患于未然。
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这些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市公安局的“大脑”进行分析并保存,而“大脑”汇聚城市数据,当发生警情时,“大脑”可根据搜集的现场信息,组织各专业警务资源,提供情、指、处一体化的合成作战支撑,并通过“智慧公安”数据超算中心实现毫秒级响应。这将助力指挥中心迅速判断警力分布,并直接把指令发送到周边每个公安民警所佩戴的终端设备上,省去了指令通过分局、派出所流转的时间。执勤民警也可以通过头盔上的摄像头捕捉和高速信号传输,及时将案发现场情况反馈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根据这些数据部署下一步行动。
分流非警情警务 一线民警“看屏行动”
物价纠纷、噪音污染、争抢停车位……无论是爬墙开锁,还是下河救狗,类似的110报警电话,每天都在发生。尽管个省市都在强调110不再受理非警务警情,但对群众的困难置之不理显然更不应该,因此,警情分流工作势在必行。
依靠集成指挥中心“接处警系统”“视频监控平台”“GPS平台”的等多个系统,2018年,西宁110共受理非警务警情7.9万余起,向“12345”民生服务热线分流1万余起,向职能部门转办3285起。
西宁是智慧警务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公共安全部门接到不属于人民调解受理范围的纠纷类警情时,就可以通过系统将警情表单推送至市司法局“智慧调解”平台;其他部门接到警务类警情时,通过系统将表单推送至“110”接处警系统;各级公安机关的有效联动使得一线民警“看屏行动”即可。
结语:“智慧公安”并不会带来一线警力的减少,而是减少一线警力目前驻点固守、巡逻警戒、安检盘查等传统模式,逐步转向主要处置由感知、研判之后推送的警情。因此,公安业务部门在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推进智慧警务的进程中,都在向科技要警力,以新兴技术带动基层基础工作,提升警务工作效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汗水警务”或许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