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行车记录仪市场规模 品牌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
- 来源:智研咨询
- 2019/4/9 8:39:4443239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行车记录仪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也可在家用作DV拍摄生活乐趣,或者作为家用监控使用。平时还可以做停车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视频资料不可以裁剪,如果裁剪,在责任事故发生后则无法提供帮助。也是为了防止现在社会那些不可避免的碰瓷行为。
一、行车记录仪需求情况
2018年我国行车记录仪行业产量约3355.4万台,进口量约20.2万台,出口量约754.7万台,国内行车记录仪行业需求量约2620.9万台。如下图所示:
2010-2018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供需平衡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起初我国的行车记录仪以出口为主,直到2011年陆续出现几起碰瓷热点案件,一石激起千层浪碰瓷案在社会中反响强烈,车主变被动为主动,行车记录仪热销由此拉开了帷幕。记录仪在销量一直稳坐汽车电子产品的头把交椅。
2018年我国国内行车记录仪需求总量为2620.9万台,其中普通型行车记录仪需求量为2447.3万台,智能型行车记录仪需求量为173.6万台。
2010-2018年我国行车记录仪需求总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我国国内行车记录仪市场规模为75.30亿元,其中普通型行车记录仪市场规模为54.82亿元,智能型行车记录仪市场规模为20.48亿元。
2010-2018年我国行车记录仪市场规模走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行车记录仪市场发展特点
首先,市场需求仍处于上升阶段。市场需求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从营销者来看,智能行车记录仪市场是由产品的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消费者所组成。在市场存在的前提下,企业应抓住车辆数量、购买动机及购买力等因素,满足消费者的行车安全需求。其中,车辆拥有量是决定市场大小的基本因素。车辆拥有量多,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就大。
其次,消费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智慧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能的需求不再是“能用就好”,价格适宜、产品质量好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随着智能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打造自己的产品销售体系,研发自己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智能行车记录仪生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至此,智能产业从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出发,发展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从用户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随即也迎来一个爆发的时代。
后,政府在智能行车记录仪方面的应用继续加强。在交通管理、交警执勤、运政执法、银行运钞押运等一些使用交通工具的行业,对行车记录仪的需求更多,对行车记录仪的要求也来越高;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已经开始实施公交车全方面监控,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也纷纷在准备调研中,这将诞生一个巨大的汽车监控市场。
三、行车记录仪品牌竞争格局
从行车记录仪品牌看,现在处在类似 MP3 和平板群雄乱战时刻,总体表现为品牌多,产品型号杂。类似于过去 MP3、MP4、平板快速成长初期,芯片厂商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未来品牌厂商将逐年提升集中度,供应链厂商受益。
行车记录仪处于快速增长期,且汽车存量市场需求巨大,国内厂商崛起速度加快。而行车记录仪作为车联网的入口,可以充分集成 wifi、倒车影像、语音识别、导航等多功能,拓展成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未来方向,360 等互联网厂商的切入,即基于对行车记录仪市场空间的认可及战略入口的重视。
行车记录仪较*超过 30 家,代工厂超过 1000 家,各种方案供应商超过 100 家,但是核心主控芯片供应商仅 10 余家,市场蓬勃发展中能获得更高收入占比。行车记录仪主要包括主控芯片、图像传感器、镜头、显示屏等。与品牌厂商数量众多形成鲜明对比,主控芯片主要是安霸(Ambarella)、联咏(Novatek),卓然(Zoran)等,太欣(STK)、倚强(SQ)和凌阳(Sunplus)等主要面向低端 VGA 和 720P 市场。全志、海思、MTK 等借助智能硬件之风进入战局,未来行车记录仪不断智能化发展,预计将有更大成长空间。1080P 以上的视频编解码格式主控芯片竞争集中在安霸、联咏、全志。
1、互联网企业布局
近两年包括360、乐视、小米、腾讯、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也加入到行车记录仪市场的争夺战,使得竞争更为激烈,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乐视发布包括智能行车记录仪在内的两款汽车智能后装产品。而360高调宣布进军智能行车记录仪领域,随后正式推出旗下款行车记录仪产品。根据前期使用产品的用户所提出需求来进行研发设计的,同时考虑到线上与线下的需求的差异性。互联网时代,消费会迅速变成生存需求,时间之短超乎想象,行车记录仪作为车联网的入口价值已经明显出现。
