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慧聚: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树立智能制造新*
- 来源:申耀的科技观察
- 2018/10/31 10:53:2740204
【中国安防展览网 品牌专栏】*,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成本上,甚至主要还是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
随着原材料、人工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造成的成本上涨,这种优势已不复存在。所以,中国制造业要继续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那么这背后显然离不开信息化创新作为重要的支撑。
从这个角度来说,某汽车零部件大型企业联手东软慧聚引入SAP ERP企业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也提升了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完成了公司向中国智造的成长和进阶,无疑成为了中国机械基础件和汽车零部件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成功典范。
更关键的是,该大型企业的实践证明,在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深度应用,是一种从技术工具、到思维意识上的迭代,更是产业升级进化的大势所趋。
信息化的痛点和盲点
据了解,这家大型企业创建于八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拥有下属企业30余家,海外企业10余家。伴随着这家大型企业化布局和产业链的加速融合,业务的高速发展对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原有管理软件比较“陈旧”,已不能适应公司现代化管理要求。早在2002年,这家企业就利用其他的ERP软件实施了信息化,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陆续在这个软件上做了很多二次开发,包括生产、质量、销售等模块,导致系统日趋庞杂且难以维护。
其次,原有管理软件是单企业架构,所以每拓展一家公司都要单独上马一套独立软件,随着这家企业集团化和化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应用”孤岛系统,从而让集团化管控难以实施,集团内部流程协同化运作难以推进。
后,原有管理软件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扩展上,以及灵活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和增长上,更无法适应新的数字化转型要求。以报表系统为例,由于该企业分公司较多,数据量十分庞大,在进行数据集中化的过程中,老系统不但支撑不了新业务的二次开发,很多系统由于负载过大,更是出现了“瘫痪”状态。
在这个大背景下,寻找适合能够管控整个集团,适应化发展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也就成为了这家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其总体目标是要建成一套集团化、一体化、智能化的管理软件系统。
基于此,该大型企业决定选择和东软慧聚联手,引入了SAP ERP企业管理系统,并确定实施以下内容,包括SD、PP、MM、QM、PM、FICO等管理模块。此外,通过ERP与OA系统、金税系统、网银系统、银企直连、WMS及MES等系统的集成,终实现了这家大型企业的规范管理、严格考核、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提高工作效率等。
数字化转型成功蜕变
在这个过程中,这家大型企业SAP ERP项目的实施难度之大,数据量庞杂,业务流程之多,也远远超出了东软慧聚顾问专家团队初的预期,可以从这几个维度来看:
,实施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上线的功能模块多,包括SD、PP、MM、QM、PM、FICO等模块,外加PO和BI模块,涵盖了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数据分析等等;此外,接口范围也比较广,除了该企业内部MES系统涉及到不同工厂,不同版本之外,还需要与大量供应商系统的对接和集成,实施的难度不可谓不小。
第二,数据量庞杂,由于这家企业主要做橡胶密封产品,这个产品本身很小,但产品种类非常之多,同时匹配不同车型的产品型号也不相同。其中,成品的数据量就有6万多条;各级半成品、物料的数据量也有超过40万条;再加上工艺、检验标准等各项数据量,终基础数据量就高达160万条。
与此同时,在基础数据的收集、清洗和导入过程中,复杂度也不小。特别是该企业有多个业务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独立部署服务器、帐套,这些帐套之间还需要另外使用第三方平台来集成,以便实现数据的汇集。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整合帐套,按照同一个公司直接出报表,还需要把业务功能都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中,实现数据的汇聚。再加上要集成内部的MES系统和计量系统,以及外部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因此数据处理的复杂过程不言而喻。
第三,业务流程多。正常情况下,实施SAP ERP项目也就100多个流程,但该企业相对比较特殊,过去的业务流程以原有软件系统为基础,主要对应于认证检查和认证管理,但在业务操作层面不够精细化,也不够明确。
为此,在一期项目中,东软慧聚帮助该企业重新把业务流程梳理了一遍,总共梳理了160多个业务流程,并定义了业务流程所对应的岗位和职责,终在整个管理系统的标准业务和增加开发业务中,确定了1189项业务功能。
