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影响力智能交通示范建设工程
- 来源:赛文交通网
- 2018/12/8 11:56:2645565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走过了激荡的四十年,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从1997年“中欧智能交通论坛”召开至今,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走过了21个春秋,智能交通在中国启动、发展、快速迭代;智能交通示范建设也随着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五年计划的进展逐步展开。
综合各示范建设的背景、时间、覆盖范围以及影响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赛文交通网从中选择了近年来影响力的智能交通示范建设工程,梳理了相关的背景、建设内容及成果、后续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同大家一起回顾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历程。
01、全国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建设
项目时间:2002年—2005年
背景: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的基础上,国家在“十五”设立了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
2002年4月,科技部确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中山、济南、青岛、杭州10个城市作为该项目中的首批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的试点城市。
建设内容:示范城市的建设重点是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交通诱导(包括道路交通诱导和停车诱导)、智能公交(主要是公交调度和公交信号优先)、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和服务。各个试点城市根据城市规模和交通特点,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
北京:北京的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示范工程包括两个,北京科委资助的《北京ITS系统规划与实施方案研究》项目和科技部资助的《北京‘科技奥运’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北京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北京市ITS系统规划研究、北京市路网整体优化技术研究、交通流特征参数研究、信号交叉口优化设计系统、快速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示范、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研究与示范、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与示范、交通流实时动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系统等内容。
示范工程包括奥运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公共交通区域调度系统和西客站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
上海: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研发适合上海大都市型的快速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包括研发建立分布式智能交通信息中心以及覆盖城市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先进交通管理系统。
广州:交通信息通用平台建设,基于GPS/GIS的公交调度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中心的建设,交通信息采集发布和监控系统,静态交通管理系统、车载ITS设备开发等。
深圳: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与管理系统,交通信息系统,商业车辆运营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综合物流系统。
天津:车辆驾驶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奥林匹克快速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出行前信息服务系统,路面巡查车指挥调度系统,停车信息发布和诱导系统,公交信息服务系统。
重庆:交通管理和规划系统,电子收费系统,车辆安全系统,出行服务系统,紧急事件安全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综合物流系统。
青岛:公交智能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停车收费管理系统,道路监控系统。
济南:包括通用信息平台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区域物流管理服务系统。
杭州:完善 “一个中心”、建设“四个系统”,即完善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适应杭州市混合交通特点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共享、服务于大众的交通信息系统,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中山:包括“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和“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两个部分。
成果:2005年,10个试点城市的示范建设工程陆陆续续完成验收,各试点城市根据规划初步建立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影响:这次示范工程的实施是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的开始,推动了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以智能化交通管理为主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
02、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项目时间:2006年—2008年
背景:2006年科技部启动实施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建设内容: 项目设立了“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综合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国家综合智能交通发展模式及评估评价体系研究”和“远洋船舶及货物运输在线监控系统”在内的六个课题。
承建单位:科技部经过审核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及课题负责人如下:
成果:“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建成了面向重大交通活动和行业应用的智能交通技术服务平台,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环境,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提升为百姓出行和政府管理的服务水平,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03、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
项目时间:2007年—2010年
背景:2007年年初,交通部下发《关于开展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交公路发[2007]161号)提出,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包括沪、苏、浙、皖等省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建设。
建设内容:建立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
成果:在项目示范工程的推动下,截至2010年,京津冀和长三角跨8个省市实现了跨省市联网不停车收费,并带动了国内ETC系统建设。
截止到2010年9月,北京市高速公路已建成1088条人工刷卡车道和365条不停车收费车道,ETC标签用户已达27万,日均通行量17万车次,占北京高速公路总通行量的20%;天津市高速公路已建成669条人工刷卡车道和21条不停车收费车道;河北省境内一、三片区已建成1732条人工刷卡车道和40条不停车收费车道共建成不停车收费专用车道40条。
截至2011年1月,全国已开通ETC车道的省市有17个,开通车道1930多条,使用车载机不停车收费用户约120万个,非现金支付卡用户达60多万个,自建客户服务网点341个。