2、企业收购
部分行业外企业看好行车记录仪行业的的发展前景,纷纷涉足行业内。其中一些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收购等升段,快速切入近行车记录仪行业。以MTK为例,其实MTK的芯片更多是用在车机和智能后视镜的方案上,如果用到行车记录仪完全是大材小用,MTK自身也没有在行车记录仪市场花费多少精力。不过,2016年MTK收购晨星Mstar,而Mstar之前又收购了AIT。因而,MTK在行车记录仪产品线上拥有了Mstar8328P、AIT8328P、AIT8427、AIT8427D等产品。
四、行车记录仪销售渠道
目前行车记录仪产品销售渠道分为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汽配城、4S店、电脑城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线上渠道已经成长为我国行车记录仪主要的渠道之一。
近年来,行车记录仪电商也迎来市场利好。现已是2019元年,行车记录仪行业在过去几年几经波折,许多行车记录仪、商家纷纷倒闭,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如今互联网的春风又吹到行车记录仪行业,不但带来新的技术和产品,也许会给行车记录仪行业原有的销售渠道发生变化。电商的发展早些年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但对于现在而且是行车记录仪行业来讲,实际效果可能是差强人意,普通的电子商务模式无法解决安防产品线下安装、调试等问题,大众消费品电商模式与安防产品两者在消费模式上的差异太大。但互联网大潮不断向前席卷,这种安防行业也在不断改变、摸索,安防电商平台不断尝试着定制化的改变,例如线上线下结合,开线下实体安装门店等。
2018年我国行车记录仪线上渠道销售量为1556.8万台,市场规模为43.76亿元;线下渠道销售量为1064.1万台,市场规模为31.54亿元。
2013-2018年行车记录仪不同渠道销售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3-2018年行车记录仪不同渠道市场规模走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按照市场规模测算:我国行车记录仪线上渠道渗透率从2013年的17.89%增长至2018年的58.11%。
2013-2018年我国行车记录仪线上渠道渗透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行车记录仪品牌厂商在国内各大主流B2C电商平台实现的产品销量增长主要取决于访客流量的提升,为引入流量,商家需向平台支付大量的营销推广费用,品牌度和销售排名的是建立在持续大规模营销投入的基础上的。线上高昂的品牌推广成本,在渠道层面形成了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
对于传统的行车记录仪硬件厂商来说,其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硬件来盈利。但是随着互联网厂商的杀入,已经将硬件的利润率打到了冰点,比如360、小米旗下的小蚁等。这也使得传统行车记录仪硬件厂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所以这也迫使传统行车记录仪硬件厂商开始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与软件信息企业合作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传统行车记录仪行业来说,“软硬件生态共享、合作共赢”的策略或将行车记录仪行业变革。
五、行车记录仪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长,以及消费者们的意识不断提高,未来,行车记录仪的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
行车记录仪,虽然本身技术并不是很,但是产品本身还是比较新鲜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并不太能够区别不同的行车记录仪有何差异,短时间内,产品会是琳琅满目,或者说鱼龙混杂的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就需要用户不断成熟,市场不断洗牌,行业标准不断建立和完善。
如今行车记录仪都开始从传统的粘扣或吸盘向云镜过渡,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仅仅是影像记录功能已经显得有些单调,毕竟车主都会有这样一个心理,车内空间本来就不大,外装一个设备只能提供摄录功能,是不是差点意思。
而未来,行车记录仪行业不断洗牌后,会出现一种标准功能配置,保留实用配置,剔除很多华而不实的功能,当趋势一旦固定,不排除有些厂商会涉猎到前装,将它变成原厂配置,这样是美观也是方便的,并且成本也没有增加多少,竞争力则提升不少。
从价格来看,行车记录仪也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状态,单一功能的价格不断降低,500元以下的产品中很多产品会增加功能提升产品定位。当然价格格局可能是如此,但是整体价格还是会越来越便宜,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品牌进入以后,在这个市场进行搅局,也迫使了很多传统品牌改变策略。
随着用户的需求增多,厂商把各种黑科技加入到产品中来,增加了产品的卖点,推动记录仪产品前进的步伐,记录仪变得更智能、更安全、更多样。
1、智能化
自动驾驶是汽车圈子里比较火的话题,无论是整车厂还是激光雷达的厂商,都备受关注,各种路试、各地的政策接踵而至。很显然自动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一部分,而ADAS驾驶辅助显然是行车记录仪智能化的表现。
目前行车记录仪的ADAS驾驶辅助系统比较简单的,通过摄像头的拍摄,得到周围环境的信息,通过一定算法,能够实现前车碰撞预警和车道偏离预警。虽然功能比较简单,但在实际使用时还是很实用的,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
2、互联化
随着用户对车内内饰的要求提高,更多的用户选择隐藏式行车记录仪,不遮挡司机视线,不影响车内空间和美观。这样的条件催生出许多无屏幕的记录仪产品,用户如想查看视频资料需通过与手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