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巨头角斗场下 18岁海康威视踩下油门

来源:亿欧 作者:唐钰婷
2019/4/23 8:48:4235466
  【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2001年,海康威视成立。彼时国内安防行业是国外厂商“唱主角”,整个行业中大概鲜有人预料到,仅短短几年,海康就成长为国内的安防视频监控的。
 
  2019年,海康威视“诞生”第18年。如今海康已经成为整个安防行业*、*的“老大”,这时,海康却提出了要成为一家大数据公司。从视频监控设备生产商到大数据运营商,海康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惊喜,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疑问:海康为什么要转型?海康能够转型成功吗?
 
  海康转型是因为安防市场“不好过”?
 
  “公司面对的经营挑战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海康威视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这样写道。
 
  2018年,海康实现营业总收入498.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4%。公司2018年整体毛利率为44.85%,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 0.85%。
 


 


 

  虽然各项数据看似均有上升,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海康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均在十年来低水平。
 
  海康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国内平安建设带来的对视频监控设备的需求,根据中国产业信息数据,平安城市与交通建设是安防监控的主要市场,二者占比均为17%,政府投资是安防监控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是,2018年国内经济快速下行,政府财政紧缩,加上去杠杆、PPP清理,以及海外贸易摩擦等影响,安防行业增长速度短期内有所放缓,这无疑对安防企业的业务和营收带来负面影响。
 
  安防市场是否“不好过”?
 
  实际上,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短期内都会存在一定波动,安防行业目前确实也遇到了难题。但从整体来看,安防市场依然处于增长阶段。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议联网应用,安防企业总收入仍有1500亿元上升空间。
 
  另一方面,虽然平安城市的招投标放缓,但还有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建设能带来大量视频监控的需求。根据西南证券计算,按照全国2800个县,每个县投资规模500万计算,雪亮工程仅城乡市场规模就达到近140亿元,2016-2018年预计已完成投资70亿元,到2020年至少有70亿元市场空间,是未来安防行业重要的增量市场。
 
  安防市场远未到头,否则也不会吸引华为的目光,一众后起的人工智能算法公司也不会争相进入安防市场,寻求技术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安防的主体是视频监控,因此在讨论时常常会将“安防”与“视频监控”划上等号,但实际上出入口控制、报警装置、楼宇对讲等都能算在安防的范畴。
 
  过去,我们将海康定义为一家安防公司,是因为海康视频监控产品和服务主要用于公共安全领域;但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景对视频监控产生需求:交通、园区、家庭、商业零售……这些都是视频监控不可忽视的增量市场。
 
  安防行业未到头,但如果海康继续守着安防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公司未来发展的天花板显而易见。自成立以来,一直围绕“视频监控”发展的海康,需要找到更广阔的天地。
 
  海康早已不是“安防”企业
 
  从视频监控设备生产商,到大数据运营商,海康的转变绝非一蹴而就,观察海康历年年报中公司战略的描述,可以得出海康转型的轨迹。
 
  2013年,海康提出要成为“综合型”安防企业。在这一年,海康从战略高度发展民用互联网业务,推出“萤石”,为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可视化安全”服务,正式进军民用安防领域。
 
  2014年开始,海康的公司发展战略就再也没提过“安防”二字,“去安防化”由此开始。此后虽然战略方向均有所调整,但大体没有离开“视频”“物联网”这两个关键词。
 


 

  要打造“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关键还是在于人工智能。在转型的路上,海康也从不打无准备的仗。
 
  海康早在2006年就开始研发智能分析技术,2013年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2014年正式成立海康威视研究院,专注于感知、智能分析、云存储、云计算及视频大数据研究。
 
  2017年,海康推出AI Cloud的理念,定义了AI Cloud边缘节点、边缘域、云中心的三个层级架构,提出了AI Cloud“边缘感知、按需汇聚、多层认知、分级应用”核心原则。
 
  该架构从物联网感知数据的采集、前端智能处理及简单应用,到物联感知数据汇集、存储、处理、关联分析、快速响应和智能应用,再到多维数据的融合,基于大数据的多位分析应用。实现从节点到中心域的边缘计算到云中心,真正做到让感知理解更有效、更;图像目标细节传输更,网络压力得到释放;数据分级应用更灵活,业务响应更敏捷等特点。
 
  2018年海康着重宣传了该平台,陆续提供可视化大屏系统,智能应用平台,综合应用平台,物联网数据资源平台,大数据资源平台,边缘域管理调度平台,云中心管理调度平台,运维服务平台,AI能力开放平台等软件产品,构建智能物联网核心能力。
 
  2019年,AI Cloud开始全面落地。目前除了安防外,AI Cloud还在金融、制造、仓储、物流、能源、教育、零售等各个行业里均开展了应用。比如央视网携手海康在“直播中国”频道实现技术合作,碧桂园服务与海康成立联合实验室,新中大携手海康应用视觉感知和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建造4.0的企业级项目管理……
 
  可以发现,AI Cloud不仅仅是一个让AI更易用开放的平台,海康更是将其定位成“赋能”的角色,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在今年的“智涌钱塘2019 AI Cloud”上,海康威视副总裁徐习明在演讲中提到,物理世界中超过80%的信息都是视觉信息,视觉感知是有效的物联网数字化手段,视觉大数据将成为产业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力。
 
  过去,海康做的事情可以归结为“视觉感知”;而要成为“赋能者”,除了收集数据后,还需要释放数据价值,从而提供满足行业的应用。
 
  于是,“大数据”成了海康发展的关键词。
 
  物信融合,道阻且长
 
  海康要转型大数据运营,与海康今年提出的“物信融合”概念分不开。
 
  所谓“物信融合”,是指将智能物联网中的数据按照信息网中需要的模型进行组织,并在信息网中实现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联的数据更好地为信息系统所用、为用户所用。
 
  要达成这样的愿景并不容易,但海康正在积极尝试。
 
  比如,海康实现了多维数据的融合存储和关联应用,并将安防数据和业务数据融合,为数据治理业务奠定了基础;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数据模型比对服务器,将模型数据转换为全结构化信息数据,使得数据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管理。
 
  去年,海康还启动业务架构变革重组,将国内业务分为PBG、EBG、SMBG三个业务群,更有针对性的面对不同类型市场和客户,更有效的协同内部资源,更好地朝数据融合的方向迈进。
 
  PBG(Public Business Group,公共服务事业群)以传统公安、交通、司法三个事业部为基础,主推“数据驱动城市治理”。
 
  EBG(Enterprise Business Group,企事业事业群)以传统金融、能源、楼宇、文教卫四个事业部为基础,主要利用视觉感知为企业降本增效,帮助企业转型。
 
  SMBG(Small & Medium Business Group,中小企业事业群)以传统渠道经销管理团队为基础,以中小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努力打造产品分销、安装和运维服务、SaaS共享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和平台。
 
  虽然海康在内部业务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都在积极推进物信融合,但要真正打通所有的数据,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一方面,不同的数据或信息网的融合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度过磨合的阵痛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海康的基因依然在硬件、在前端,前端的营收至今能占据海康总营收的半壁江山,如何把数据运营好,对海康而言是一门新的课题,还需要慢慢探索。
 
  此外,伸手数据运营,海康还要面对来自其他大数据及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安防市场不乏华为、阿里等“跨界者”;而这次,年满18的海康走出安防的“舒适区”,做出了它的“跨界”,未来发展如何,值得期待。

上一篇:BAT能帮中国撕掉“AI人才短缺”标签吗?

下一篇:技术发展新动能迸发 未来智慧商显市场规模或超千亿元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