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建筑施工行业将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来源:智研咨询
2019/1/22 8:38:5344161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智慧工地是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工地以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支撑,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按照项目现场业务管理的逻辑,打通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据交互关系,避免信息孤岛和数据死角出现。随着智慧工地在施工行业的不断应用,建筑施工企业对智慧工地的认识也不再流于表面而是通过应用智慧工地得到一定效益。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难度越来越高,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领域全面推进和实施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解决传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重要途径。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全流程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将有效促进工程质量安全治理,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利用传统手段进行工程安全质量监管仍是目前行业内的主流,完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安全质量监管工作的企业占比较少,大部分施工企业利用传统方式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互为补充进行工程安全质量监管;目前施工企业通过移动应用手段完成工程安全质量监管还有待深化。
 
  2017年我国智慧工地行业市场规模约79.9亿元,同比2016年的62.1亿元增长了28.66%。
 
  目前,国内智慧工地行业主要细分为:计价软件、算量软件、管理类软件、和其他智慧工地软件及系统。2017年我国智慧工地行业规模约79.9亿元,其中,计价软件31.8亿元;算量软件15.6亿元;管理类软件29.4亿元;其他智慧工地软件及系统3.1亿元。
 
  现在大多数工地仍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即信息不共享互换、功能不关联互助、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而智慧工地正能解决这个问题。与此同时,国外的差距不是体现在技术水平上,而是体现在应用上。我国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与先进水平差距不大,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对智慧工地应用的适应性上,与国外差距较大。
 
  近年来我国以“互联网”+“建筑大数据”为代表的智慧工地发展迅速,部分的企业已开启了智慧工地的市场新空间,让智慧工地能够真正落地。智慧工地产品以工地大数据、工地大协同、应用碎片化为标准,积极布局精细管理、材料管理、环境监测等成熟领域。从我国智慧工地品牌发展来看,华南、华东以及华北发展全国,主要是相关互联网技术较为成熟。国内智慧工地软件厂商由建造、施工智慧工地软件向协同协作端软件发力,不断将触角伸向产业链上下游,通过本地化产品和配套的技术服务支撑,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因智慧工地软件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国内实力的智慧工地研发企业主要有鲁班、广联达、鸿业、品茗等实力较大的软件厂商。
 
  智慧工地作为典型的应用软件,我国与智慧工地相关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市场快速增长。同时我国智慧工地信息技术咨询市场相当活跃,但国内智慧工地市场国内企业占比很低。
 
  作为国内智慧工地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智慧工地服务占比约为7%。
 
  在新时代的环境条件下,传统工地体现出了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的特点,这是因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参与方众多,内容相对分散独立,中间产品较多。建设项目的规模在逐渐加大,项目的复杂程度也更高,若一直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要被现代管理手段所淘汰。工地管理将迈入新的阶段,从原来的独立分散发展为集成统一。
 
  智慧工地以信息化的手段对所有资源进行整合,核心精神就是为限产给管理提供相应的标准和定式。智慧工地的发展离不开工地本身的发展对智慧管理的需求驱动,如果没有基础管理动作标准化和响应机制的建立,智慧工地就无法与现代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和体现技术的先进性,不能对管理体系进行提升,无法自成一体,只能沦为现代管理系统中的一类分支。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工程体量不断增大,功能、构造、要求趋于复杂,在大型复杂项目中,建设团队往往由来自各地的多个组织组成,如何高质量、低成本地顺利完成项目成为问题焦点。对于工程建设过程所涉及各个单位而言,他们之间互联的核心是多方协同,围绕着信息的互通、数据的共享、任务的协同三方面展开。
 
  一、将在新型管理模式下发展更的协同模式
 
  项目协同管理的发展除了工具的完善,还包括项目管理方法的进步,在新型管理模式下,工程建造不再是对各个参与方围绕各自的工作目标形成的成果的线性衔接拼接,而是各方人力、资金、技术、信息高度协同下追求工程全生命周期共同目标的集成。在新兴的 IPD 模式下,各参与方在项目早期建立合作合同,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参与项目决策,追求项目整体效益大化,有效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协同管理。IPD模式是目前实现项目协同管理的佳方式,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加深项目协同深度及广度,降低项目内耗,加强各方资源互补的溢出效益,是项目协同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云平台的项目协同管理将与智慧建筑深度融合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智慧建造是工程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协同管理将与智慧建筑深度融合,项目管理依托于高度协同的方法和工具来实现,项目阶段与阶段间信息互用性及共享性大大提高,协同程度不断加深。行业级、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将为智慧项目协同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持,在智慧建筑环境下,协同范围从单纯的人与人协同转变为人、设备、终端间广泛协同,整个协同管理过程将在少量人为干预情况下实现。
 
  三、BIM+ 装配式全产业链协同工作将成为建筑业的未来
 
  智慧建造理念深入建筑行业将大幅减少资源损耗和降低碳排放,大幅提升大型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变当前规模不经济的现状,快速淘汰落后产能。建筑业建造模式将从智慧工地向装配式、智慧建造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设计多方,并非一家企业便可成功,它涉及到多种行业的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必须依靠多方的力量依靠多种产业的支持,将多方优势发扬光大才能完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协同包括标准化设计、云端协同、智能化制造、精益化装配以及 BIM 信息化管理等流程。
 
  项目工地的发展依托众多产业,要保质保量完成各个项目,必须依靠上游资源与上层系统的支持。智慧工地要互联互通,要求各参与方都积极发参与到智慧工地的实践过程中来,实现各要素之间的良好协作和协同,这样施工工地才能成为真正的智慧工地。

上一篇:新思考:LED显示如何更好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下一篇: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全国加速进行时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