可以说,通过东软慧聚一系列的努力,终这家大型企业的SAP ERP项目得以成功上线,解决了该企业一直以来面临的信息化“痛点”和“盲点”,终提升了整个公司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例如,上线SAP系统之后,该企业感觉管理的平滑度、细致程度都比以前大大增加了,数据的准确度变得越来越好了;同时,有了数据的加持,这家企业对数据的应用也变得越来丰富了,不仅改变了财务成本原有核算的职能,同时从产品到订单的报表中,以数据分析指导业务开展,也逐渐成为了现实,这也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整个项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系统平台看,建立了一体化的业务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保障了该企业SAP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从业务流程看,通过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了物流管理的权限及自动记帐规则,使业务前移,改变通过统计结果判断记帐的业务方式;从未来发展看,通过建立以SAP为核心的系统集成平台,为该企业后续项目的部署树立了样板,起到了的作用,更为集团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中国智造”新*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巨变和不断颠覆的时代,数字化转型浪潮会无差别的席卷,即便是行业的企业,也要面临着来自产品、服务以及市场定位等方面的颠覆,数字化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这家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实践背后,显然也带给了业界很大的价值启示:
,该企业自身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无疑能够为其他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增添信心和勇气。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仍然“心存畏惧”,归根结底是来自于对生产力的担忧,但这家企业用自身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打破了思维定势,传递了勇于面对数字化转型挑战的正确价值观。
第二,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一把手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和格局,在此过程中,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很早就认识到项目的落地是一项巨大推进系统工程,涉及公司业务各系统环节。为此,该企业的管理层亲自挂帅出任“项目总负责人”,并在各个环节安排了相关的负责人员,有效保证了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落地。
第三,数字化时代,数据无疑将会成为新的生产力,所以针对数据的采集、加工以及基于数据的分析将会成为转型中的重点。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相当重视数据的价值,为此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对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可以预期未来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无疑会大大加快这家企业走向“中国智造”之路。
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因此企业要规避风险就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寻找一条切实符合自身需求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此前,IDC曾深入总结了企业在选择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的六大标准:综合视野、行业经验、技术实力、创新能力、专注程度和生态系统。如果对照这些标准,不难发现在这个项目之中,该企业选择的东软慧聚无疑是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之路上的“佳拍档”。
例如,在行业经验方面,作为专注于企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东软慧聚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以及外部的垂直产业链协作,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其服务的客户就已经包括东风本田、东风雷诺、双星轮胎、东风格特拉克以及日本阿尔派和丰田纺织等国内外车企和汽配企业。
在实施能力方面,东软慧聚在多年的项目实践中,累积了强大的实施和运维经验。作为SAP的合作伙伴,东软慧聚针对SAP软件中的每一模块,都能提供从业时间在十年左右的资深行业实施顾问,参与整体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东软慧聚也会安排大批三到五年的的行业顾问做好执行工作。
此外,依托东软信息学院的人才培训体系,东软慧聚每年也会“招新”充实项目实施队伍,组建了一支在行业内极有“战斗力”的实施顾问团队,确保了每一个项目实施的高质量、高标准。
在技术能力方面,秉承着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服务的理念,东软慧聚不断对应用系统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了多个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部署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下半年,东软慧聚宣布与东华博雅正式合并,双方强强联合实现了客户资源和服务实施经验的全面整合,或将成为国内大的SAP专业服务提供商。
目前, 东软慧聚在泛制造业,快消品等行业,东华博雅在军工等行业都具备广泛的客户基础和业务优势。双方合并之后,不但能继续巩固并优化传统ERP业务,也将继续扩大行业覆盖和客户基数,发力新零售,供应链,智能制造等SAP创新解决方案,为未来成为国内大的SAP专业服务合作伙伴以及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该企业和东软慧聚的通力合作,完成了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践,证明了借助数字化转型的新工具与技术,并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建设新路径和新法则,是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过程中,*的一步,更是关键的一步。
而在此过程中,依托丰富的行业经验、强大的实施与运维能力,以及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实力,东软慧聚为众多中国企业客户提供了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无疑是他们通往数字化转型之路上的“佳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