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黑科技:生物识别技术再上“风口”
- 来源: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 作者:陈睿
- 2017/11/22 9:01:0041503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在苹果新手机的下,生物识别技术再上风口。据ABI Research预计,2015-2021年智能手机内建的嵌入式指纹传感器将以40%的年复合增长率成长,并在2021年以前达到20亿颗的出货量。
当前主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技术成熟且成本低;人脸识别使用方便且适合于公共安全等人群多的领域;虹膜识别安全性高但成本过高普及还需时日。
A股生物识别概念公司与新三板企业相比,除了个别公司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新三板企业潜力巨大。可关注海鑫科金、指安科技、安威士等。
一、引言
苹果在手机新技术的应用上,一直以来都处于潮流的位置。从开创智能手机时代,到指纹解锁,再到iphone X上的Face ID,无一不是新科技的*。
而本次随着苹果推出的人脸识别3D技术,一股生物识别的热潮再度掀起。虽然市面上已有多款手机推出了自己的人脸识别功能,例如小米Note3、OPPO R11s及VIVO X20等,但从技术的应用逻辑来看,两者则有着显著差别。与iphone X实际搭载3D感测模块不同的是,小米、OPPO、VIVO等手机的人脸识别功能,需要借助云技术,通过云端的深度学习引擎,透过预先登陆的照片信息与人脸比对完成识别。
所以在具体应用上来看,源于对技术的自信,iphone X果断取消了已经非常成熟的指纹识别,而主推Face ID。
当然凭借着新“黑科技”,iphone X给出了有史以来高的新机发售价。以人民币定价的新机价格更是直逼万元大关。
与此同时,相关产业链上的厂商也赚的盆满钵满,应用在其他非手机领域的生物识别企业同样也在整个产业的带动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二、生物识别应用趋势明朗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被列为21世纪对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影响的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光学、声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利用人体的生理及行为特征,进行加密和解锁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方面,按照人体的不同生物特征划分,主要可以分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等。按照应用领域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企业领域、司法领域、社会安全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及个人消费领域。
从当前的消费情况来看,除了个人电子消费领域的生物识别之外,大的推动力来自于政府采购。例如出于对社会安全和公共服务的考虑,各国政府均扩大了生物识别技术的采购力度。据统计,截至2011年,的生物识别消费中,政府和国防占比达到64%,消费电子占比只有11%。
但随着智能手机崛起,越来越多手机启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消费电子在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中的比重有望突破50%。根据ABI Research预计,2015-2021年智能手机内建的嵌入式指纹传感器将以40%的年复合增长率成长,并在2021年以前达到20亿颗的出货量。
三、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
生物识别技术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截至目前,在过去的20多年发展历史,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为1990年至1997年,此阶段我国国内厂商更多充当了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的角色,主要技术集中在欧、美、澳三个国家的厂商手中。但是由于还没有完全商业化,所以产品层面没有形成真正具有普及性的产品。
第二阶段为1998年至2002年,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研发,中国厂商在产品研发上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攻克了核心软件、硬件处理平台、采集器件、及应用系统设计等问题。并且在这个阶段,市面上开始少量的出现国产研发的产品,至此国产与进口厂商间的竞争逐步拉开了序幕。
第三阶段为2003年至今,中国的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在商业应用领域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多,许多基础技术领域已经超过了国外厂商。目前国外厂商主攻方向已经转为复杂大系统、多技术融合等中产品及应用。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生物识别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从产品和市场接受程度来看,我国也已迈入了高速成长阶段,在产品大周期上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
根据IBG和市场研究网发布资料表明,从2009年到2012年,生物识别技术市场的总收入从34.22亿美元增长到58.9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0%。到2017年,生物识别行业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38.9亿美元。
目前我国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总体并不是很大,到2012年,整个行业的年销售收入不到30亿元,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我国生物识别市场在过去几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3.5亿元左右增长到2012年的接近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35%,远远高于我国同期的经济增长水平,我国的生物识别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四、A股与新三板生物识别技术公司对比
(1)指纹识别公司对比
根据从事指纹识别的公司来看,目前中国产能和影响力靠前的几家公司均已实现A股上市。如欧菲光、汇顶科技、合力泰、硕贝德。这四家上市公司我们姑且可称之为国内指纹识别的梯队。
营收方面,欧菲光以超过200亿元的年收入*,第二名合力泰营收超过100亿元,汇顶科技和硕贝德分别以30亿和15亿元级别的营收位列第三、四位。
指纹识别模块的市场占有率方面,欧菲光的主业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触控显示产品、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欧菲光的指纹识别模组产能在2017年扩充至32-35KK/月,在国内智能机指纹识别模组的市场占有率接近60%,位置稳固。