截至 2015年9月,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实现全国联网,2100余万用户实现一卡畅行全国。
影响:通过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组织建设“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示范工程”,不但加快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用,还通过工程实践形成了系列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规范;实现了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跨省(市)运营,促进了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客户服务体系的形成,为全面实施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奠定了坚实基础。
04、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
期项目时间:2008年—2011年
背景: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交通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作用,努力减少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构建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2008年2月,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部共同制定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一次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合作行动正式全面启动。
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是一项长远计划,初期围绕山区公路、高速公路以及营运车辆的安全保障问题开展,期项目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为期三年。
建设内容:项目从信息共享平台、山区公路安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控制、营运车辆运行安全、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提升、路网安全态势监测、交通安全执法等多个方面部署了7个研究课题,对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示范应用。
承建单位:
成果:课题一“交通安全信息集成、分析及平台构建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开发了基于跨部门交通信息具备动态导航、动态路径规划、相关事件主动推送功能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构建了交通安全信息集成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
课题二“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工程”、课题三“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和服务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示范”和课题四“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共包含18项重点任务和65项研发专题。
三个课题共取得技术研究成果126项,完成了涉及15个省(区、市)、覆盖公路里程1万余公里的示范工程,对8000余名营运车辆驾驶员开展安全行车技能培训,维护、检测车辆13800余台次。与示范工程实施前相比,云、贵、川、渝山区公路示范路段群死群伤事故率降低30%以上,京津塘高速公路、广东佛开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河南段示范路段亿车公里事故率降低30%以上,亿车公里死亡率降低40%以上。
课题五“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综合技术及示范”,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驾驶人训练考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发了核心软硬件系统装置13项,制修订行业技术标准12项,建立主题示范基地14处,形成了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综合技术支撑体系。
课题六“区域公路网交通交通安全态势监测、评估及应急指挥”,建立了区域公路网交通管理智慧的“8个软件1个平台”系列成果,实现了重点路段监控、重点违法行为查纠、重点车辆布控缉查、重点安全隐患事件预警。苏、浙、赣、试点路段上的交通事故数量明显下降,违法行为管控水平大幅提高。
课题七“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技术及大范围应用”,共取得软硬件成果17项,申请47项、软件著作权30项,制定标准规范9项。课题技术成果在广东、山东和浙江三省的各交警支大队实现了大范围示范应用,建立了12项示范工程,装备了2100台(套)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新技术设备,提升了交通事故调查、鉴定的科学化水平。
影响:该项目跨部委联合、多单位协同攻关、研究与示范紧密结合,对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05、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
项目时间:2012年12月—2017年6月
背景: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文件中强调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资,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智能交通发展。
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选择30个城市做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规划内容,交通运输部分两批实际确定了37座城市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2012年12月开始,交通运输部在“公交都市”示范建设基础上,开始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
2014年6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
建设内容:“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是落实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交都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建设范围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系统的企业智能监控调度、乘客出行信息服务、行业运行监管与综合分析,并考虑与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城市轮渡、综合客运枢纽等其他城市客运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还包含快速公交运行监测系统。
批试点应在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示范工程主体建设,包括公共交通数据资源中心、企业运营智能调度平台、行业监管平台和乘客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等,同时确保示范工程建设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第二批27个试点城市的示范工程主体建设应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
到2017年6月底前,应完成全部37个示范城市的示范工程建设任务。
意义:示范工程将在整合现有相关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调度与管理效率,增强行业管理、决策与应急能力,提升乘客出行信息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出行服务,为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06、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示范工程
项目时间:2013年7月—2014年10月
背景: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是交通运输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的广播节目,是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针对日常状态和突发事件提供不同的服务。
