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物联网发展真的有表面看上去这么光鲜吗?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
2017/7/24 9:04:5840887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清晨,叫醒你的除了闹铃,还有智能灯具柔和的光线;上班路上,智能车载系统已经根据实时路况为你规划了优路线;要买东西,可穿戴设备轻轻一刷,根本不用带钱;想看医生,移动医疗设备还能把你的健康数据提前发到医院……这即是万物互联之后,人们生活在智慧城市中的一天。
 
  其实,当数以亿计的“物”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带来的变革是翻天覆地的——厂商能够依靠物联网技术提升未来工厂的生产效率,减少设备的意外停机,追踪商品的运输流转,改进用户的产品体验。
 
  谁都不想错过这块令人垂涎的大蛋糕,谁都不想被未来已来的智能时代所抛弃,于是,谷歌、苹果、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开始未雨绸缪、早早布局;三一重工、格力、海尔等传统*开始寻求转型,深化探索;还有Jasper、Pebble、欧瑞博等一大批初创企业前仆后继,奋勇开拓。真是好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
 
  可是,物联网的发展真的有表面看上去这么光鲜吗?我们不能忘记那份曾经流传甚广让人触目惊心的“智能硬件死亡名单”,也不能忘记如雨后春笋一般大批冒出的智能家居企业又是怎样销声匿迹的。
 
表1:广为流传的“智能硬件死亡名单”
 
  物联网在高歌猛进的同时,背后隐藏的问题也正日渐显现。行业标准不统一、大型安全事故频发、商业模式不明晰、生态系统扩展受限等众多要素,都在制约着物联网产业的爆发和落地。
 
  标准,统一吗?
 
  理论上来说,通过将日常生活的家居家电连接在一起;将城市中的路灯、汽车、楼宇连接在一起;将工厂里的控制器、驱动器、各种底层设备连接在一起,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工作更轻松,生产更。因为这些互联互通的设备能够收集环境中的数据,并基于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和调整,从而帮助用户节约时间、精力和资金。
 
  然而,理论美好,要想实现真正的互联却困难重重,为什么?因为“碎片化”——这位互联互通的敌人——正是物联网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天性”。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述:传感器多种多样,无线连接标准林立,应用类别千差万别,这给芯片方案设计和终端产品设计均带来挑战。
 
  首先从感知层来看,传感器是多种多样的,有物理的传感器,化学的传感器,生物的传感器,甚至同一物理传感器也多种多样,不可能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领域的通用传感器。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类型大不相同,如何把这些数据结合起来以产生价值,还存在疑问。
 
  其次,从连接层来看,物联网的无线通讯技术种类繁多,既有以Zigbee、WiFi、蓝牙、Z-wave等为代表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也有以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为代表的广域网通信技术。LPWAN本身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RPMA等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的蜂窝通信技术,比如LTE Cat-m、NB-IoT等。这些通信技术之间没有共同语言:Wi-Fi无法与Zigbee对话,蜂窝网络也不明白蓝牙“说”的是什么。
 
  后从应用层来看,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千差万别,导致了应用终端的碎片化。以前,在人与人互联的时代,虽然人类分不同国籍、不同人种、不同肤色,但是沟通的需求却是比较一致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世界范围内不同品牌智能机的功能都大同小异。但在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中相应设备的需求千差万别,工业制造领域和医疗领域的设备需求大相径庭。
 
图:物联网三层架构
 
  更进一步,物联网产业链也同样呈现“碎片化”特征:从终端、网络到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再到客户,各个环节的衔接非常不畅。
 
  上述三个方面是站在物联网三层架构的角度来说,再从各个企业的角度来看——每个公司都有很强的动力设立私有标准,以确保用户无法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
 
  这在互联网时代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亚马逊的电子书格式不兼容其他厂商的电子阅读器;从苹果iTunes购买的音乐无法用其他播放器播放;所有游戏主机都有着私有的游戏格式。
 
  物联网时代,这种情况进一步升级。Keurig公司曾在咖啡包中加入专门的代码,确保该公司的咖啡机只能使用这些咖啡包。惠普也曾对打印机和墨盒采取过类似的做法,目的是为了阻止竞争对手对私有标准进行反向工程,开发出兼容的外设。2015年12月,飞利浦在Hue智能照明系统的软件升级中停止了对ZigBee通用协议的支持,使这一系统不再兼容其他厂商的智能灯泡,此举引发了用户的强烈抗议(迫于压力,几天后,飞利浦又恢复了对ZigBee的支持)。
 
  如果所有企业都抱着拒绝提供兼容性的心态,或是利用法律去阻止竞争对手进行反向工程,那物联网带来的便利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用户购买的智能灯具无法和窗帘形成联动,智能服装无法和洗衣机通信,汽车对交通灯“爱答不理”,物联网的价值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安全,有保障吗?
 
