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AI+大数据智慧警务
-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张震
- 2019/1/4 16:59:0538553
【中国安防展览网 品牌专栏】Machine”是天网系统,通过大规模电子监控识别即将发生的暴力*,随即“吐”出相关社保号报警,该号码主人既可能是潜在行凶者,也可能是潜在受害者。拿到号码后,身为前特工的男主角则设法接近社保号码主人,阻止*事件发生。
这是2011年热播美剧《 Person of Interest 》(疑犯追踪)的主要剧情,“The Machine”能够根据已发生的案情抽丝剥茧、摸索规律,预测未来某个时空范围可能发生的*,提前预测可疑行为,锁定可疑人员,根据模糊抓拍照,从亿万数据中快速匹配目标人物信息,并以**为中心,分析关系人,得到*组织名目。
如今,电视剧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已一一落地。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是AI警察的技术保障
云从科技,一家被称为“国家队”的中国AI公司,根据其公开信息显示,云从安防系统已在全国29个省上线实战,截止2018年3月,云从科技提供的AI警察已协助全国公安机关抓获4376名**。
据每日人物报道,2016年,云从科技仅凭着15年前监控摄像头里的半张模糊的脸,就帮助警方破获了一起多年悬案,而这背后正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功劳。
中国是人口大国,以往由于缺乏摄像头,导致很多案件成为“无头案”。不过,如今破案90%以上的线索都来自摄像头。以往警察破案,要寻找监控系统中拍摄的*物,只能人工查看录像,工作量之大,显而易见。
但依靠智能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算法,遍布各地卡口的摄像头会通过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识别特征,比如性别、年龄,驾驶机动车的车型、车牌等。然而,人脸识别并非,因为人脸识别技术是抓取人的脸部信息,如果是低头、背影、模糊身形、帽子遮挡等情况下,人脸识别则无用武之地。
据悉,云从科技使用跨境追踪技术来弥补这一缺陷,根据行人的穿着、发型、体态、行为等信息认知行人。2018年3月,云从科技打破三项世界纪录,让跨镜追踪达到商用水平,对无法获取清晰拍摄人脸的行人进行跨摄像头连续跟踪,增强数据的时空连续性。
结合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和跨境追踪等技术,云从科技的安防系统能帮助警察快速锁定**。
实际上,围绕某个**这样的“重点人物”,通过对接三方系统,云从科技还可以分析他的夫妻关系、亲缘关系、通话关系、甚至是同行关系等社会关系,通过关联分析,进而挖掘出*团伙。事实证明,分析小团伙中人员的情况,云从科技发现大部分“重点人物”都有前科或“标签”。
核心竞争力:数据资源与三级研发架构
近几年,人工智能之所以快速发展,离不开计算力提升,数据爆炸,深度学习等算法突破。而评价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离不开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研发人才,尤其是数据和人才。
成立于2015年的云从科技发源于中科院,是中科院战略先导重大专项人脸识别团队代表,在安防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云从科技与百度、腾讯、科大讯飞,承担国家“互联网+”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再次确定云从科技和公安部一所旗下的“北京中盾”承担国家“人工智能”重大工程——“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建设任务。
云从科技不仅是一家同时受邀制定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公安部行业标准的企业,而且参与多个公安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与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成立智能视频分析联合研究中心。
通过与公安部合作,云从科技能够合理合规地使用来自公安部的数据,在进一步探索应用场景的同时,也能优化模型,提升技术。
事实上,云从科技能够获得深厚的政府资源,根源在于他们的技术实力,而这绕不开其创始人周曦博士。
周曦本硕就读于有“中国MIT”美誉的中科大,攻读博士期间,他师从四院院士、计算机视觉之父——美国伊利利诺伊大学(UIUC)Thomas S.Huang(黄煦涛)教授。博士毕业,周曦加入中科院,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套“人脸识别支付”系统、人证合一人脸验证系统,成功将人脸识别实现商用。
创立云从科技后,周曦持续加强研发力量,搭建三级研发架构。既重视基础研究,在硅谷和UIUC建立研发团队,引进前沿技术,与中科院和上海交大建立联合实验室,从事基础技术研究,还建立重庆、上海、广州、成都、苏州五大研发中心,促使产品落地。而遍布全国的技术服务团队,则推动产品本地化服务能力。此外,云从科技还成立人工智能大学,培养人工智能储备人才。
如今,云从科技已是银行与机场大AI技术供应商。
丰富的数据资源,结合三级研发架构,可以想见,云从科技对安防行业的变革,还将继续,而《 Person of Interest 》中预防、阻止*的情节也会更进一步成为安防领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