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飞”形势日益严峻 反无人机系统崭露头角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2017/12/14 14:09:4641408
【中国安防展览网 媒体导读】在2017年伊始,无人机黑飞事件已有上百起,仅仅在四月份成都双流机场竟发生八九起无人机扰乱航空飞行的“黑飞”事件,其破坏程度可想而知。无人机作为一种低空慢速小型飞行器,看似体积小,但破坏力极强,无人机“黑飞”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丞待解决的棘手事件,“乱飞”的社会现象急需整治。那么关于无人机任性“黑飞”现象该如何管制呢?
近年来,随着消费级无人机价格不断降低,操作更具简便性,加之体型小,无人机快速的从的军用设备转入大众市场,成为众多航拍玩家的玩具,无人机市场保有量持续上涨。然而,由于无人机管理法规滞后,部分无人机飞手安全意识薄弱,无人机“黑飞”事件频发。
“黑飞”的无人机不仅干扰航空安全,也对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造成了一定威胁。仅今年上半年,民航局就收到无人机影响航班运行报告44起,同比增加37起,受影响航班790班,同比增加689班。
无人机“黑飞”形势日益严峻
“无人机‘黑飞’对于飞行安全的影响非常大。”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研究员刘世前表示,“无人机并没有自己固定的飞行路线,因此民航飞行员很难做出下一步续飞的判断,为了飞行安全一般都会返航,这会给国家和民航事业带来损失。”
据数据显示,2017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发生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12起;仅4月21日下午2时至5时,成都双流机场就先后出现3架无人机扰航,直接导致58个航班备降、4架飞机返航、100%航班延误、超过1万名旅客滞留。
此外,包括南京、重庆、武汉等地机场,均曾出现无人机干扰民航事件,无人机的干扰也造成了航班备降或延误。同时,无人机发生故障或意外坠落造成了人员伤害也有见诸报端,更甚者还有不法分子利用无人机进行偷拍,威胁个人隐私与国家安全。
监管政策与行业标准加速落地
面对屡禁不止的“黑飞”无人机,政府开始加强监管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无人机政策与行业标准,加快推动无人机管理体系的完善。
5月份,民航局出台了无人机实名制政策,自6月1日起开始施行。实名制政策规定,凡是超过250克的私人无人机必须进行实名登记,若无人机拥有者在外飞行还需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并且需要具有无人机驾驶执照。
此外,民航局还发布了《无人机围栏》和《无人机云系统接口数据规范》两部行业标准,标准中明确了无人机围栏的范围、构型、数据结构、性能要求和测试要求等,并对无人机围栏进行分类。同时,《无人机云系统接口数据规范》中规定了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系统与无人机云系统之间的传输数据要求、数据加密要求、编码规则和性能要求。
反无人机系统成应对“黑飞”有力手段
面对发展迅猛的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反无人机行业逐渐兴起,利用反无人机技术对“黑飞”无人机进行反制,成为当下较为有效的快速处置手段。
日前,全国机场“无人机侦测防御系统”在白云机场投入试运行。据了解,该系统在无人机开机后3秒内即可发现并准确定位,并实行电磁干扰,实现防控区域内无人机驱离和迫降,检测范围达到直径13公里。
据白云机场技术人员介绍,“防御式侦测预警系统”通过接收无人机图传和遥控信号确定无人机的位置,在无人机开机后3秒内即可发现并准确定位;“无人机干扰系统”则通过自动调整电磁干扰频率和方向,根据检测到的无人机工作频率、方向等信息,实行电磁干扰,实现防控区域内无人机驱离和迫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民航局第二研究所分析与评估,苍擒系统的无人机干扰设备对机场设备、通导设备和机载设备正常工作基本不产生影响。
可见,除了通过出台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标准推进行业规范外,反无人机技术的持续发展也将为构建一个成熟的无人机管控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更好的推动整个无人机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 遏制“黑飞”有新招 反无人机系统或成“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