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2018年小间距LED显示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投影时代
2017/12/27 9:13:5240159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今年的LED显示屏圈儿依然有很多新的现象和看点,业内企业忙于技术、产品创新的同时,也成功的在海内外各地打造了许多“吸睛力”MAX的精彩显示工程,2017年已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LED行业大事连连,有喜有忧。
 
  小间距LED显示行业正在从爆发增长向“稳健”发展转变。这一大格局下,2018年的行业竞争必然更为激烈,市场挑战必然更为巨大。
 
  1. COB大势渐起,主流支持是否来到
 
  2017年,COB封装技术的小间距产品进入“2.0时代”。作为第二代小间距LED屏技术,COB的“效果优势”逐渐向“市场优势转化”。数据表明,2017年,COB小间距led屏的销量增幅超过200%,是整个小间距LED市场增幅的近4倍。
 
  高速的增长,包括市场份额、参与企业数量、市场供给类型等的持续增加,都说明COB小间距是LED室内显示的“未来选手”。对此,2018年几乎可以板上钉钉的说,COB一定更好。预计,2018年COB产品将会以超过15%的市场占比,成为小间距LED产业中真正的“主流”之一。
 
  在高速增长的背景下,2018年COB小间距LED的支持品牌格局也将出现新的变化:例如,雷曼股份已经给出2018年上半年COB小间距三代产品供货的消息。另有消息称,利亚德也有意开发MINI-LED技术的小间距LED产品——这种产品也会是COB封装的。利亚德的核心上游供应商亿光已经明确2018年进入MINI-LED产业市场,推出基于这一技术的液晶背光系统。
 
  即,COB小间距led显示屏在2018年的市场格局可能与2017年比发生根本变化:更多市场主流品牌、传统LED巨头即将加盟——这会改变以往COB小间距LED屏市场以“原有DLP拼接大屏企业”和“比较新兴的创业品牌、弯道超车品牌”为主导的格局。这种变化对于2018年小间距LED产品中COB技术市场占比的提升将有巨大促进作用。
 
  当然,终主导一个产品市场占比的核心因素还是“成本”。COB小间距LED产品发展晚于表贴产品的重要原因就在于COB技术暂时成本较高。
 
  COB小间距LED目前主要应用于“室内指挥调度”系统。这个细分市场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且有传统DLP拼接墙技术方案占据主流市场。但是,这一市场也具有“业主不差钱”、“毛利率行业高”的特点。行业内亦有威创等为代表的传统DLP拼接企业对COB技术小间距LED产品的“友好态度”。2017年底,国内DLP拼接市场的另一家公司GQY也有消息称将收购一个家LED屏厂商,加强LED屏在指挥调度中心市场的布局。
 
  研究认为,在COB小间距LED屏产品总体应用规模偏小的背景下,在市场加持之下,高价格对其成长性的影响未必显著。尤其是对于传统LED屏企业,能否进军指挥调度中心市场,COB技术是一个“关键钥匙”。在小间距LED屏整体市场成长逐年放缓的大背景下,更多的品牌对指挥调度中心市场“垂涎三尺”。这必然促进更多品牌进入COB技术领域,也进入指挥调度中心市场。COB类型产品规模的增加,也必然有助于这一技术的产品成本下降,并打开更多的应用市场。进而整个产业形成“参与品牌增加”、“成本下降”、“市场增长”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总之,COB大势已经非常清晰。虽然2018年这一技术还不会是“占主导”的霸主,但是却足以确立“皇太子”的地位。业内预计。2020年前后,COB产品在小间距LED市场的占比将超过半数,实现“正式登基继位”。在“COB就是未来”的技术路线逻辑下,2018年COB供给规模、参与品牌数量的大幅增长可期。
 
  2. MINI-LED能否“进入市场”
 
  对于整个LED产业而言,小间距LED市场已经成为“主要的产能消耗点”。但是,这种趋势在2018年有可能迎来一些变化。这就是MINI-LED技术的问世。
 
  业内厂商将采用MINI-LED技术的COB小间距LED产品称为“第三代小间距LED”产品。此前,小间距LED市场份额的利亚德已经表示,有意愿推出MINI-LED技术的产品。有媒体报道,三星可能在2018年1月份的ces展会展出MINI-LED产品。预计2018年,会有首批MiNI-LED技术的COB小间距LED产品问世。2018年底到2019年,小间距LED市场将有很大可能迎来“表贴产品”、“COB产品”和“MINI-LED”产品“三代同堂”的时刻。
 
  什么是MINI-LED技术呢?即采用50-200微米的LED晶体的LED技术。与Micro LED(1-10微米的LED晶体)比较,MINI-LED技术难度更低,容易实现量产,且可以大量开发液晶显示背光源市场,产品经济性更佳。
 
  2018年MINI-LED会首先在液晶背光源领域得到应用。MINI-LED在背光源产品上采用芯片级封装结构,支持更为超薄的液晶显示器设计,以及更多分区的HDR画质背光调整。通过在液晶背光源市场的应用,MINI-LED产品可以积累技术能力、产业规模,这将有利于其在小间距LED市场以比较成熟和低成本的面目出现。
 
  同时,与传统小间距LED产品采用的亚毫米(500微米上下)级别LED晶体比较,MINI-LED又具有节约衬底材料成本、改善画面像素颗粒化显示缺陷、提高低亮度灰度显示效果等优势。
 
  以衬底消耗量看,100微米尺寸的LED晶体,与500微米的比较,衬底消耗前者只是后者的4%。这有利于在有限的LED上游产能下,制造更多的终端LED显示产品,也有利于降低LED显示屏中上游材料成本占比。尤其是对于室内小间距LED显示屏而言,MINI-LED更是与其需要的更低的像素亮度、更高的像素密度、更好的低亮度灰度效果相吻合——传统亚毫米级别的LED晶体,发光亮度往往超过实际所需很多,这是传统小间距LED屏产品的“一大浪费”。
 
  整体上,从终产品技术特性角度讲,MINI-LED几乎是为室内小间距LED应用“标配研发”的技术。但是,MINI-LED的真正落地,也有其要跨过的难关。
 
  首先,更小的晶体颗粒必须与芯片级的封装相结合,这就是COB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性能优势。而COB技术的小间距led产品尚没有实现大规模的普及。其次,MINI-LED面临一项叫做“巨量转移”的工程技术难题。即一张6英寸的衬底,能够制作100微米的LED晶体达到165万颗,如何将这么多的晶体按照显示需求,转移到驱动电路板上,是一件困难的工作。实际上,业内提出mini-led的概念,而不是一步到位发展Micro LED,就是为了降低“巨量转移”的难度。
 
  但是,有技术难度不意味着mini-led不会到来:实际上,2016年索尼就已经推出了这类的产品,三星、苹果、友达、三安等巨头亦在此技术上有长期研发。2018年mini-led进入市场是行业的共识。的问题是mini-led能够以怎样的成本控制力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而已。所以,2018年更可能是mini-led的“技术引导年”,而非“市场收获年”。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云计算发展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下一篇:城市停车引发的“蝴蝶效应” 你没发觉但已然发生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