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大战背后 智慧停车搅局万亿汽车后市场
- 来源:前瞻网
- 2018/5/17 10:03:0436660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近1.5亿辆,汽车作为高频刚需应用停车收费的静态市场空间达到约5000亿元。随着汽车保有量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国内汽车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当前“互联网+”吸引大量创业者蜂拥而入,“互联网+停车”更是凭借其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后市场佳切入口成为资本青睐新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今,国内“互联网+停车”行业从业公司数量由原来的十余家直线上升至近百家,群雄逐鹿的氛围让整个停车市场迅速升温。
中小企业面临挑战
在“互联网+用车”被百姓所接受并迅速发展的当下,与政府大力推动的公交出行相比,驾车出行在今年出现“逆生长”的趋势。对于具有刚需、高频等属性的停车来说,“互联网+停车”的行业发展潜力毋庸置疑。
由于停车是高频的汽车消费,无论是用户接触频率还是从支付频率看,其使用频次都远远高于打车。同时,由于车和人的合一性,没有什么汽车消费入口能像停车App这样。作为刚性的需求,尤其在一二线大城市,停车难是一切城市消费的痛点。智能停车App解决了刚需问题,而由此带来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从消费上看,停车的客单价看起来不高,但从频率看,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的客单价并不低。由于停车的资金成本是一定的,提高利用效率创造的利润非常高,同时,从支付便利的角度看,车主预支付的可行性高,由此带来资金沉淀的商业价值也非常可观。
不同于用“互联网+用车”创建平台连接已有的车主和乘客,“互联网+停车”具有的独特性十分明显。其中需突围的要算停车企业对是线下停车场的“攻占”。如果没有可靠连接云端停车场的智能硬件设备,所有的停车数据和后续服务都无从谈起。在体验为王的当今,如果靠简单的数据推算,没有实体改造的智能硬件系统,其在“火眼金睛”的车主面前也只能算是浮云。
对于停车场来说,由于各类停车场产权实体分散,加之大量路侧停车管理方和政府机构,资源纷杂程度的高门槛决定了其一般互联网创业者很难进行全国性复制。在该门槛的控制下,圈地的核心便直接与企业的资本实力直接相关,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没钱就没戏。
好似当年团购行业的“千团大战”,只不过,在智能停车行业中,这样的大战似乎来得更突然。在一向低调的ETCP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或将迎来新一轮巨额融资的当下,占有行业绝大多数资本的ETCP,其具有的资本筹码很可能将中小企业直接逼向死路。
市场整合后或将出现真正巨头
正如“滴滴”、Uber等对传统出租行业的颠覆,智能停车和传统停车企业的关系对抗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激烈。
在国内停车市场内,以捷顺、车安等为代表的老牌停车企业虽在硬件方面深耕多年,但对“互联网+停车”的智能停车O2O风口无不例外地反映略慢。多数传统停车企业的战略重心仍放在社区安防和实体卡领域。在互联网时代,机会总是稍纵即逝。面对诸如ETCP停车等智能停车O2O公司的迅速崛起,传统停车企业已有的优势被迅速消化殆尽,两者在智能车场上的差距也被迅速拉大。
相比传统靠卖设备盈利的传统停车业,在智能停车O2O中,以“ETCP停车”为例,他们在国内推行了免费设备安装、免费维修保养和免费升级的“三免政策”。这个敢下血本的政策几乎让以硬件销售为利润点的传统企业束手无策。
对于一些由传统逐渐向互联网+转化的传统企业来说,变革政策的不彻底也让他们在这个风口很难立足。以安居宝智能停车项目来说,其转身速度虽并不算慢,但对于城市智能车场的进驻却设置了高门槛,优先接受商业中心并免费安装数量有限。在互联网免费风潮的带动下,这种站在高位选择客户的做法显然与“互联网+”的共享和免费规律相悖。加之部分厂商推出的“全免”政策,使得即将发力的传统企业直接遭到“截胡”。
从专注团购的美团加入到电商的行列中来看,发家电商的淘宝推出了创业,而立足专车的Uber竟打起了快递的主意。在“互联网+”之下,如果仅仅关注当下,“本分”做事,在新生事物的冲击下,它头上的光环很可能在一瞬之间被对手摘下。
对于智能停车O2O行业来说,这样的道理同样存在。如果单纯地把停车服务做好,呕心积累起来的庞大用户群体价值将被降到低。纵观行业的跨界巨头,其中无一不是平台型网站或应用。他们在坐拥庞大用户的基础上,转身赢得又一轮市场追捧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盈利。
对于“互联网+停车”模式,这样的平台效应同样适用。在停车之后,汽车后市场面临万亿级别的市场空间。汽车后市场是指消费者购车后的售后服务,具体包括洗车、保养、汽配用品替换等多个领域。根据统计,我国2013年汽车后市场营业额超5000亿元。随着汽车后市场的渗透率提高以及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万亿级别将很快来临。
*市场还需稳步前行
当前“互联网+”吸引大量创业者蜂拥而入。“互联网+停车”更是凭借其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后市场佳切入口成为资本青睐新宠。今年5月,国内智慧停车企业ETCP拿到高达5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引的行业内个个羡慕嫉妒恨,之后也有安居宝等停车巨头频频开启大动作,期待能借助风口,趁乱一飞冲天。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站在风口,它们都能飞起来吗?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近1.5亿辆,汽车作为高频刚需应用停车收费的静态市场空间达到约5000亿元。随着汽车保有量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国内汽车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如此庞大的规模自然人人都想“吃蛋糕”,为了吸引资本热钱,大批创业者迅速涌入。支持和参与创新本是极好的事,通过大众创业,更多的市场主体和竞争力得到提升。然而,众多创业者的盲目入场也造成市场良莠不齐的现实。他们中的不少拿着行业巨头的模式完全照搬,再加入一些几乎不可行的噱头,以此“忽悠”资本市场。风投圈的血泪史比比皆是,各类投资人当在资本市场中保持清晰,勿被浮云遮望眼,免得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百家“互联网+停车”企业中,真正专注做产品的不多,多数公司有结构无适合模式,能共苦不能同甘。一时融得资金,醉心享受,满足个人欲望,导致事业流产关门的不在少数。
风口之下的起飞固然可喜,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模式和庞大的体量,风过去还是会摔死。是泡沫总归要破灭,谁也不能担保自己不是后的接棒者。除了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不清晰之外,创始人团队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也有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