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融入建筑血脉 让“智能”成新名片
- 来源:能源世界
- 2017/11/17 13:47:0440608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虽然我国的建筑整体大环境起步较晚,但是国家对于建筑的重视程度,以及建筑行业相关学者都在为建筑未来的发展做努力,而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会逐步趋向智能化。所以,应该抓住当下的机遇,迎接未来的挑战,进而找到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物联网建筑智能化道路。
在传统认知里,智能楼宇即针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与集成,实现对楼宇物理系统的自动化运营管理。智慧楼宇是作为智慧城市的引申提出来的,与传统智能建筑概念存在一定差别。随着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入,采用各种物联网、传感等新技术,将每栋楼宇作为一个信息的节点,从而推动整个社区、园区到城市的智能化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目标。
智能楼宇不应该是单一设备的堆积,随着智能建筑技术IT化以后,整体设计应该围绕IT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将所有基础信息涵盖设备、照明控制、空气质量等,进行统一管理调动。未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逐渐成熟,智慧楼宇的应用不再停留在系统整合、楼宇自动化、安全管理等方面,而是如何利用楼宇的各种数据,令楼宇的建设、管理与应用更加智能化。
物联网之下的智能建筑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增长有所放缓的趋势,未来市场走向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一线城市新建商业楼宇数量正在减少,发达城市的商圈生态已经基本形成,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影响,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建筑投资也在减少,市场增长预期看淡,很难再有爆发性潜力机会。
就智慧楼宇而言,其系统建设非常复杂,涵盖了楼宇自控、综合布线、安防、出入控制、停车管理等系统,而每一类系统又包含了若干子系统,以安防系统为例,包括了视频监控、门禁、防盗报警等,而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遥控。随着弱电系统与产品价格降低,在智能楼宇市场,硬件、工程的市场空间将不断缩小。
现在的楼宇建设主要集中在模拟向数字升级,或者通过增加某些自动化系统达到综合集成管理的效果,以及针对老设备的维修、改造,有线系统升级到无线系统等,这些是当下智能楼宇市场的一大增长亮点。除此以外,楼宇各个系统之间的独立性非常高,但是具体到每位客户,其对于系统集成的需求又各有特色,因此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客制化的响应。
楼宇市场契机将从初的楼体建设逐渐向单一系统的投入、多系统的建设以及绿色楼宇的升级。作为弱电系统的一部分,安防产品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除了视频监控、门禁、防盗报警外,透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一卡通、人流分析等服务与应用也得到了极大关注。
智能楼宇的建设重心将从安全管理、以设备建设逐渐转移到以信息关联、以关注人为中心,举例来说,虽然楼宇自动化系统、安防、消防、电梯等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彼此控制,但是通过楼宇的监控中心监测每套设备的运行状态,搜集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预报警信息,真正做到楼宇各个系统的智能控制,譬如与消防、电梯、空调等设备系统的联动,达到智能监测与控制。
SaaS云服务兴起
围绕智能楼宇,业内又延伸出了各种概念: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商圈,目的是将智能楼宇作为一个信息的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为智慧城市发展奠定了好根基。楼宇的自动化系统建设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对于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是一块有待开发的蓝海市场。随着市场不断演进,企业需要定位自身的角色.
满足客户的核心业务需求,譬如中智科技的强项就是基于Saas云平台,面向用户提供各种云服务、服务器租赁、电信带宽等业务。”其次,如何针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与智能分析,为商圈或是园区、社区里的住户、商户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不仅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同时实现各种智能型商用。
这种服务模式,对于用户来说,只需付出前端的智能硬件成本,即可通过终端享受到各种信息数据,不仅节省投资,而且操作上也很简单。泰科李林表示,现在许多商圈都期望自建一套云运营系统,将商场相关数据分享给利益合作伙伴。
以数据为基点,铸造更加智能商圈
实际上,面向智能楼宇市场,硬件设备已经不是主战场,长远来看,围绕数据产生的各种服务模式才是潜力市场。
以爱马仕为例,以每周7天为一个周期,期间有多少顾客消费、逗留时长、消费数目、喜好、顾客身份、与店员交流状况等数据,这些都可以为商场租户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基于所掌握的数据,租户可对店铺的布置、商品、设计等进行调整,以吸引到更多的顾客消费。同时,物业也可以通过系统追踪到的数据,针对商场的繁忙与空闲时期,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譬如通过智能控制电梯、空调、照明等设备的使用,从而降低资源的浪费行为,这些行为对于物业管理有非常大的裨益。