2012年6月,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在京沪高速北京至天津段试点开播。一年多的试播使得相关部门在节目内容策划、服务百姓出行、路况连线播报、合作方式模式等方面积累了经验,更好的服务了社会。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给人民群众提供更率、更高水平、更优品质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运输部决定组织开展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示范工程建设。
建设内容:(一)建设京、津、冀、湘、渝不少于5000公里高速公路及其相邻干线公路的应急服务交通广播覆盖系统;
(二)建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和北京、天津、河北、湖南、重庆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服务信息发布管理系统,建立播控平台具有直播功能、省级路网中心具有分控功能和插播功能的信息服务体系;
(三)完善公路交通信息的采编播体系,丰富适合公众出行的节目内容,逐步提升广播节目品牌影响力;
(四)建立公路交通专用广播的相关标准规范体系,为全面推广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奠定基础。
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验收总结阶段,交通运输部将对示范工程进行统一验收、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全国推广工作。
07、中等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
项目时间:2013年—2017年
建设内容:“中等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中等城市的交通实际需求,研究交通状态感知技术,交叉口优化、干线协调及交通组织优化控制技术,交通信号智能联网联控和智能联网诱导等技术,研制城市交通智能联网联控平台系统及装备。
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选取7个示范城市(三个地级市、两个区、两个县级市)进行集成示范应用。2013年立项,2014年开始启动。
承建单位:课题一“动静态一体化城市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 主要承担单位为无锡华通智能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课题二 “基于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智能联网联控关键技术与示范”,主要承担单位有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课题三“公交主导型城市交通智能联网联控关键技术与示范”,主要承担单位主要为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
其余课题的承担企业包括天津海泰建设开放有限公司和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2017年12月,国家科技部对“中等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 项目进行了验收。
项目研发形成了中等城市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成套技术设备10种、系统平台15项、技术标准14项、技术指南4部,申请4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1项。
项目研究成果在浙江省海宁市、江苏省泰州市、浙江省瑞安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烟台市5个城市和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2个城市功能区进行了示范应用,有效缓解了示范区域干线和关键节点的交通拥堵,提高了路网的道路通行效能。研究成果已在20多个城市得到推广应用。
影响:项目的实施对规范引导我国中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模式,提升城市交通管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高道路畅通水平和群众出行满意度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08、高速公路网运行状态智能监测与安全服务保障关键技术研发及系统集成
项目时间:2014年1月—2017年6月
背景:“高速公路网运行状态智能监测与安全服务保障关键技术研发及系统集成”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道路交通安全智能化管控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编号:2014BAG01B00)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签署的“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组织实施。
承建单位:由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公科飞达交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交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成果:项目面向高速公路网"可视、可测、可控和可服务"的战略需求,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应用,研发形成高速公路网运行状态智能监测与安全服务保障成套关键技术和系统装备,并在17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实施示范应用,实现了高速公路网运行状态的全时空监测,多尺度态势分析、研判、预警,跨区域协同管理和跨部门联动预警及安全信息主动推送服务。形成公路网监测体系建设、路网运行数据管理等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指导行业发展。
09、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
项目时间:2015年—2020年
背景:《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此基础上,工信部提出以宽带移动互联网为依托,推动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等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发展与应用,实现我国电子信息、汽车等支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
建设内容:在国内进行智能汽车上路立法起草和推进工作;建立智能汽车智能等级评定规范系统、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标准及测试平台、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信息安全标准评测共三个标准规范测评系统;开展智能驾驶、智能停车场、绿色出行、共享汽车、智慧路网、智慧物流和智慧车生活共七方面的应用示范,并基于示范运营的技术、产品等,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孵化。
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与北京-河北、上海、重庆、浙江、吉林、湖北、广州等省(市)人民政府共建7个“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各地区的进展情况如下:
1)上海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园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区,由上海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建设。2016年6月7日,示范园区封闭测试区正式开园。
示范园区计划分四阶段从封闭测试与体验区逐步拓展至开放道路测试区、典型城市综合示范区和城际共享交通走廊,形成系统性评价体系和综合性示范平台。
截至 2018 年 1 月,上海示范区已具备 200 个不同场景的测试能力,完成了近400天的场地测试,测试内容涵盖 V2X 和 ADAS,支持自动驾驶车辆和相关产品的测试。
2)浙江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区
2015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浙江成为中国开展部省合作推进5G车联网应用示范的省份,并随后选择了以云栖小镇为核心的(杭州)西湖区和以乌镇为核心的(嘉兴)桐乡市作为5G车联网的示范试点。
桐乡乌镇示范区一期建设主要包括智能停车场和透明道路。
云栖小镇将建立LTE-V车联网示范区,打造5G车联网指挥中心。
3)重庆i-VISTA智能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区
