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用5G刀切下智能汽车的一块蛋糕
- 来源:智通财经网
- 2018/6/11 14:47:3838208
【中国安防展览网 品牌专栏】 路遥曾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却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近期,整个网络热搜都充斥着关于某明星的“阴阳合同”的新闻,以至于很多人已无暇顾及其他没有热度的信息。
6月5日,一则消息弹窗默默的从电脑右下角弹出。如有上心的人,会发现那则消息的内容是:奥迪将与中国的通信业巨头华为公司合作,于2020年推出搭载5G联网技术的车型。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则消息无关紧要,殊不知,它已让一个人心潮澎湃,这个人就是现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华为内部人员都知道,他是目前公司高层为数不多的坚持汽车业务的人。
华为造车?这一消息怎么听可能都不靠谱。因为人们对于华为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手机制造商,以及“中兴危机”过后的“通信巨头”的身份,但这些头衔与“造车”毫无关系。如此看来,任正非老爷子的坚持主业的理念似乎更让人接受。
但徐直军并不想放弃“智能汽车”这么大一块“蛋糕”,为此他为公司找到了一把可以切开这块蛋糕的趁手的刀:“5G技术”。
华为5G汽车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不可否认,智能汽车如今正站在风口,是一块“令人垂涎”的大蛋糕。但同样,“当一个行业存在利益,势必会引发竞争”。
特斯拉的智能辅助驾驶、百度的“阿波罗计划”等等,这些都说明目前已有许多高科技公司已经盯上了这块蛋糕,并且从项目推进程度来看,已推出试验整车的特斯拉与百度似乎已将华为远远甩在身后。
并且,由于智能汽车设计的AI技术开发门槛较高,纵使强如华为也丝毫没有捷径可走。所以要实现弯道超车,就需要利用华为现有掌握的技术,5G。
根据5G技术,华为设计出来适合智能汽车驾驶的车载联网技术。这项技术将允许车辆通过V2X通信技术实现更安全的自动驾驶。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V2X通信技术指的是汽车车辆之间,或者汽车与路人的通信系统。这类系统就是所谓的车辆临时网络,它属于一种移动临时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一辆入网的车可以成为一个具有移动性的网络节点,每个节点与其他节点协同,减少盲区,避免事故。
搭载V2X通信技术的车辆可自动识别道路交通及信号灯状况和道路指示牌,智能化控制车辆的前进速度以方便导航,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但这一技术的门槛在于网络近乎无延迟的顺畅度。据统计,在未来的无人驾驶过程之中,单车每小时所产生的数据将高达100GB。
根据目前移动4G网络约为50-100Mbits/s的数据吞吐量来看,显然难以胜任传输100GB/小时的工作量。当前移动4G网络的子帧长度为1ms,因为支持自适应重传,以致每次数据传输延迟至少8ms。
如此高的延迟对于车联网是一大灾难,无法让车辆“令行禁止”则交通事故便无法避免。
相比之下,5G技术拥有10G峰值速率及1000倍于4G网络大容量。只有5G才能真正让延迟降至1ms,并顺畅吞吐复杂路况信息产生的庞大数据。从这个层面上看,可以说5G发展速度决定了智能汽车的命运。
相比之下,在5G通信方面,百度、特斯拉均未涉及相关研究。而能在5G通信上有实力与华为相抗衡的高通目前则在致力于与Intel在汽车芯片方面的竞争。
早在2016年初,高通便发布了汽车处理器骁龙820TM,并于当年冬季决定以400亿美元高价收购大的汽车电子芯片厂商恩智浦。从目前的产业布局上看,高通落脚点依然在芯片,5G通信领域的研究尚不如华为深入。在5G车联网通信领域,华为目前一家独大。
由此看来,以5G技术为切口,华为乘上智能汽车的“顺风车”还是有可能的。
汽车厂商会选择谁?
虽然目前华为在车联网5G通信领域可以“横着走”,但是华为想单独造车从目前来看还是不可能的。
互联网造车或许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整车厂在进行车型等产品设计后,到生产及成车顺利投放市场,中间经历了整车厂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指挥及销售渠道管理。
整车厂提*的本质在于在整个汽车生产供应链中整车厂和供应商一同找寻量价的优组合,以此降低不必要的外协成本。
这需要整车厂与供应商长时间的进行生产磨合,而这之中的默契与经验积累是互联网企业不具备的,这就导致互联网造车可以是网红但长期一定会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在国内,此前的乐视汽车便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基于这一商业逻辑,可以大概率预测,华为在未来智能汽车中扮演的是高科技层面的技术支持者,而非整车制造商。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技术支持方,百度、华为,整车制造商会选择谁?
这就要从百度“阿波罗计划”说起。
2017年4月19日,百度发布了“Apollo”计划,根据李彦宏当时向外界的表述,“百度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百度无人车于2013年开始投入研究,其核心技术是“百度汽车大脑”,包括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然后通过AI系统将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以达到佳的车辆行驶效果。
正如业内人士所称,百度无人车的终目的在于用AI取代司机。根据百度此前的介绍,百度无人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乘客提供更加智能、舒适、方便的乘车体验。
而这也符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Not selling cars,It’s rides! ”(不卖车,卖驾驶服务)
目前,百度在无人汽车系统研发方面已有建树。早在2015年12月,百度无人驾驶车国内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2016年7月,百度宣布双方在乌镇景区道路上实现Level4的无人驾驶。
由此可见,虽然华为与百度目前未拿出可供使用的成熟产品,但从技术研发进程来看,二者皆为可选对象,那整车厂会存在选择困难症吗?
或许对于他们而言,同时接受华为与百度未尝不可。从产品研发角度来看,华为注重于5G技术,产品将主打高性能通信与车联网。而百度注重智能识别,产品则主打智能化车载控制平台。
从产品定位方面来看,二者虽然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同样存在优劣互补。从这一层面来看,华为在无人汽车方面受到百度的威胁可能并不大。
而对于同样在涉及智能汽车的特斯拉而言,或许华为目前并不需要上心。因为特斯拉目前并不涉及无人驾驶。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特斯拉Model S内置名为Autopilot的自动驾驶系统,主要针对的是驾驶者本身,该系统通过技术实现车辆的定速巡航、躲避障碍等功能,尽可能简化司机在驾驶中原有的操作流程。
与华为和百度产品不同在于,特斯拉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于改善司机的驾驶体验,而华为和百度则致力于取代司机。
并且此前也有关于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现车祸的消息,说明特斯拉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的技术都尚未成熟。所以对于产品不在同一维度以及技术不成熟的竞争对手而言,华为可以选择性忽视。
根据预测,到2025年,联入5G网络的车辆将超过6000万,并且100%新车都将连接网络,实现“交通+智能”。若华为能够成功将这块5G技术的大蛋糕收入囊中,成为其中的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或许能让这家公司从一家的公司变身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