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城中村立体化防控网围起安全“篱笆”

来源:慧聪安防网
2017/12/8 13:12:1138647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2017年,安防企业仍是大力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在谈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时,大华股份的总裁助理兼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李腾就将自身定位为解决方案的开发商,并强调完整的解决方案是企业明显优势。
 
  因为有用户需求,所以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么需求与解决方案之间是否需要连接的桥梁,让解决方案足以下沉解决用户的需求?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全面开创了治安问题与*的空间生态研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国外学者在*地理学领域已提出并多次验证了街面*聚集分布的理论假设,我这里有一组数据:通过分析美国明尼苏达州某市报警信息中的街道地址,发现该地3.5%的街道上拨出了全市50%的报警电话;美国西雅图市14年间50%的案件只发生在全市4.5%的路段上。
 
  在不同的城市区位,空间环境的组成、结构以及承载城市活动的功能必然有差异,治安与*问题的各种表现也必然有差别。这些差别不是随机的,无序的,空间分异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同的城市空间区位与治安问题、*心里相契合。
 
  而我们将这些“不同的城市空间区位”定义为“场景”。并将用户的需求通过场景来细分和表达,并传递给解决方案来覆盖。而覆盖,不是二维平面上的拼接,而是三维空间上的细分和模块化——场景与场景之间相对分离,场景与场景之间可能又会有重叠。比如:中央商务区、行政中心区、城市商圈、步行街、住宅区、城乡结合部、大型交通枢纽、城中村、风景区、环线治安检查站等,另外还包括非固定式场景:大型群体活动。比如城中村。
 
  城中村是指在城镇中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城中村作为城市中的“异质体”,在人口构成、文化环境、建筑居住、生活方式、行政管理等方面与周边城市社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塑造”了该场景内治安问题的特殊性和严重性。比如城中村相对开放,内部人员又混杂,加上人防和物防相对不足,易发生偷盗等安全问题;再比如供电没有统一规划,用电没有统一监管,导致易发生火灾,房屋密集,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
 
  建议搭建立体化防控网如下图所示。
 

 
  1、全域监控。在某制高点搭建重载云台,对全域进行监控,而重载云台可以集成热成像(双光谱),对城中村火点进行监测(因为城中村房屋颜色一般以暗淡为主);
 
  2、出入留迹。在城中村所有的出入口安装人脸卡口+移动终端采集一体机,让所有的人员出入都有记录,另外车辆出入口布署道闸一体机,车辆留痕;
 
  3、高清留像。城中村的边缘通道(一般为7米左右),安装微卡,记录车辆轨迹,并利用微卡cmos感光性能,记录高清录像。
 
  4、物联报警。在城中村的中心,绿化带等地方安置一键报警设备(可以集成视频采集和公告发布)。
 
  5、一站服务。人车混行且开放式场景,布署全局摄像机,实现人脸+人体+车辆多维数据同步采集。如下图所示。
 
  6、全景特写。除外围道路的正常车辆卡口以外,通过鹰眼对外围城市主干道进行环形拼接监控,并通过球机联动进行局部特写,达到一眼看全,一眼看清的效果。
 
  如此,打造一张专属于城中村的立体化防控网。
 
  然后,我们发现为了让解决方案更加贴合这些细分后的场景,常规的前端IPC:球机、枪机、半球、筒机(简称形态四元老),已经无法满足这些细分后的用户场景。需要将前端采集设备也进行场景化,实现场景化识别,比如上文提到的鹰眼、全局、人脸卡口、重载云台、一键报警设备、移动特征采集设备等等场景化识别设备。
 
  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海康威视推出基于场景化识别的智能前端——海康深眸和海康神捕,专注于视频中的对象属性提取和对象行为分析,与原来的“海康猎鹰”“海康刀锋”“海康脸谱(FD)”等后端智能形成组合“智能套装”,分别致力于平安城市智能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前端场景化识别就好比人类在三次社会分工后,各司其职,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深刻的含义就是由社会分工得出的。比如现在非常火的人脸防控系统。人脸ID的确认受限于视频(图片)中人脸的像素和角度,所以对前端采集设备安装、性能要求非常高。海康威视推出专属于人脸抓拍的人脸筒机和人脸双目,其中人脸筒机适用于室外(狭长封闭式人员通道),而人脸双目适用于室内(狭长封闭式人员通道),为了弥补室外开放式场景的漏洞,海康深眸全局摄像机远距离、大场景捕获人脸。形成一站式全覆盖解决方案。
 
  另外根据非常常见的道路场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三合一场景组合,海康威视推出“海康神捕”双目炬机摄像机,实现多维数据分离式同步采集,让采集更加方便,数据更加清洁。如下图所示。
 
  如此由用户需求出发,从用户场景到场景化识别,解决方案可以更加贴合用户需求,切实为用户解决问题并创造更大价值。
 
  原标题 从用户场景到场景化识别过渡

上一篇:盘点2017年以来无人机领域政策

下一篇: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为交通管理装上“控制器”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