而汇顶科技在指纹识别芯片,在安卓系统手机指纹识别芯的出货量在2017年3月超越FPC成为名。根据旭日大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5月31日,安卓系统的指纹芯片前三名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国产厂商占据前三中两个席位,汇顶3月出货量超越FPC荣登名,思立微也进入前三。
合力泰、硕贝德,在指纹识别领域与欧菲光及汇顶科技相比起步晚、规模小。合力泰在2015年通过战略布局指纹识别业务,出货量于2016年1至11月保持10%左右的月环比增幅,行业平均水平。硕贝德于2014年收购江苏凯尔拓展指纹识别业务,江苏凯尔2016年实现收入增长136%,同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三板上做指纹识别的主要公司有海鑫科金、奔凯安全、指安科技、东华宏泰。海鑫科金在生物识别的各个领域均有布局,例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掌纹、虹膜、笔记、足印等,其服务的领域以公共安全为主,客户也大多集中在各级公安部门的采购。
奔凯安全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领域也均有涉及,不过与其主营业务相比,生物识别的比重仍较低,2017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奔凯安全生物识别技术产品销售316万元,仅为主营收入的3.65%。
指安科技算是一家比较正宗的指纹识别新三板公司。其主要从事光学指纹传感器、各类指纹模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从公司业绩来看,2017年上半年,共实现收入2236万元,同比增长38.17%,其中芯片类增速高于指纹模块类增速,同比增长达到47.88%,指纹模块类为34.87%。
东华宏泰主营指纹枪柜,客户对象主要为各地公安机关、军队、检察院、法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枪支使用部门。
从A股和新三板公司的对比可以发现,A股公司指纹识别应用于智能手机的比重更大,而新三板公司则主要针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指纹识别,如*、指纹枪柜等。两者的营收对比,A股公司的营收远高于新三板公司。但从毛利率角度,新三板四家指纹识别公司平均毛利率为54.99%,而同期A股四家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为27.47%,只有新三板的一半水平。所以综合比较,A股公司的产品规模及市占率均高于新三板公司,不过就产品的稀缺性和盈利能力来看,聚焦于细分市场的新三板企业同样有戏可看。
(2)人脸识别公司对比
随着“刷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公司投身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上。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看,人脸识别是能够与之匹配的技术之一,所以不仅国外大公司纷纷开发自己的人脸识别技术。国内公司也紧随其后,发展势头迅猛。
A股上与人脸识别的公司主要有汉王科技、川大智胜、佳都科技和欧比特。汉王科技的人脸通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人脸识别门禁和考勤市场,在国内占主导地位。公司是将深度学习模型移植到低端MIPS平台,开发出个嵌入式红外万人识别产品。根据汉王科技2017年半年报数据,营收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20.15%,约4684万元,毛利率59.44%。
川大智胜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商用领域并未全面铺开,根据公司2017年半年报显示,三维成像与识别类项目的开发费用持续支出,半年度新增开发费用的余额约1429万元。
佳都科技和欧比特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均处于研发阶段,没有铺开商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A股公司中,除了汉王科技的人脸识别业务已具备一定规模外,其余几家上市公司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全面商用还需时日。
新三板上的人脸识别公司主要有智慧眼、凯泽科技、像素数据、安威士、盛世华安。按人脸识别的营收划分,凯泽科技是新三板人脸识别方面的,2017年半年度实现收入达到3258万元,接近汉王科技同期4684万元的业绩。其余几家新三板公司的人脸识别收入还在起步期,如根据盛世华安的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仅实现人脸识别收入53万元。
通过对A股公司和新三板公司的对比,可以发现,在人脸识别领域A股与新三板公司的差距并不大,甚至,考虑到新三板公司的主业更聚焦,所以我们更看好新三板的人脸识别公司。
(3)虹膜识别公司对比
虹膜识别是生物识别中度高、稳定性好、难伪造的一种识别技术。虹膜是眼睛表面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的环形区域,每个人的虹膜纹理信息不同,基本不可能被伪造。
根据美国智库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发表的《The Future of Biometrics》报告显示,虹膜识别技术将在未来10-15年快速普及,并且占生物特征识别市场份额的16%,虹膜识别产品的总产值将达到35亿美元。
虽然虹膜识别在技术上优势多多,但是生产成本及设备体积的关系,在消费级电子领域普及还需要更新1代到2代电子产品的时间。
虹膜识别技术主要由软件和硬件两个重要板块组成。软件部分主要是指核心算法,这方面美国的Iridian公司掌握着虹膜识别的核心算法,是目前大的专业虹膜识别技术和产品提供商。其余如美国Iriteck、韩国Jiris、日本松下、中科虹霸、聚虹光电也都是算法提供商。
国内的中科虹霸嫁接的技术主要来自中科院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多年科研成果;聚虹光电的核心团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由此可见,目前国内虹膜识别技术的主要输出来源,仍是依靠学术界的力量。
而硬件方面的红外摄像头提供商,国内的联创电子、欧菲光、水晶光电、硕贝德都有涉及。
新三板方面,将虹膜识别作为主攻方向的公司目前还没有。而涉及到虹膜技术储备的公司有安威士和北科软件。北科软件是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为核心,以公安信息化为主导方向,专注于行业大型综合应用软件的开发、集成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其中涉及到生物识别技术的有,警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民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人像自动识别系统、虹膜识别及认证系统、嵌入式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等。安威士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均拥有自主研发的识别算法等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