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工智能三大关键词值得铭记
- 来源:慧聪安防网
- 2017/12/22 13:09:0837654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AI为整个安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越来越多行业的企业进入,尤其是华为的进入,将IT的资源和能力带入安防行业,另外还有算法企业、AI产业的各个环节的厂商都加入进来,AI+安防的应用开始全面启动。
人工智能的雏形概念从何时而来,已经难以溯源了——也许从工业革命时期台机器出现时,也许从剧作家的小说里,或者从诸葛亮发明出木牛流马的时候——人们对这种具有智能,充满灵气且能够帮助人类完成一些工作的存在一直极为向往。
而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的同时,似乎也同样充满恐惧。人工智能从仅有星星之火,到今天的燎原之势,唱衰之声不绝如缕,未尝断绝。从近百年前的电影剧作,到今时今日极有话语权的部分科学界、商界都在宣称:“人工智能要么是个祸害,要么是个棒槌。”总之,虽然人工智能已经能够为人类提供便利,却依然很不受一部分人的待见。
不过,这种不待见也算是对人工智能的另一种认可吧。
人工智能究竟是饮鸩解渴的昏招,还是技术跃迁的基石?哀吾生之须臾,恐怕今时今日的我们了却此生都不得而知。但越是感受恐惧,便越是想要探求。人们总是能够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己,好奇心是人类取得今日成就的原因之一。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工智能,无疑就是当下让人类进入下个快车道的的“物”。而且从此时此刻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发展历程的“可见的利”,远大于“想象的弊”。
2017年是人工智能爆发元年。虽然概念由来已久,但是实际落地的应用,基本都是从今年开始逐渐出现在世人眼中的。为此,总结了有关人工智能的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及应用,供大家参考。
一、DeepLearning深度学习
说起深度学习,乃至于人工智能,首先出现在脑海里且不得不提的,自然非阿尔法狗莫属了。
阿尔法狗通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即深度学习,使其自身具有人类围棋大师般的围棋水平。其中,一层神经网络会把大量矩阵数字作为输入,通过非线性激活方法取权重,再产生另一个数据集合作为输出。这就像生物神经大脑的工作机理一样,通过合适的矩阵数量,多层组织链接一起,形成神经网络“大脑”进行复杂的处理,就像人们识别物体标注图片一样。
如同开发团队预测的,阿尔法狗力克群雄,接连战胜李世石、柯洁等高手,围棋手们恨不得“一见阿狗误终身”,从此断了黑白世界的梦。而阿尔法狗的能力也确实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恐慌: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人类而代之?
围棋如人生,即使一方被屠了大龙,满盘皆输,天圆地方之间却也并非是黑白不共存。高手过招更是如此,往往输赢只在半目。人与人工智能未必不如是。倘若真如悲观者预测的那样,到了那天,人类和机器也一定会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处之道。
不要忘了,起码围棋的规则还是人类设定的。
二、ComputerVision计算机视觉
2017年为火热的人脸识别技术,就是计算机视觉的一大方向。阿里、京东的大动作,iPhoneX的火热,多家cv独角兽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纷纷昭告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而车牌识别等技术,更是早已运用在交通、停泊等领域。
计算机拥有“视觉”并不算是稀罕事,就好比让计算机判断一张照片上每个像素点的RGB数值,简直是轻而易举。不过,如何让计算机学会“分析”可和简单地提取测定数据不同。
例如,在安防领域中,运用广的数据采集工具——监控摄像,其收集到的、浩如烟海的视频数据,如果仅仅靠人力审查之,其一力有不逮,其二恐有错漏,但若不对这些视频数据进行分析,监控摄像又有形同虚设之嫌。
而cv技术的革新直接带动了安防行业发展。借用安防行业的世界——海康威视的总裁胡扬忠一句话:“人工智能打开了安防行业的天花板”。现如今,“安防+AI”产品林林总总,监控视频搜集数据的方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录制而已。通过cv技术,分析视频中人的行为动作、形态特征,以实时预警代替事后取证,一个崭新的安防时代到来了。
虽然笔者将计算机视觉单列为一个关键词,但这并不意味着CV和DL是割裂的。相反地,CV能够拥有如今的建树,深度学习的建功不可谓不大。安防行业由于数据量大,有足够的大数据“养分”供给深度学习使用。而从大数据中“洗”好的算法又能反哺设备,提高前端设备的功效。
仍以海康威视为例,“AICloud”框架就是利用了人工智能,将安防系统做得更加完善。“AICloud”结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前后端都有AI智能分析系统,双管齐下,保障准确性和信息传输的畅通性(详见《“AICloud”框架龙吟乌镇看云边融合如何贯通安防未来》)。
三、自然语言识别
如何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叫做“图灵测试”的验证方法了。
图灵测试(TheTuringtest)由艾伦·麦席森·图灵发明,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在测试里,人们向被测试者提问的问题,就属于“自然语言”。因为一般人平日的交流绝无可能是if&else这种充满逻辑性的程序语言,而是类似“哥们今儿买了个貂儿,老带劲儿了”这种极为随性的造句方式。让机器理解for循环可能很简单,让机器明白人随口说出的话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让机器理解自然语言有什么好处呢?“解放双手”可以算是标准答案的一种。无论是亚马逊的echo还是谷歌GoogleHome,如今全部采用了语音控制。玛丽米克也在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中表示,“语音才是有效的计算输入方式。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向在未来一定会是语音为主,手机为辅”。巨头们纷纷瞄向智能音箱市场,智能音箱引起了新一轮的智能家居入口之争。
不过,就目前来看,移动聊天平台、语音和语音智能助手等的应用层出不穷,即使聊天机器人技术未成熟,语音智能助理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技术无法突破的情况下,聊天机器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是看上去很美,实际没有多少创业机会,只会沦为大公司的玩具。
当我们说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人工智能是新时代的奴隶?让人们可以坐享其成的劳动力,并终导致人类灭亡的新物种?非也。
人工智能不是人,不是新物种,更不是未来的神。它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能够完成机械重复性工作的工具,一种能够代替肉体凡胎的人类完成恶劣环境工作的机器。人们发展“人工智能”不是发展“物种智能”,人类致力于制造工具服务于人,而非造神取代人类。所谓人工智能,绝不是要搞出一个比人类还聪明坚挺的怪物,而是用自动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也许未来,人工智能确实能取代大部分人类的工作,但不代表被取代的人就失业了。人类永远站在指导性的位置去安排人工智能做事,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只会发现自己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工作时长减少,枯燥的部分有机器代劳,工作效率也大大增加——这才是人工智能的意义。
原标题 2017人工智能三大热词 看AI的“拙”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