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需求紧迫性提升 智能交通正成为下一个创新风口

来源:科尔尼管理咨询
2017/11/16 15:21:4541947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机动车激增,解决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大型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一个关键任务。
 
  中国城镇化水平发展迅速,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7.4%,城市人口已增长至7.9亿人。同时,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一线城市私家车保有量年平均增速达到20%。有限的城市土地供应和快速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根据高德地图的研究,相比2015年,2016年调研的45座主要城市中有80%的城市延时拥堵指数加重。其中北上广深的出行高峰时期平均每小时拥堵时间在29分钟,对于出行居民的个人年拥堵成本达到9500元,相当于个人平均年收入的12%。
 
  事实上,城市交通拥堵反映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公共交通。以北京为例,人均公共轨道交通长度仅为0.2~0.3公里/万人,分别比纽约和东京低80%和52%(图1),差距明显。
 
  图1:各大城市人均公共轨道交通长度(公里/万人)
 
来源:国家统计局,MTA,东京统计年鉴,科尔尼
 
  另外,我国城市居民目前的出行主要以机动车和私家车为主,而不是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工具为主。2015年,全国平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仅为24%。中国一线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与东京、香港等亚洲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图2)。
 
  图2:各大都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来源:科尔尼
 
  在我国,机动车对城市道路资源的占有程度过高,挤占了公共巴士、自行车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道路资源,严重违背了城市交通资源普惠于民的初衷。
 
  自2012年以来,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新技术和创新商业实践为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可能。比如目前基于LBS技术的滴滴出行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3700万人;阿里已经基于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杭州市实现了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而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圳市,更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了先进的城市交通智能管理平台,从而使居民的平均拥堵时间缩短了近9%。
 
  随着需求紧迫性提升,以及移动互联网、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交通领域正在成为下一个创新风口。
 
  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是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中国城市交通日均出行需求总量已达到10亿人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预计到2025年城市居民日均出行需求总量将接近12亿人次。因此,如何规划城市交通未来的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科尔尼认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好方式是构建多种出行方式“和谐共存,无缝衔接”的城市交通格局(图3)。
 
  图3:城市无缝衔接式混合出行愿景
 
来源:科尔尼
 
  城市居民可以根据出行的距离和花费的时间,在一次出行中选择多种出行方式,以实现体验和成本综合效果优。例如,在一次远距离出行中,城市居民可以首先骑乘共享单车前往公交站点,随后搭乘公交汽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并终预约网约车从到达的站点前往目的地。而针对时间紧张或多人结伴出行的点对点出行情况,城市居民可以选择租赁共享汽车或驾驶私家车的模式出行。
 
  同时,随着5G通讯、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交通系统也将更加智能。它将结合城市居民的出行计划,综合考虑出行经济性、便捷性、舒适性及道路拥堵等因素,向居民主动推送体验优的出行线路和模式。
 
  在未来的城市交通格局中,公共交通的含义将更加宽泛。传统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轨道交通、轻轨和地铁等。而随着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提升,未来的公共交通还会在技术和模式上进行创新,为城市各阶层居民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低成本出行方案。
 
  因此,科尔尼提出了“泛公交”的概念。“泛公交”是指所有为城市各阶层居民提供公众服务性质的交通解决方案。这一概念扩大了公共交通的范畴,使城市管理者可以更灵活地运用社会资源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事实上,定制型公交和共享巴士都属于“泛公交”的一部分。
 
  图4:城市交通服务模式概览
 
来源:科尔尼
 
  以定制型公交为例,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可以借助车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和预计的出行人次,为城市居民定制适当的公交车型与服务。这种在公共交通运营模式上的创新,不仅能降低城市管理者的支出,也能为更多的城市居民提供经济、便捷的出行服务。
 
  在“泛公交”的管理理念之下,私营资本能以更加灵活的形式参与到公共交通服务中来。私营企业以资本投入的回报为导向,盈利为目标,会尽可能的挖掘城市居民潜在的出行需求,结合当前的科技,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的出行服务。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借助私营资本,实现从重资产向轻资产的转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主导市场发展大方向及制定规则之中,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治理的水平。
 
  综上所述,在多种出行方式共存的城市交通格局下,我们认为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未来势必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预计到2025年,中国公共交通的分摊率将达到40%,一线城市的分摊率甚至超过60%。此外,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等多样化的共享出行方式也正在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共享出行的占比将达到28%。不难想象,中国城市交通创新的主赛道必将是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领域。
 
  我们相信在“泛公交”理念的指引下,城市居民都将享受到更舒适、便捷和经济的出行服务,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也将提升到的新高度,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城市交通创新的本质是技术创新
 
  城市交通领域的创新有3个层面:交通工具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推动3个层面创新的共性因素是技术创新,尤其是以5G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技术。
 
  图5: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应用
 
来源:科尔尼
 
  城市交通工具的创新将颠覆居民出行体验。为了满足未来城市居民不断攀升的出行需求,更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未来的城市交通工具也将不断创新。无人驾驶汽车等新一代的交通工具将逐步进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当前,各主机厂及许多的互联网公司都正在积极研发无人驾驶技术,预计到2020年至2025年期间,无人驾驶汽车将能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甚至是完全的自动驾驶。届时,驾驶员将从观察、检测和调整汽车行驶状态的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在汽车出行中打造“第三空间”,实现办公、娱乐、社交等多样化活动选择的丰富出行体验。
 
  管理方式的创新将使城市交通系统更加优化。未来城市交通将不断升级和完善智能公交系统(包括智能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公交信息服务系统等),使公共交通可以更地服务城市居民。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公交管理将抛弃“定时、定点、定员”的传统观念,进入“随时、随地、随需”提供服务的新阶段。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可以结合公共交通车内、车外、站台的摄像头客流采集,IC卡客流统计,以及从互联网平台采集的客流信息,了解用户乘车需求(多少人、在何时、在何地),从而规划和制定符合需求的公交线路。
 
  例如,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使公交车辆能自主获得前方路况信息,如遇拥堵可自动优化线路、采取绕行措施。而对于优化后会跳过1-2个既定车站的情况,调度管理系统可向准备等车的用户发出信息提醒,以便用户前往下一个车站上车或采取其他出行方案。运营管理工具的升级和创新,将助力城市公共交通实现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的运营和管理。
 
  基础设施的创新将城市交通迈入全数字时代。为了实现5G通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应用,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同步进行数字化升级。基础设施的升级将涵盖市政交通设施、轨道交通设施、停车场设施等诸多方面,未来潜在的创新机会包括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设备、行人过街检测、智能公交站牌等等。
 
  科尔尼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人口基数大、资源有限迫使其不断创新变革。而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强力推动也为交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们坚定的相信中国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和解决方案会成为另一张耀眼的“中国名片”。(原标题:城市智能交通,下一个创新风口)

上一篇:多地开展户外广告整治 LED显屏已萎靡不振?

下一篇:云服务市场需求将再次迸发 龙争虎斗将开启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