2016年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构建4.5G/5G、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重庆“智能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区”i-VISTA(Intelligent Vehicle Integrated TestArea)于2016年11月15日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园区举行启动仪式,一期工程“城市模拟道路测试评价及试验示范区”即日起投入运行。
i-VISTA示范区建设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工程“城市模拟道路测试评价及试验示范区”已建设完成,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园区,占地约410亩。
第二阶段的重庆西部汽车试验场(垫江)智能汽车可靠性试验区和第三阶段的两江新区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开放道路示范区,将陆续建成。
4)京冀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创新示范区
2016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订“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框架合作协议,正式成立“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创新示范区”。
协议确定自2016年至2020年,将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建成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创新示范区,以开展绿色用车、智慧路网、智能驾驶、便捷停车、快乐车生活、智慧管理六大应用示范。
2016年10月,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示范区运营单位)落户亦庄。创新中心负责封闭试验场一期及开放试验场公路V2X智慧道路建设。
根据规划,2018年底,建设道路总长为10公里的封闭试验场地,里面包含30种以上城市道路元素,并完成约100公里的开放/半开放市政道路基础改造,覆盖场景达180种以上。
目前北京首条车联网专用车道已经正式落地。
5)吉林长春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
2016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签订“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由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建设工作。
2017年8月31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在长春启明软件园正式开工建设。
该示范区是我国具备天然冰雪路面测试环境的示范区,围绕封闭、半封闭、开放的测试环境,可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和V2X网联汽车提供72种主测试场景和1200个子测试场景。
至2019年底,示范区内将累计铺设道路约100公里,打造出覆盖长春净月开发区核心10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性典型城市示范区。
6)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2016年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签订“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部省合作框架协议,示范区选定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车都生态智谷为核心区域,拟通过五年时间,分三个阶段逐步由试验厂区封闭环境到城市交通开放环境,开展智能驾驶、智慧路网、绿色用车、便捷停车、交通状态智慧管理等多个应用示范。
示范区阶段是在2年内,建成2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选址为智慧生态城黄陵矶休闲公园,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约3629亩,搭建“部分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第二阶段是在3-5年内,建设15平方公里的半封闭区,实施“有条件的自动驾驶”示范;第三阶段是5年后将示范区扩展至90平方公里,开展“高度自动驾驶”下的智慧城市服务示范。试验场将模拟湿滑、涉水、山路、林地、高速、砖石、桥梁等多种路况。
7)广东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
2018年3月30日,广州市创建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正式启动。
示范区将形成“一核三翼”的产业布局,,“一核”是指广州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业综合基地,占地1―2平方公里,拟布局在番禺区。
该基地涵盖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研发、测试、示范和产业化等内容,重点建设车载智能终端产业化平台,并在产业链条上与广州市整车产业优势形成互补,成为广州示范区产业生态培育的主要支撑平台。
“三翼”分别为南翼、东翼、北翼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区,涉及南沙区、广州开发区、增城区开发区和白云区、从化区等辖区。南东北三翼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区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共同打造汽车电子零部件创新发展产业集群,构建面向全国的测试认证服务平台,及智慧交通产业发展创新平台。
示范区总体方案中的推荐选址为花都区赤坭镇沙湾村(西部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可用面积约2平方公里。该封闭测试区将按照功能分区,包括道路测试区、配套服务区及台架实验区。
道路测试区中的场景设置为城市道路、郊外一般道路及高速路测试单元,以满足不同种类的测试需求。半开放测试区、开放测试区在番禺区、南沙区、增城区、黄埔区均有布局。
影响意义:组织开展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对于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从更高的层面上看,开展应用示范工作有助于推动我国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领域自主创新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培育自主产业生态体系,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汽车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制高点。
10、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技术与系统集成
项目时间:2017年11月—2019年底
背景:“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技术及系统集成”项目是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的重点专项。
建设内容:该项目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运营中存在的车辆运行安全隐患较大,不良交通行为发生率高,高风险运行状态下预警预报明显不足等现实问题,深入研究道路交通主动安全防控中多车交互作用下系统运行风险分析、不同道路交通环境下交通行为特征表达与选择两大学科难题。
项目包含9个课题,具体如下:
课题一:不同道路类型与交通环境条件下人-车交互影响机理
课题二:道路交通行为分析及特征谱建库技术
课题三:车辆级和网络级在途车辆运行状态安全诊断与在线预警平台
课题四:重大事故下客运车辆应急逃生、自主救援关键技术及装备
课题五:道路交通行为立体监测与不良行为高准确获取技术及装备
课题六:特殊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瞬时评估与隐患短临预警平台
课题七:道路安全(行驶车辆)风险综合防控与主动干预技术及装备
课题八:基于联网联控监测信息的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体系与系统集成
课题九:道路网交通安全主动防控与应急保障技术示范及应用
成果将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网)、城市道路(网)及农村公路的不同道路环境开展示范应用,涵盖我国东西部五个省域。
承建单位:本项目的9个课题由中交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等20余家单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
成果:项目正在进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