  2009年物联网概念刚刚在中国被提出时,国人对此十分陌生,甚至有人问:物联网是什么?跟物流有关系吗?到现在,不过八年光景,却已经有大批家长在高考填志愿时考虑要不要给孩子报个物联网专业了。这从侧面反映了物联网已经不再是空中楼阁,至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互联设备已经是随处可见了。
 
  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物联网设备的激增同样引来了不法分子的觊觎,近两年,物联网安全事件频发,甚至还出现了数起轰动的大型事故。
 
  有名的要属2016年10月21日那场让半个美国互联网都瘫痪了的黑客攻击事件。媒体将此次攻击称做“*严重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攻击”,可见其影响之恶劣。所谓DDoS,是指借助于客户/服务器技术,将多个计算机联合起来作为攻击平台,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发动攻击。
 
图:半个美国互联网都瘫痪了
 
  这样说恐怕有些抽象,举个形象的例子。一群恶霸试图让对面那家有着竞争关系的商铺无法正常营业,他们会采取什么手段呢?恶霸们可以扮作普通客户一直拥挤在对手的商铺,赖着不走,真正的购物者却无法进入;或者总是和营业员有一搭没一搭的东扯西扯,让工作人员不能正常服务客户;也可以为商铺的经营者提供虚假信息,商铺的上上下下忙成一团之后却发现都是一场空,终跑了真正的大客户,损失惨重。这便是DDoS的运作原理了。
 
  在去年的这起事件中,黑客们通过互联网控制了美国大量的网络摄像头和相关的 DVR 录像机,然后操纵这些“肉鸡”攻击了美国的多个网站,包括 Twitter、Paypal、Spotify 在内多个人们每天都用的网站被迫中断服务。
 
  黑客们使用了一种被称做“物联网破坏者”的Mirai病毒,能够通过互联网搜索物联网设备,当它扫描到一个物联网设备(比如网络摄像头、智能开关等)后就尝试使用默认密码进行登陆(一般为admin/admin,Mirai病毒自带60个通用密码),一旦登陆成功,这台物联网设备就进入“肉鸡”名单,开始被黑客操控攻击其他网络设备。
 
  所幸这次攻击持续的时间并不太长,可就在安全专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时候,2016年11月,至少5家俄罗斯银行持续遭到攻击,导致20亿卢布被盗。据安全事务部门称,攻击来自一个庞大的僵尸网络,涉及到30个国家的24000台计算机和物联网设备。
 
  2016年年末,被命名为Hajime的恶意软件横空出世,目前已经感染了包括数字录像机、网络摄像头以及路由器在内的约30万台联网设备。同Mirai相比,Hajime的行动更加隐秘,技术也更为先进。一旦感染设备,该蠕虫便会采取多个步骤,掩盖其运行的进程,并将相关文件隐藏于文件系统之中。
 
  2017年4月,BrickerBot开始发动拒绝服务攻击(Permanent Denial ofService,PDoS)。BrickerBot能够感染基于Linux系统的路由器或者类似的物联网设备,机器程序一旦找到一个存在漏洞的攻击目标,BrickerBot便可以通过一系列指令清除设备里的所有文件,破坏储存器并切断设备网络链接,使设备在无声无息之中陷入瘫痪。
 
  就在近,央视新闻客户端曝光的一则消息在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智能家庭摄像头泄漏隐私已经成为火热的生意,只要将被破解的IP地址输入播放软件,就可以实现偷窥,不被觉察。
 
  令人肝儿直颤的物联网安全事件一桩连着一桩,一件连着一件,真要说起来,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厂商在做系统和设备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安全性。Tripwire对653名IT专业人员和约1000名远程员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SOHO)无线路由器存在安全漏洞,更可怕的是,50%以上的路由器使用默认或基本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对黑客来说,这些门户大开的设备简直就是一块块涂着蜂蜜的诱人蛋糕,焉能不尝一口?
 
