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如何治理“交通病”已成一道严峻考题

来源:光明日报
2017/11/16 9:40:1434764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静态交通行业发展,将治理停车乱、停车难作为治理首都“交通病”的重要方面,先后开展一系列综合治理工作,在盘活停车资源存量、扩大停车设施总量、优化停车需求增量、调整市民出行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让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当前,停车难已日渐成为大城市的痼疾,如何破解停车难,成为治理者面临的一道严峻考题。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交通委日前牵头成立了北京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试图破解这一难题。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达2亿辆。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仅北京,停车位缺口已达129万个。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发展已达至怎样的高度;也不难想象,包括停车难在内的种种城市病,将会呈现怎样的烈度。一个“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的国家,城市治理能力能否也跟上这样的速度,甚至超前规划、未雨绸缪,是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时代课题。
 
  随着城市发展日渐成熟,大拆大建的空间越来越小,城市管理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螺蛳壳里做道场”,越来越多地用“绣花针”功夫求取利益平衡。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进程,城市治理已无回头路可走。因此,既然“大刀阔斧”已越发艰难,“大开脑洞”才是应对之方。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诸如停车难的城市病将会越发常见,不能让城市发展削足适履地适应城市治理,而要用城市治理为日渐拥挤的城市拓展出生活和发展的空间。
 
  小小的停车位,其难度不亚于一场综合大考。空间不足怎么办?从老旧小区里挖潜改造、独立选址。信息传输不及时怎么办?运用大数据,构建“互联网+停车”的智能化体系。经营企业多、专业化程度低怎么办?整合资源,以“资本+信息+市场”的方式,构建统一规范的运营机制。日益发展的城市,纷繁复杂的城市病,呼唤精细邃密的治理方式。
 
  解决好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停车管理的体制,积极适应城市管理体制变革、信息技术应用深化的新形势。当大数据成了高频词汇,共享经济成了新兴业态,这些大可供管理者作为施政参考。治理者不妨“大开脑洞”,让这些新技术、新思维、新产业及时地反映在政府决策中,让治理措施也像城市面貌一样日新月异,不断带来新的惊喜。(原标题:解决停车难需要治理者“大开脑洞”)

上一篇:人脸识别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安防行业

下一篇:缓解停车难:共享停车已成未来发展趋势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