同样,这种云服务模式也适用智能社区以及智慧社区的应用。中智科技张敏谈到,园区化的
服务主要面向两个对象,一个是企业客户,一个是园区里的工作人员,我们可以通过定制的云服务平台,整合OA、供应链管理、4A等线上平台,提供的数据搜集、分析以及定位等服务。通过员工持有的一卡通(考勤、消费、停车等功能),不仅可以识别员工的身份,对于员工活动轨迹、消费记录也可以进行清晰的追踪,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园区管理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为商户的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
从智能停车、智能导购到智能消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可以说,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因为在未来拥有数据,才能够拥有市场。
以商圈为例,现在的商场功能涵盖范围极广,集酒店、餐饮、购物、影院等休闲娱乐于一体,节假日高峰期人流量通常非常密集,对于物业的管理和商铺的都挑战。为了能够使消费者愉快地购物娱乐,同时物业人员也能智能导购与管理,许多商家希望整合线上线下的O2O渠道,将各种数据打包整合在一起。以万达为例,其在全国各地都有设点,线下商户非常多,这些商圈通常对于智能导购、智能消费、智能停车的需求非常大,而且倾向于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基于此,一卡通、智能停车系统、智能监控硬件都是这些商圈需求的重点。当进入商场后,
消费者可以通过持有的一卡通或移动终端,不仅可以智能停车,还可以享受消费打折、积分或是停车费用等福利。对于商场来讲,可以通过记录这些潜在的客户数据,对消费者年龄、性别、消费水平、喜好等进行一一分析,商户依据此可采用的营销手段等等,这对于许多地产商来讲,是目前急需布局的部分。
这些数据还可通过与大型电商合作,直接推向各种移动终端应用,商户也可基于第三方电商平台可以进行的促销。目前万科、万达等地产商对这方面需求都非常大。
智能控制技术助力楼宇更加“绿色”
事实上,真正的智慧楼宇还应强调资源的利用,亦在保证人们生活、工作舒适性的前提下,充分降低能源消耗。
据有关数据显示,楼宇能耗中,大约在10%左右的能耗源于管理和监控疏忽,15%以上左右的能耗源于控制不力和设备损耗,而75%左右的能耗源于设备运行本身消耗的无用功率。显然,75%左右的能耗问题只能通过设备生产厂商的节能技术创新来实现,而25%左右的能耗管理则可以通过“智慧的管理”来实现,以达到节能目的。
而楼宇的管理是围绕三个核心要素:人、车、物,其次是事件的应急与管理。这意味着楼宇要实现真正的智慧管理,首先需要看到环境中的人、车、物以及事件现场。科达叶霞指出,安防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安防系统正面临海量数据的考验。延伸到智慧楼宇,火灾、盗窃等安全事故发生时,管理系统应当能够及时并准确地作出判断,再联动告警、消防系统发出告警或启动应急处理程序;或者对能源设备是否重复工作智能的进行判断与处理,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当下班刷卡时,室内照明会自动关闭;空调会根据室外温度与室内人员数量自动调整室温;当下班后忘记关闭照明和空调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室内人员活动状况与时间段来决定是否自动关闭照明和空调;管理人员能通过手机查看今日的用电量数据,也可进行远程关闭空调或照明等等。
因此,尽管弱电系统与产品市场的增长潜力减弱,但是安防企业可以围绕智能监控、智能分析如人流统计、智能联动等,对于安防企业来讲,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商机。安防企业可以围绕楼宇就产品进行各种拓展,譬如针对商铺的人流统计,透过条形码结合视频监控,便可掌握商铺的来往人流、消费地点、数目、商品统计,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商铺的业绩情况,同时还可以被物业重复利用,根据楼宇的繁忙和空闲时期进行能耗控制,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特别是智能化的视频监看应用,如绊线、物检测、枪球联动等,将会更加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
除此以外,在项目建设方面用户主要选择些低功率、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或产品。在能耗的重点在使用方面,需要一些智能化的产品配合使用,降低功耗的浪费,如通过智能化分析技术可以判断出房间里人员情况,当达到一个范围时,可以适当关闭一些空调或照明,从而达到节流的功效。
虽然智能楼宇是从智慧城市延伸下来的,未来将会采用更多新的技术去拓展智慧楼宇发展的无限可能,目前还没有太多落地案例,也缺乏实际的应用引导,突破度不高,相反,作为工程商,如果集成商和用户都没有理解智慧楼宇应该做成什么样,没有一套规范或标准,智慧楼宇就会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
为要推动智慧楼宇的发展,工程商和集成商的角色十分重要,但是目前这个行业里的传统厂商以及价值链上的集成商、工程商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的理解和接受度还有待提高。
可见,除了拥有成熟的技术,培育市场、教育用户、引导产业链建立对智能楼宇的认知也是当务之急,除此之外,缺少统一的标准一致被业内所诟病,这些都是发展智能楼宇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安防系统的角色扮演越来越重要,以前只是一个单纯的监控,现在已经有大量的需求需要和报警、门禁,消防,梯控等联合,形成一个物联网的世界。因此,大多安防厂家都开始准备从产品供应商往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到各行各业,以及4G的技术发展,在智慧城市下,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慧园区将很快成为现实。
原标题 绿色节能与云服务推进智能建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