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黑飞”乱象 中美两国如何监管无人机?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作者:半城明灭
- 2018/4/13 16:01:0635512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近年来,随着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爆发,以及专业级无人机市场的崛起,无人机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市场保有量也不断增长。在此形势下,无人机“黑飞”造成的安全隐患也越发严峻。那么,中美两国在无人机监管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随着无人机应用愈加广泛,各类无人机的市场保有量不断上升。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统计,美国本土的消费级无人机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10万架,预计到2021年将会增长到350万架。
此前,虽然无人机保有量持续增长,但是美国管理部门的监管却较为“宽松”。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所有重量超过半磅的无人机都需要进行注册登记,但是只有专业级无人机用户才被要求考取飞行执照,并且需要在飞行前提交申请。
对于美国消费级无人机用户,法律监管一直没有那么严格。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专业级无人机普遍较为“大个”,对于公共安全的威胁也更大;二是因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长期是无人机产业的主要增长点,宽松的监管政策能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不过,2017年以来,无人机“黑飞”事件以及被不法利用的事件发生频率持续走高,对于航空安全、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的威胁不断增多。因而,各国政府陆续强化无人机整体管理措施,特别是针对消费级无人机等小型航空器加强监管。
2017年12月,美国联邦航空局制定了一项新的规定,决定恢复小型无人机(0.55磅及以上设备)用户登记。但是一些用户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娱乐性质的小型无人机不应该被纳入监管范畴。当时,法院支持了小型无人机用户们的意见。
日前,在无人机行业以及监管机构的推动下,美国国会决定将小型无人机纳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监管,允许私人或临时用户避开监管的漏洞将会被填补。而商业无人机联盟已经对此表示支持。亚马逊和福特等巨头也表示将认真执行约束所有无人机用户的法规。
在国内,情况又是如何呢?
如今,中国已经是大的无人机研发、生产国之一,占据了70%以上的世界市场份额。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无人机销售量近10万架,市场规模近3亿元;2016年达到39万架,预计2019年销量将突破300万架。
“在我国,目前无人机制造企业超过了500家,生产总值超260亿元。”中国民航局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吉大鹏表示,“按照现在的增速,未来几年无人机会出现井喷式发展。”
随着无人机潜在应用领域被不断发掘,其在警用安防、国土测绘、影视拍摄、农林植保、行政巡检等方面迅速崭露头角。但是在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问题也不断出现。2017年,从我国西南地区连续发生的固定翼航模干扰客机事件,到无人机跌落伤人事件,无人机的安全隐患全面爆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社会舆论在在谴责肇事者的同时,也呼吁尽快建立完善的无人机监管体制。为此,我国无人机监管机构以及各地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快速形成对无人机使用的高压态势。之后,伴随国家民航局推出实名登记制度,我国无人机监管体系建设开始走上正轨,各地的“黑飞”情况也得到缓解。
如今,中国已经是大的无人机研发、生产国之一,占据了70%以上的世界市场份额。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无人机销售量近10万架,市场规模近3亿元;2016年达到39万架,预计2019年销量将突破300万架。
“在我国,目前无人机制造企业超过了500家,生产总值超260亿元。”中国民航局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吉大鹏表示,“按照现在的增速,未来几年无人机会出现井喷式发展。”
为此,我国已经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等管理规定。近日,民航局又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对民用无人机的经营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
未来,在无人机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仍需持续强化源头监管,不断加快相关立法进程,重视基础研究,科学划分不同类别的无人机管制。与此同时,还需要持续推进无人机技术研发、制造、销售、培训等各环节监管细化,通过技术手段与法律融合创新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