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规出台 没说“有位购车”说了“智慧停车”
- 来源:中国网
- 2017/8/25 9:13:4233475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近,不少自媒体发文带了一波耸人听闻的节奏:北京将实施“有位购车”制,没有车位的居民不允许购车。这可急坏了不少预备买车的居民,尤其是老旧小区居民——原本小区车位就严重供不应求,上哪儿买车位去?车位价格会不会水涨船高,车位比车还贵?
别慌,“没有车位不允许购车”,这一传闻不属实。
传闻纯属误读,别被带错节奏
追根溯源,这一波“没有车位不允许购车”的传闻,起源于今年7月19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会第四十次会议。此次会议上对预计年内正式出台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停车管理条例”)进行了一审。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刘振刚强调,要强化停车入位理念,引导公众主动选择有位购车,从而实现“以静制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就有自媒体借势大做文章,发表了“北京新规规定没有车位不允许购车”的论断,狠狠博了一把眼球。
很显然,政府官员所说的“引导公众主动选择有位购车”,与部分自媒体所谓的“北京新规规定没有车位不允许购车”,完全不是一码事。笔者反复阅读了这份停车管理条例,也并没有找到关于“有位购车”或“没有车位不允许购车”的任何阐述。
事实上,这份停车管理条例不但没有带来强制性实施“有位购车”的噩耗,反而针对困扰百万北京车主的“停车难”问题提出了不少可期的解决方案,实乃车主福音。
缓解停车矛盾,北京有“三板斧”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汽车保有量548万辆,但停车场只有6674个,停车位193万个,平均每2.84辆车分享一个车位,车位缺口达355万个。显而易见,停车资源的严重短缺,是北京停车难问题的主要矛盾。从停车管理条例来看,北京将主要通过以下三大措施,增加车位供给,盘活存量停车资源,从而缓解停车难。
一是加强停车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科学编制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加强停车场的用地供给;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停车场;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场以及“平改立”(将平面停车设施改造为立体停车设施);鼓励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公共停车场;增加临时停车设施等。
二是鼓励停车资源开放共享。鼓励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开放;鼓励开展停车泊位错时有偿共享;鼓励居住区将配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三是发展智慧停车。鼓励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有序推行电子收费;建立全市统一的停车综合管理系统,对停车场信息实行动态智能管理;在各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诱导设施,并与所在区域停车场诱导系统实时对接。
这其中,智慧停车乍听之下是个陌生概念,但实际上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车主的日常生活。据了解,国内规模大的智慧停车平台ETCP,已经对北京2000多家停车场完成了智慧化升级改造,在接手所有万达停车场以及入驻全国高权力机关——人大办公楼后,更多停车场改造工程已经排上日程,越来越多车主将可以享受到智慧停车带来的便捷停车体验。
相比“有位购车”,智慧停车更可行
以下场景,很多车主可能并不陌生:
打开手机里安装的ETCP停车APP,显示附近停车场,位置、收费、空余车位等信息一览无余;选好停车场后,点一下屏幕,便可手机导航前往;驶入停车场后,摄像头识别车牌,机器自动抬杆放行;车辆出场后,手机收到提示,绑定的账户已经自动扣除了停车费……
上面这些,都是当前智慧停车平台为车主提供的创新服务。全程一气呵成,省去了传统找车位、取卡、交卡、缴费、找零的不少麻烦,停车这件事,变得更加轻松便捷了。
此外,通过将停车有关各方面数据联网进行动态智能管理,并为车主提供信息查询和车位诱导服务,智慧停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停车场闲忙不均的问题,显著提高现有停车资源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车位难找的问题。
当然,智慧停车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例如,通过提升车辆停车环节的通行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将对动态交通发挥积极疏导作用,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智慧停车平台采集的停车大数据,还能为城市管理者优化交通动线,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显而易见,相比“一刀切”式的强制性有位购车措施,通过智慧停车这样的技术手段优化停车资源配置,增强停车效率,提升停车体验,是缓解停车矛盾更为积极也更具有应用价值的手段。智慧交通,靠疏不靠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