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应用前景广阔 互联网企业纷纷试水布局
- 来源:中露天辰文化传媒
- 2017/11/21 13:35:5332708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新型生物识别方式将给支付带来更多可能性,如不用手机,直接进行“刷脸”认证。如此一来,对于用户来说,不必再记住复杂、繁琐的支付密码,直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难度,提升支付的便捷性。
虽然生物识别有诸多便利,但这项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使用,仍是一种“补充手段”。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当下,互联网金融进入了转型合规发展的关键时期,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也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科学技术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应用也更为广泛。
业内认为,以刷脸支付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在提升支付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继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之外的另一种支付方式,或成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新风口。
生物识别应用前景广阔
苹果在2013年推出了Touch ID指纹识别系统,是消费者应用中驾驶指纹认证的之一。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拿出手机“扫一扫”商户的二维码,已成为人们完成移动支付的习惯性动作。实际上,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支付手段也越来越丰富,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前景也更为广阔。
生物识别是指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物特征(人脸、指纹、虹膜等)来完成个人身份的鉴定,理论上具有随身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到2020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50亿元。尤其是在金融行业里的应用,生物识别已经深入到开户、支付、取款、借贷等各个领域。
那么,具体应用到支付领域,生物识别技术有何价值呢?实际上,当前基于手机指纹识别完成支付也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只不过仍然以手机终端为载体。
在可预见的将来,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包括人脸识别、虹膜识别乃至静脉识别等新型生物识别方式将给支付带来更多可能性,如不用手机,直接进行“刷脸”认证,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完成整个支付流程。如此一来,对于用户来说,不必再记住复杂、繁琐的支付密码,直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难度,提升支付的便捷性。
此外,生物识别也是推进普惠金融的关键技术支撑之一。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发布的《G20普惠金融原则》中,第七条原则就是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通过网络来实现时,远程身份识别变得尤其重要。有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当前,约有15亿人因为无法证实身份,从而无法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和权利。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有效解决远程身份识别这一问题,这对于推进普惠金融也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企业纷纷试水布局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互联网科技企业试水布局生物识别技术,研发相关产品。
有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的研究专家表示,支付行为与用户资金直接相关,这对支付环境的安全性、识别技术的准确率、相应时间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注意到,从市场上互联网公司的探索来看,将“刷脸支付”真正落地到商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生物识别应用难点仍待攻破
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普惠。但也要看到,在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还需同时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挑战。
实际上,虽然生物识别给移动支付技术带来更多可能性,但生物识别这项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使用,仍是一种“补充手段”,与移动支付流程中后一步的身份核验等手段仍属于配合,而非取代。
技术不是的,仍有很多“不能”。“不能”是技术的边界,也是技术探索的方向。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线下场景当中,与手机上使用不同的是,真实的应用场景复杂多变,如人脸识别,受到光线、用户面对固定摄像头角度和姿势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加大生物识别的难度。
还有业内人士提出,生物识别技术信息具有和性,如果储存了大量生物识别信息的数据库被攻击,那么,用户更换信息的成本和难度较大,则会给进行身份识别的用户带来身份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生物识别技术在经历沉淀的过程中,科技公司在选择应用场景时也要以安全作为优先考量,同时通过丰富的应用来改进相关技术,提升生物识别的安全水平。(原标题:支付方式再升级 生物识别成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