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1秒地震预警看事前预警系统发展
- 来源:安防知识网 作者:曾凌霄
- 2019/6/19 16:29:1831951
【安防展览网 时事聚焦】17日晚22时55分,四川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这种不受控制的天灾在短时间内霸屏,但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事前预警系统也迅速在网络走红。
提前61秒预警,事前预警系统争分夺秒“抢”生命
根据报道,在地震到达的前61秒,成都高新区60个小区实现了“大喇叭”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通过手机短信、电视等途径向社区居民发布预警信息,疏散人员撤离。
提前61秒进行地震预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将被拯救。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时,可减少伤亡14%,时间为10秒时,减少伤亡39%,时间为20秒时,减少63%。按照这种概率推算,时间为60秒时,地震伤亡减少率将提高至80% 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之所以能提前对地震进行预警,主要还是得益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存在。
据了解,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该系统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利用速度上的时间差,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民众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但需要提及的是,在震中地震预警系统无法进行预警。
而在地震预警系统中,地震预警传感器是该系统得以运转的核心部分。地震预警传感器本身并不昂贵,其大多安装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的承重墙上,通过网络传播地震数据,这些传感器相当于地震预警钱前沿的哨兵,当监测到地震波时,便通过网络传到预警中心,中心用2—3秒的时间集中分析数据,终判断出什么地点、发生多大震级的地震,也能判断出该地震对某个学校、手机用户具有的避震时间以及地震烈度。
目前,中国地震预警传感器已经延伸到中国大陆所有省市,覆盖面积达到220玩平方公里,覆盖中国地震地区人口的90%,下一步地震预警将作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国各个省市。
但就当下而言,地震预警得到全面普及还存在三方面阻碍:一是地震预警功能需要内置到更多的电视和手机上,如微信、OO、支付宝、百度等平台;二是需要各地政府授权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因为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警信息发布权利还掌握在各地政府手上;三是对公众进行地震与预警系统的全面科普,目前在技术和科普上进展比较顺利,但关键的拿到各地的应急管理部门的授权书还尚未解决。
从地震预警系统看事前预警系统的发展
可以这样说,地震预警系统的出现将地震预警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安防的实际价值——“防患于未然”。但究其溯源,我们能够发现,地震预警系统与事前预警技术密不可分。
在经历了代人为报警,第二代数模混合报警系统之后,第三代事前预警系统已经向完全数字化系统(网络摄像机,网络监视器和视频服务器)进行转变,这也是目前安防领域正在采用的事前预警技术。而我们也可以将第三代事前预警技术视为一种更为智能化的防盗报警技术。
广义认为,第三代事前预警技术被认为是视频监控系统的一部分,其以视频为报警源,用视频分析技术来监测、判断是否符合要预定的报警条件并检测到触发设定条件时启动报警。完成从原来的人工查找到自动推送,从以前的事后查找向事前预测、预防、预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本文所提及的地震预警技术,其不过是将报警源变成了电波,通过传感器代替视频分析技术对地震波进行监测分析,也就是说,地震预警技术实质就是事前预警技术的一种延伸。
尽管视频监控+视频分析构成了第三代事前预警系统的核心,但就目前而言,当下以智能摄像机为载体的第三代事前预警系统,其基本功能依旧还是实时查看视频、录像保存,仅有部分具有简单的运动检测功能,并不具备物品缺失、绊线检测、滞留检测、区域入侵、人群聚集检测等功能。也就是说,当前的事前预警系统还并未实现安防的真正价值。
不过比较庆幸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当下的视频监控技术在AI的加持下也开始向智能化升级,逐渐迎来了视频结构化时代。而在视频结构化时代,视频分析技术将把视频中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集和分析,并将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继而对态势进行事前感知,达到事前预警的效果。
但较为遗憾的是,就目前而言,智能分析技术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进程还处于华为的软件定义硬件阶段,能解决视频行业“不用看”的视频结构化要落地,还有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目前市场上大多视频厂商所提及的事前预警技术,或多或少都将会受到现场环境复杂度的影响。尤其在技术还不成熟的今天,其技术的误报率还比较高。” 趋视科技市场部经理海振兴表示,“此外,除了AI视频分析技术的不成熟,成本高也是当前事前预警系统的一大痛点。在民用领域,由于事前预警系统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支持,其成本较高,所以目前在民用领域还仅仅聚焦于别墅用户。”也就是说,事前预警技术要想走进民用市场,短期内还无法实现。而事前预警系统要想更接地气,就必须靠政府发力:所有有人居住的建筑必须接入市政预警系统,包括扩音器、警铃等等,设置统一预警平台,一键触发。这务必是一项花费巨大的公共服务工程。
不过可以展望的是,车牌和人像识别、数据及流量统计、图像分析、智能化的查询和灵活的应急预案,还有日益发展的传输技术都可以提高监控系统的预报警能力,而以上这些,也将驱动事前预警技术的智能化升级。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于《专访四川宜宾地震预警系统主创王暾:提*秒预警能减近4成伤亡,还将推广至全国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