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不属于现在 属于未来
- 来源:材思360 作者:张洁
- 2017/12/16 11:15:4141212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能家居】随着用户对产品的更新需求显著增强,智能家居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智能家居”这个词一遍又一遍的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而从家居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智能家居还需要将近五年的时间,才能渗透到挨家挨户当中,彻底进入大众消费者的市场。
受人口结构和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家电行业新增需求在逐步下降,而更新需求的占比却在大幅上升,随着用户对产品的更新需求显著增强,智能家居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
智能家居这个词一遍又一遍的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大众用户已经从各*商中见识到了智能家居的雏形,智能家居的身影在互联网中四处流窜,而真正使用的人却。
而从家居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智能家居还需要将近五年的时间,才能渗透到挨家挨户当中,彻底进入大众消费者的市场。
家居行业一共经历过三个阶段:
一、“初代家居”:即初的家电诞生时间非常早,在20世纪初,家庭的标配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二、“功能家居”:功能家具的发展主要是在60年代,在微电子技术时代家电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上更进一步,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升级的功能。
三、“智能家居”:将家居彻底自动化和智能化,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够配合移动应用实现远程操作。
目前,消费者对家居用品的需求还停留在“功能”阶段。只要门锁、窗帘、灯、家电等家居用品拥有基本功能即可,如果选择了产品,也是因为其拥有更强的功能性。
虽然这些功能没有“智能家居”的智能个性化,也都需要进行人工操作,但是消费者早就习惯了这种操作。
需要培养使用习惯
当人们需要开灯照明时,大部分人会起身按下在墙壁上的开灯按钮,而不是坐在原处拿起手机打开app,触摸屏幕点击开灯图标。
对大多数人来说,“开灯”是一个动作,按钮式开关、拉绳式开关、声控开关……在人们已经熟悉开关方式中,没有手机开灯,可以说,智能操作还未能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就像刚出智能手机的时候,人们在用翻盖手机和直板手机,在那个时期养成了一种特定的使用习惯。所以至今为止,仍有很多60年代甚至之后的人还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智能手机才渗透到现在的程度。
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他们直接诞生在一个被电子产品包围的环境里,在电子产品更新率极高的情况下,他们对电子产品上手很快,也会对智能产品产生极大的兴趣。
他们属于早一批有能力并且有兴趣购买智能家居的人,具有为整体市场带来推动作用的能力。但是80后和90后诞生于“功能时代”,并不是“智能时代”。所以智能家居的使用习惯还需要下一代人来传播。
“智能家居是什么?”
智能家居的新闻满天飞,门锁、窗帘、灯光、摄像头……这种智能看起来很近,但其实又很远。大多数消费者本身对智能家居的概念很模糊,单看智能家居的产品罗列便觉得眼花缭乱,加上体验不足,仍有不少疑虑。
目前,智能家居缺乏市场标准的统一性,在产品的完善度上非常弱,基本是自己研发自己产,无法确定产品是否拥有“智能”功能,有的企业甚至用伪智能产品来混淆消费者视听。
有的企业刚有了一点技术就想要卖产品,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因为技术问题,产品本身还存在漏洞。真正实现智能家居的“智能”,需要依靠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但是现在仍没有一家技术公司能够做到100%成熟。
智能家居不是一种“伪需求”
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安装全屋智装家居系统(包括安防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家庭影院及灯光系统、环境改善新风系统、窗帘窗户控制系统、家庭影院系统、儿童及养老系统等),总价要近13~15万元(包含辅材及施工费用)。
宏观来看,就目前的市场来说,智能家居还未能得到普及的原因是成本造价较高、实用性较低以及用户体验等欠缺。例如,使用操作复杂、各设备间联动性差、中看不中用等,都是被消费者诟病的问题。除此之外,系统被黑导致个人生活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智能家居不是一种“伪需求”,它一定会在未来变成一种挨家挨户的购买需求。随着技术更新迭代,智能家居实用性将提高,人们担忧的问题也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现如今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需要非常方便的智能家居协助其生活,更需要能检测他们身体状况的智能睡眠监测系统以及紧急求救系统等。
除了老龄化问题,空气质量也是人们所担忧的大问题,而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和智能新风系统将会风靡。不仅如此,外出时安心无忧的智能安全系统与在家时省电省能的智能调配供电系统,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无疑也是巨大的。
有技术的公司还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的结合概念,有家用机器人替我们做家务并与主人进行对话,当家里出现状况的时候,它能比人作出更快的决策等等。
我们不难想象,未来个性的定制类智能家居产品能融入到每个人的家庭中,集自动化系统、网络通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为一体的住宅,终会让家庭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和安全。
但是智能家居还不属于现在,它属于未来。这种智能化的应用服务如果要落地到挨家挨户,仍然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