  第二,更大的金钱和利益将会激励黑客发动攻击。互联网时代,银行密码被盗多也就是损失些物质财产,可是在物联网的新世界,如果有人利用联网摄像头趁你不在家偷窥你的小孩呢?如果无人驾驶汽车刹车突然失灵呢?如果联网的心脏起搏器突然失效怎么办?说句夸张的话,利用物联网技术,甚至可以搞*了!再者,物联网设备数量是手机、电脑的数十乃至数百倍,一次性造成的损失也比原来要大得多。
 
  物联网安全是一项贯穿全局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底层芯片、操作系统、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直到上层应用共同发力,仅靠一方之力难成规模。同时,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厂商在设计产品之初就应将安全纳入考虑,政府也要加强对安全的关注和相应问题的管理。
 
  盈利模式,清楚吗?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企业到底怎么*?
 
  咨询公司埃森哲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物联网市场已得到充分发展,但许多公司在部署物联网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埃森哲高管布鲁诺·泊松表示:“对1400名企业高管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看好物联网市场,只是不一定能转化成部署物联网的有效行动。”这即是物联网商业模式存疑的典型表现。
 
  在互联网时代,连接是能产生巨大价值的一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流量的指数级增长。从中国移动2015年报中可以发现,其流量年均增速均超过100%,数据业务收入已占其收入一半以上,多年的流量经营转型初见成效。
 
  然而,当以NB-IoT为代表的物联网大网建成之后,采用此网络的设备更关注低功耗、广覆盖的功能,对于流量需求非常低(大量终端平均一年使用流量也不足智能手机一天流量消耗),多年探索出来的流量共享、流量交易、流量阶梯定价等流量经营的方式将不再适用。也就是说,虽然物联网为运营商带来数倍于手机用户的连接数,但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值却远低于手机用户,连接变得十分不值钱!
 
  再说说终端,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标志性的硬件设备,为企业带了了巨大的利润。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智能机市场的总营业利润为537亿美元。其中,苹果的营业利润为449亿美元,占比高达79.2%;三星为83亿美元,占比为14.6%。
 
  可是放眼整个物联网领域,至今还没有出现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杀手级应用,大多数所谓的智能硬件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一个APP。试问,消费者既然可以直接用遥控打开空调,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再下载个APP呢?真正的智能空调需要做的是识别目前处于房间内的人的感受,并调节至舒适的温度。另外,其还应具备了解常住使用者的作息时间提前调节温度的功能。但目前的技术显然还实现不了这一点,许多智能硬件的出货量只有可怜的几万个甚至只有几千个,纯粹卖硬件根本赚不了钱。
 
  以前,周鸿祎曾经鼓吹过智能硬件免费的商业模式,但后来承认这是在打自己的脸。举例来说,硬件做任何修改,开模都至少要花三个月,整个供应链随便哪儿出点儿问题,都能把人急得上吊。以前软件如果做不好,大不了就是没人下载,但是如果硬件有问题,卖不出去,积压了库存,就会造成巨大的亏损。
 
  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服务才是物联网的真正价值所在。Gartner是这种观点的坚定支持者,认为物联网所产生的边际收益,绝大部分将源自于服务应用领域。
 
  举个例子,亚马逊推出了一款售价仅为5美元的智能硬件“Dash Button”,在家按一下该按钮,就可以配送矿泉水、洗涤剂等500多种生活用品。5美元的价格如何能让企业获得利润?没错,它们并不是依靠销售产品来获利,而是用户使用该产品的服务时所产生的收益。但问题是,这款产品究竟卖出了多少,在服务上创造了多少价值,还有待商榷。
 
  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在前文谈及了物联网发展、成熟和落地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但物联网毋庸置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大势。智能手机用了20年的发展,才达到近5年的这种火热状态,我们为什么不多给物联网一些耐心呢?

上一篇:物联网将为共享单车带来怎样的商业模式?

下一篇:LED显示屏大企业纷纷加入并购大军 目的何在?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