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 安防行业下个新“蓝海”
- 来源:安防知识网
- 2019/2/28 17:07:3935571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除了智慧社区,广义的智慧园区建设还涉及智慧写字楼、智慧工厂、智慧场馆、智慧商圈、特色小镇、智慧产业园(地产)、智慧开发区、产业新城以及智慧景区等多个环节。
解决了“家庭后一公里”的问题之后,人类建设的大脑又触及了更多的新兴领域……
在AI及IOT大行其道的今天,科技界的关注点一直没有离开人类家园的建设。从智能家居到智慧社区,再到智慧城市,IBM所提出的“智慧地球”愿景变得越来越真实,理想中的智慧城市也变得越来越近。
在技术及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科技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及智慧城市三方面建设,而开始致力于打通智慧空间的全产业链。在这种科技惠利的情况下,安防行业的新“蓝海”——智慧园区开始衍生出来,成为了丰富的有待挖掘的商机市场。
智慧园区投资增速将远超智慧城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智慧园区也许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但如果我们改个称呼智慧社区,或许你就熟悉了。
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速信息采集、告诉信息传输、高度集中技术、智慧实时处理和服务提供能力,实现产业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园区发展理念。事实上,智慧社区只是智慧园区建设的一小部分。除了智慧社区,广义的智慧园区建设还涉及智慧写字楼、智慧工厂、智慧场馆、智慧商圈、特色小镇、智慧产业园(地产)、智慧开发区、产业新城以及智慧景区等多个环节。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速,而智慧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也不断被政府提及。从2012年至今,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项政策以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工作: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智慧城市、智能园区建设是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选择;2013年1月,国家住建部在北京召开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会议,其中包括智慧园区建设......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17〕7号),明确提出:要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实施“互联网+”行动,建设智慧、智能园区。之后“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加快智慧园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也就是说,同智慧城市一般,智慧园区早已写入了我国政府报告,
IDC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从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两个角度智慧园区的打造。除政府主导的开发区以外,其他智慧园区皆以市场化模式运作,当商业模式验证后,其建设速度和推广力度都将远超传统智慧城市建设。且到2020年,智慧园区市场的投资增速将远超智慧城市市场投资的增长速度。
但遗憾的是,尽管智慧园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提出并无太大的时间差异,但现阶段的智慧园区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面前简直无法并谈。
智慧园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可置否,伴随人工智能发展而崛起的智慧园区,也才刚刚踏上起步征程。
智慧社区、特色小镇、以及智慧场馆或许是当前智慧园区建设中被人广之的部分,但这三类建设体系,也仅在近两年才开始流行起来。
先来谈谈智慧社区,从市场建设层面来看,智慧社区主要分为传统旧社区改造以及新建社区统筹建设智能化应用两部分,尽管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传统社区的脏、乱、差问题得到了不少环节,但社区问题却也不于脏、乱、差,社区物业管理、社区安全管理以及便民服务等多个细分市场已成为新时代社区发力点。而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想关政策支持,也仅在2017年才开始被提及。
至于特色小镇,在住建部相关政策的助力下,特色小镇建设正在向实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靠拢,为形成城乡一体化功能聚集区的目标而不断壮大之中。从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被提及,截止2018年,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共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多个。这种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但不可忽略的是,真正能被冠上“特色小镇”名号的地方,在我国依旧少之又少、
还有智慧场馆,所谓的智慧场馆就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助力下将场馆进行智能化升级,将体育商业智能实现与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使用场景,包括视频直播等智能化的软硬件服务、出入管理服务、安全及消防管理服务等。目前,人脸识别、视频传输、视频监控技术是智慧场馆常使用的技术,智慧场馆也仅集中在诸如奥运场馆、大城市球馆与新建场馆之中。尽管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智慧场馆后将落地在学校、社区乃至乡村的每一个文化、运动场所之中。
“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奠定园区服务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利用体系以及建设园区应用体系,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是我国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但就当前来看,我国的和智慧园区建设仅仅还停留在通过基础设施和感知网络建设,实现园区感知网络的全面普及阶段。距通过分析、整合园区应用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做出智慧相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以正因为智慧园区还处于起步不阶段,安防行业的新蓝海才能不断衍生出来。
大的难题在于智慧园区根本不“智慧”
事实上,我国关于园区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一直都不是一门小生意,仅截止2017年,我国对“智慧园区”项目年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人民币,年新启动项目接近300个。各式各样的智慧园区项目更是层出不穷。
遗憾的是,作为安防行业新蓝海的智慧园区,要想在短期内获利也并非易事。
不管是被安防行业视为重点着力对象的“智慧社区”,还是被国家视为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小镇”,当前的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出现了房地长化的苗头,一些地方快速发展的智慧社区和特色小镇,很大程度被房地厂商绑架,打着各种智慧的旗号,后却没能实现智能。
但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是智慧园区大的建设难题,毕竟这点我们能够借助时间的力量的到解决。当前智慧园区大的建设难题在于,智慧园区根本不智慧。
当前的智慧园区,或许只是沾了些许智慧的“皮毛”。从智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不管是慧写字楼、智慧工厂亦或是其它园区,这些园区在安全方面的防护技术无外乎于智能摄像头+传感器+人脸识别。但这种所谓安全防范只能对某几个重点区域进行监测,难以覆盖整个园区,导致传感与监控设备监控和覆盖的空间比率低下。也许随着技术的发展,当前园区已逐渐完善了传感器与智能摄像头的后端报警机制,但处置和救援经常缺乏体系化方案还较为空白。
并且,大多数园区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服务还处于分散状态,并未形成集约效应,这点主要体现在园区数据管理孤岛之上。目前大多智慧园区项目,摄像头是其项目实施的主要载体,但其所谓的“智慧化“仅仅完成了监控数据从采集到传输再到存储这三个部分,真正关键的计算和反馈环节并未解决。也就是说,这些摄像头采集过来的数据,并未进行分析处理,没有实现数据融合和交互,做到主动判断与整体判断,仅仅能起到事后作为证据留存的意义。
不过,需要肯定的是,尽管当前的“智慧园区”实质上与传统产业园区没什么不同,但随着这波智能安防风头的袭来,“智慧园区”终将摘下“空城”的帽子,达到真正的智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