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赋予城市生命力 看华为如何智慧布局

来源:51CTO 作者:杜美洁
2017/12/9 15:31:1739007
  【中国安防展览网 品牌专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ICT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中到处充满着“智慧”的气息: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课堂,智慧政务……一张智慧城市生活蓝图,正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在近日举行的华为智慧城市峰会2017上,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表示:“智慧城市是‘城+市+产’的组合体,是实体城市与数字经济的综合体。智慧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要具有自我演进、自我造血功能,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个迭代演进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以新ICT打造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赋予城市生命力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华为提出了“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新理念,这其中有着怎样更深层的内涵呢?
 
  对此,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张延德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城市是有机的生命体,为了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必须用到新ICT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有机融合,让城市具有生命。具体来说,智慧城市需要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城市场景深度融合,构建“感知无处不在、联接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计算无处不在、智能无处不在”的协同生态和交互体系。终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感知智慧城市运行状态,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张延德还强调,智慧城市神经系统应具备三大特点:功能强大的中枢系统——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全面海量的感知系统——物联网+视频;敏捷*的传导系统——有线+无线网络。
 
  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制约因素下,华为的解决之道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在持续的探索创新中发展。放眼,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在积极开展。就中国来说,目前已有500多个试点城市、地区。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受到了机制、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专家洪小舟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智慧城市建设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主要面临四大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薄弱,二是机制不畅,三是财政投入,四是技术难度问题。
 
  基础薄弱:基础薄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数据的统筹难。智慧城市是个大统筹的业务,建设的基础在于业务领域可以统筹多少数据。传统政务更多的是条形的建设,跨部门打通和数据统筹较差。而华为凭借的ICT基础设施,通过平台型的建设进行数据打通和数据整合。
 
  机制问题:目前,因为某些政府的机制问题,在诸如管理机制等方面没有打通,导致进行指挥城市建设时有很多阻碍。对此,华为采用顶层设计的方式,面向地方政府针对管理机制、管理组织等提出建议,联合地方政府建立大数据局、智慧办等机构,解决智慧城市建设横向统筹机制的问题。
 
  财政投入问题:目前,有些地方政府把钱更多的花在公共设施领域,例如:铁路、公路、机场,尚未发现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抓手。华为在智慧城市项目里会着重帮助政府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同时,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构建商业模式,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商业模式,解决政府建设资金问题。
 
  技术难度: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需要各方参与,仅靠某一厂商某一套技术方案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华为采用“平台+生态”的双轮驱动战略,本身聚焦ICT基础设施,恪守自己的业务边界;同时开放平台的能力,聚合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在各自领域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共同为客户提供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来破解智慧城市的技术难题。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抓住三个关键点
 
  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进程。智慧城市发展至今已经不是趋势,而是必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张延德认为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解决三个关键要点,即: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和技术融合。
 
  其中,数据融合是发展的必然阶段。数据融合不仅是数据问题,还需要通过“一把手”实现政府流程和结构的优化;业务的融合,更多的体现在业务流程的跨界重组和业务跨界实现。智慧城市的业务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等;在技术融合方面,则需要关注当前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技术的融合和应用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一云、二网、三平台,构建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
 
  在抓住三大关键要点的前提下,究竟该怎样打造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对此,华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一云、二网、三平台”。
 
  一云,是指云数据中心;二网,是指联接人的城市通信网和联接物的城市物联网;三平台,包括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ICT应用使能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其中,云和平台构成了城市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网就是周围神经系统。而上面的各种应用就是在这套神经系统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各种器官,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实践出真知,建设智慧城市需满足四个条件
 
  截至目前,华为与合作伙伴一起参与了40多个国家, 12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
 
  以潍坊为例,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在潍坊建立了华为潍坊城市物联网产业联盟,助力潍坊市开展物联网应用和推动产业发展,支撑智慧潍坊3.0和智慧社会建设。在2017年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博览会上,山东潍坊从300多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城市奖”提名。
 
  山东省潍坊市智慧办副主任胡延年坦言,在潍坊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早期,虽然做了很多事情,可是市民并未真正受益,建设者和感受者脱节。“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建设。所有城市的活动围绕人来开展,智慧2.0确定以人为本,确定为人民服务,市民是城市的主体。”
 
  “我们与华为合作是一个契机。我们与华为基于NB-IoT物联潍坊建设,通过物联网的技术、物联网的因素,把智慧城市建设的维度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的范畴。通过信息化手段、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打造城市核心系统,更好的收集数据。让决策者做决策时可以拿到城市相关的数据,使决策变得更科学。正因为潍坊的努力,借助华为的平台,让潍坊获得很多奖项。” 胡延年说:“我们要感谢华为,通过潍坊建设了生态圈,这是一个政府和企业双受益的生态圈。”
 
  谈及潍坊智慧城市的建设,张延德认为,潍坊建设项目给了华为很多启发。通过合作,华为认为想要建设智慧城市需满足四个条件:一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是“一把手”工程,核心做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二是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需要扎实的执行团队。三是有扎实的投资,通过市场唤醒产业。四是成功支持背后需要有一个起作用的数字伙伴(Digital partner),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从顶层设计入手。
 
  毫无疑问,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取得成绩,离不开众多案例的积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在“平台+生态”战略下,华为在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强化自己的技术平台,积极为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一个“神经系统”来指挥,需要不断地创新驱动,需要各方的协作。从而让智慧城市更富有生命力,更符合市民的实际需求。(原标题:四大制约因素下,华为的智慧城市建设之道)

上一篇:千方科技智能交通企业 大交通产业实践者

下一篇:国家利好政策对智能家居恩宠有加 驱动场景模式深度智能化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