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挑战与机遇 国产传感器如何打好翻身仗?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作者:林中易木
- 2018/6/8 8:45:0838753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传感器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受到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在世界上发展迅猛。我国由于芯片、技术等原因发展较为滞后,未来,在新型传感器市场上的争夺将可能改变现有发展格局。
行业有句老话叫“没有传感器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传感器作为人类五官的延伸,不管是在工业时代的自动化生产中,还是信息时代的产业发展过程中,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今,从无人机到自动驾驶汽车,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从物联网到智慧城市......传感器正在不断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传感器技术也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和投入,正在世界范围内迎来迅猛发展。
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从2012年到2017年,市场规模从862亿美元突破至2000亿美元,传感器研发和生产企业超过6500多家,传感器类型和品种达到2.6万余种。
市场长期保持着持续增长的稳定发展态势,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5年仍将保持着接近10%的复合年增长率。
不过,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上,*玩家位置却被美国、日本和德国所占据,它们几乎拥有着7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11%的占比,虽然仅位于三大玩家之后,但与其差距不小。
在国内市场上,受市场带动,规模虽然也在逐渐扩大,但因为国内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个市场遭到了外资企业的强势入侵与瓜分,有数据显示,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等外资企业占据着中国传感器市场近七成的份额。
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相比国内其他产业来说不算太晚,从50年代开始国家就关注意到了传感器的重要性,但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传感器产业依然面临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我们与国家之间的差距。
目前,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传感器芯片、传感器关键技术和传感器产业结构三个方面。
芯片问题是制约我国大部分产业发展的共同问题,对传感器产业来说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的传感器研发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中传感器完全依赖国外进口,其中九成的芯片来自于国外,缺芯问题是制约国内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而在设计技术、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国产传感器也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发展至今,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的传感器设计软件,没有统一、标准和系列化的封装接口,没有具备产权的工艺装备......国外对关键性技术的垄断行为,让我们向传感器迈进的道路遭到阻绝。
后,国产传感器在产业结构上也不是很合理。因为缺乏完整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指标管理,国内产品迟迟形不成系列,同时,国内传感器企业由于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规模效益差,也让本就不系统的产业结构更加朝低端化方向偏移。
不过所幸的是,在国产传感器发展遇阻的情况下,国家和政府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从2011年开始,政府陆续发布了《中国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相关政策,为传感器产业朝智能化、微型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国家也将传感器写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出台并实施了203项国家标准和系列行业标准,为传感器行业的标准化发展“保驾护航”。
新型传感器成未来发展必争之地
如今,在智慧生活、智能生产全求趋势影响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比如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逐渐出现,同时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
目前传感器市场已经逐渐从工业自动化向消费类产品转移,特别是家电和汽车用传感器占据了近40%的市场比重。其中,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正在以每年15%—20%的增速迅猛增长,车用传感器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再加上无人驾驶汽车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未来对于智能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需求只会与日俱增。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应该有效利用已有的政策红利,积极推动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创新,构建完备的产业结构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未来新的传感市场高地争夺找到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