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以技术为契机开创智能交通新阶段

来源:ITS智能交通
2017/9/22 10:54:0635640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在智能交通行业“井喷”以及各大挑战的共同作用下,政策支持也在酝酿之中。据了解今年以来,发改委基础司频繁调研智能交通,具体内容涉及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北斗系统交通行业应用、集装箱铁水联运信息化等多个方面。而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郑剑赴杭州开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智能交通发展专题调研,预示着政策层面对智能交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随着交通卡口的大规模联网,汇集了海量车辆通行记录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分析城市交通流量,调整红绿灯间隔,缩短车辆等待时间等举措,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
 
  城市级的人工智能大脑,实时掌握着城市道路上通行车辆的轨迹信息,停车场的车辆信息以及小区的停车信息,能提前半个小时预测交通流量变化和停车位数量变化,合理调配资源、疏导交通,实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商圈的大规模交通联动调度,提升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为居民的出行畅通提供保障。
 
  车牌识别是人工智能应用理想的领域
 
  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分析及深度学习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以车牌识别算法为理想,虽然目前很多厂商都宣称自己的车牌识别率已经达到了99%,但这也只是在标准卡口的视频条件下再加上一些预设条件来达到的。在针对很多简易卡口和卡口图片进行车牌定位识别时,较好的车牌识别也很难达到90%。不过随着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应用,这一情况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传统的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研发中,很多特征都是人为制定的,比如hog、sift特征,在目标检测和特征匹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安防领域中的很多具体算法所使用的特征大多是这两种特征的变种。人为设计特征和机器学习算法,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由于理论分析的难度大,训练方法又需要很多经验和技巧,一般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才会有一次突破性的发展,而且对算法工程师的知识要求也一直在提高。深度学习则不然,在进行图像检测和识别时,无需人为设定具体的特征,只需要准备好足够多的图进行训练即可,通过逐层的迭代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只要加入新数据,并且有充足的时间和计算资源,随着深度学习网络层次的增加,识别率就会相应提升,比传统方法表现更好。
 
  另外在车辆颜色、车辆厂商标志识别、无牌车检测、非机动车检测与分类、车头车尾判断、车辆检索、人脸识别等相关的技术方面也比较成熟。
 
  车牌颜色识别
 
  在车辆颜色识别方面,基本上克服了由于光照条件变化、相机硬件误差所带来的颜色不稳定、过曝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了图像颜色变化导致的识别错误问题,卡口车辆颜色识别率从80%提升到85%,电警车辆主颜色识别率到从75%提升到80%以上。
 
  车辆厂商标志识别
 
  在车辆厂商标志识别方面,使用传统的HOG、LBP、SIFT、SURF等特征,采用SVM机器学习技术训练一个多级联的分类器来识别厂商标志很容易出现误判,采用大数据加深度学习技术后,车辆车标的过曝光或者车标被人为去掉等引起的局部特征会随之消失,其识别率可以从89%提升到93%以上。
 
  车辆检索
 
  在车辆检索方面,车辆的图片在不同场景下会出现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或者车辆的尺度发生很大变化,导致传统方法提取的特征会发生变化,因此检索率很不稳定。深度学习能够很好地获取较为较稳定的特征,搜索的相似目标更,Top5的搜索率在95%以上。在人脸识别项目中,由于光线、姿态和表情等因素引起人脸变化,目前很多应用都是固定场景、固定姿态,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后,不仅固定场景的人脸识别率从89%提升到99%,而且对姿态和光线也有了一定的放松。
 
  交通信号系统
 
  传统的交通灯使用默认时间转换灯色,虽然转换灯色的时间会根据数据每几年更新一次,但是随着交通模式发展,传统系统很快就会过时。而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则以雷达传感器和摄像头监控交通状况,然后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决定灯色转换时间,通过人工智能和交通控制理论融合应用,优化了城市道路网络中的交通流量。
 
  警用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警用机器人将取代交通警察,实现公路交通安全的监控、全天候巡逻、立体化监管。
 
  大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城市民众的出行偏好、生活、消费习惯等方式,分析出城市人流、车流的迁移与城市建设及公众资源的数据。基于这些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城市规划,特别是为公共交通设施的基础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无人驾驶和汽车辅助驾驶
 
  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点就是图象识别,通过图像识别前方车辆、行人、障碍物、道路以及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识,这项技术的落地应用将给人类带来的出行体验,重塑交通体系,并构建真正的智能交通时代。
 
  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涉及的核心技术是交通行为监测、交通安全研判、交通风险预警、交通违法执法,而这些技术现已与人工智能融为一体。实现公路交通运行状态“看得见”、车辆通行轨迹“摸得透”、重点违法行为“抓得住”、安全隐患事件“消得了”、路面协作联动“响应快”、交通信息应用“服务优”等目标,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
 
  原标题 人工智能是如何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的?
 

上一篇:人脸识别技术从庙堂迈入商用 还需跨过部分坎

下一篇:小间距将成为LED显示屏厂商厮杀的下一个战场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