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理念更新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时代
- 来源:搜狐
- 2018/10/15 9:05:2935779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亚里士多德在名著《政治学》中曾说:“人们为了生存而聚集于城市,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
事实上,观察城市发展历程,我们更能发现城市也在不断的利用科技技术升级自身,以为身在其中的人们创造更为友好、便利、智慧的生活环境,重塑其与人们的相处方式。而在当下阶段,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勃兴,我们已看到诸多城市开始利用这些新技术作为其城市建设的底层支撑,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成效与痛点并存
从现实来说,智慧城市概念与智能机器人一致,也并非是一个新鲜词汇。早在1990年的旧金山会议上,智慧城市思想就被提出;而后在1992年,新加坡就提出了“智慧岛计划”,并于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拉开了智慧城市建设帷幕,吸引了包括德国、巴西、韩国、日本以及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相继进入智慧城市建设。
具体到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早可追溯到2009年,当时北京开始实施关于智慧城市构建的目标,并随之带动“智慧北京”、“智慧广州”以及“智慧南京”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推出更将“智慧城市”的理念逐步推向高峰。而当下,从国外研究机构德勤新发布的《超级智慧城市报告》来看: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我国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几乎占据了已启动或在建的的一半份额,以500个在建智慧城市*,远超*二的欧洲(90个)。
但从现实来说,我国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取得诸多成效、突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遭遇着智慧城市建设的痛点。诸如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信息孤岛”效益整合难度大等问题。如此种种乃至被部分专家批评为“许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形式多于内容”。
诸如“信息孤岛”,作为当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我们看到在过往的智慧城市建设中,许多城市相继建设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楼宇等智慧化服务。
诸如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构建的智能交通,当下已逐步现实了对道路、车辆、乘客信息接入,并能通过这些数据所组建的城市交通大脑实现对通行的调度管理——如险情及时上报、红绿灯动态调整等,从而提升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这类智慧服务的建立,自然是能够惠及于民的。但问题在于这种智慧建设并非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建设,而是一种单打独斗,其与智慧城市核心所在的资源整合还有相当距离。
若以IBM在2010年提出的“智慧城市”愿景——“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信、水和能源这六种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相互协作衔接,组成宏观系统概念”来衡量,我们就能发现我国诸多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痛点所在——即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很多时候只关注到了局部或单一行业的智慧化,而没有实现整个体系内部数据资源的打通共享,从而导致了智慧城市建设在用户体验上的割裂,使得智慧城市看起来离我们生活非常近,但实际体验下来却又发现他们离我们非常远。
理念转变+技术革新,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时代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有趣的地方在于:过往智慧城市建设所遭遇的痛点,事实上也为当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上,当前我们已有了重大革新,开始从过往的单纯关注技术应用转变为了更为关注、考量技术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新阶段,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人为本,技术服务于民放在了核心位置。
二是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的技术革新,他们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底层技术支撑。
从现实来说,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是一个包含着诸如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政务公开、数字工商、数字景区、数字校园等在内的智慧综合聚合,是系统之系统。
要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是多方系统的打通与融合共享,诚如郭仁忠院士所言: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还要有相对统一的数据平台,从数据平台获取城市管理建设所需的数据。而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则为智慧城市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和相对统一的数据平台提供了基础。
在此,我们可以从近日碧桂园揭幕的潼湖科技小镇来一窥在新理念和新技术支撑下,所打造的智慧城市究竟是何模样。
9月28日,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期正式开园,“智慧”成为了其主要特色之一,其智慧在何处?
从外显来看,则是园区中穿梭的无人驾驶售货车、无人驾驶物流车、无人驾驶巴士、智慧垃圾桶、零售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巡防、垂直绿化的智慧大楼、人脸识别追踪、无感支付、智慧餐厅、智慧酒店、智慧出行、智慧能源、智慧市政、光伏发电、微风发电、光伏跑道、自动滴灌”等一系列黑科技的聚集。
而其内在则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这四驾马车作为了这些黑科技的内在驱动,他们为园区中的各种智能化产品、设备的应用提供了背后赋能。而其中更为和谐的一点在于:潼湖科技小镇具备了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将散落各地的数据收集汇总、统一管理这事实上打破了困扰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孤岛”效应,满足了郭仁忠院士所言的“拥有统一数据中心以及相对统一的数据平台,并能实现从数据平台获取城市管理建设所需的数据”这一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需求。
我们看到,在当前潼湖科技小镇的运营中,事实上形成了“1个城市大脑(“小镇大脑”掌控小镇运营的数据,并充分运用数据进行决策管理)+2个中心(运营指挥中心及大屏可视化、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中心)+4个平台(物联网平台、统一支付金融平台、互联网运营平台、产业运营综合平台)+8个系统(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能源与市政、智慧机电、智慧酒店等)+N个应用场景+开放接入”的内在运营格局,并且通过B-link物联网平台实现了各系统的数据对接和建立联动机制。当下,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能源与市政、智慧机电、智慧酒店等在内的潼湖科技小镇智慧城市8大系统已全部实现了各系统数据的打通、对接、集成。
潼湖科技小镇范本赋能全国智慧城市建设
一个大脑实现统一数据收集,各系统数据的打通、对接、集成,事实上为后续的城市各方数据共享、融合和充分挖掘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产业、居民、政府、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而透过潼湖科技小镇智慧城市建设的外显与内在,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支撑下,碧桂园的潼湖科技小镇首先给了我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备未来感的智慧城市建设的范本。
在此,若是碧桂园能够将潼湖科技小镇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分享给他们,那么我们也或可预期的是,智慧城市建设或将迈入新台阶,那些真正将技术与人文、环境相结合,服务于民,实现创新、生态、智慧并举的智慧城市或会更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