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人工智能申请数量 中国AI力量正在崛起

来源:亿欧 作者:张康康
2019/3/18 9:00:0036304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如今,人工智能作为当下热门的新科技领域,各个国家的科技先锋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进行技术研发。在政策、经济、市场需求等多方推动下,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迅速,部分指标已居于地位。
 
  国内有如百度、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取得地位,也有诸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极链科技Video++、依图科技等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垂直领域,推动着中国AI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的亮相。
 
  中国AI数赶超美国 跻身梯队
 
  近日,《日经亚洲评论》统计了过去三年人工智能申请量*50名的企业。其中,中国公司申请总量大幅于美国,企业数量也翻了一番有余,相比于上一个统计周期(2013年-2015年),从8家增加至19家,成绩令人惊叹。
 
  其中,百度在中国企业中位居,申请数量达到1522项,排名从第11位上升至第4位。国家电网公司*6,数量为1173项。腾讯也从第20上升至第8位,总数为766项。
 
  2018年,中国公司一共在人工智能申请了三万多项公开,五年内增长了大约10倍,大约是美国公司的2.5倍。就具体申请方面,中国公司在电子商务、数据搜索和语言处理领域的人工智能不断增长。尤其是图像处理技术方面,中国公开的达到了1.6万件,是美国的4倍之多。
 
  其中,在面部识别技术领域,中国已经成为者,该技术可以从视频捕捉的人脸图像中匹配一个人的身份。
 
  发展 多项指标
 
  不仅仅是数量上,中国发展迅速,在众多领域都有令人惊叹的“成绩”。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在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上,我国排在世界,已成为人工智能布局多的国家。风险投资上,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占到了融资总额的60%。企业数量上,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在第二,北京是人工智能企业集中的城市。
 
  AI论文产出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已在医疗、金融、教育、安防等多个垂直领域得到爆发式发展应用,形成“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终端、系统及配套软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化、智能化服务。
 
  土壤助力科技大国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5G等新科技上发展居于世界前端,也得益于国内各个领域共同助力创造的优越条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政策:在今年两会中,人工智能再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已成为重要指示。地方政策也已成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已经超过 20 省份发布了 30 余个人工智能专项扶持政策,促进产学研合作,推送着人工智能发展。
 
  2、经济:中国政府、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资,也促使中国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根据IDC的《人工智能白皮书》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支出将达到325亿,五年复合增长率32.8%,占整体支出的约12%。由于AI产业化和商业前景看好,资本市场的火热催动了一大批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的诞生和发展。如以云知声、思必驰等为代表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公司,以旷视科技、极链科技video++等为代表的计算机视觉公司,都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独角兽企业。
 
  3、人才:政府、高校以及人工智能企业都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竭尽全力。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斯坦福报告显示,清华大学2017年学AI和机器学习的学生数量,是2010年16倍。
 
  4、市场需求:经济的增长不仅仅为科技带来了资金支持,也为居民消费带来空间。随着国民消费层次与消费观念的提升,国民对高科技的包容度与接受度逐步提升,无疑推动了科技企业对AI科技的探索。
 
  5、市场潜力: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987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增长率达到26.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呈高速发展态势,投资潜力巨大。
 
  优势与危机并存 科技大战才刚刚开始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成为者,特别是在数据基础、应用技术、产业环境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但繁荣之下并非没有差距,中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论文层面,虽然中国发表的论文多,但在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层面,中国相较美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人才上,虽然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总量居*二,但是杰出人才占比偏低,人才储备不足。还有基础研究和原创技术缺乏、法律法规较为滞后、产业分布较不均衡等短板。
 
  此时中国的AI申请总量确实实现了,不过离“AI”,还需要继续突破,才有可能赢得新一轮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上一篇:智能科技如何让传统建筑焕发生命力

下一篇:人脸识别迎来大发展 出门靠“刷脸”将成现实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