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范围那么大 为何企业们都去做音箱了?
- 来源:脑极体 作者:风辞远
- 2017/7/11 17:01:0233387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这两天在关注百度AI大会,如果要划个一句话重点,我想是这样的:百度为代表的国内AI技术开放平台终于亮相,从DuerOS的升级到传闻已久的阿波罗计划的落地,这些信号标志着,被世界巨头垄断了若干年的AI生态融合与产业链搭建将成为可能。
这句话可能还是有点虚,简单来说就是基于DuerOS等底层场景的升级,越来越多宏大的AI目标可以由各领域分工完成。
由此我不免想到近热度直逼酷暑的智能音箱。为什么这么多不同领域的企业后都选择了“做音箱”这一个选择呢?就拿音箱代表的AI语音交互这条线索来说,就可能集合了内容、算法、数据、硬件、物联网、电商等若干产业分工,但大家却好像都挤在了终端硬件这一道窄门里。
其中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内容平台这个角色本应该有各种通往AI硬件的选择,结果很多玩家不约而同都掉在了“音箱”这个大染缸里。
智能音箱:我为什么突然就火了?
今天的中国,有多少做智能音箱的呢?我相信这比去年统计一共有多少直播平台还困难。毕竟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山寨音箱,随便加个连WiFi就能叫智能。
就说互联网品牌吧,目前BAT、京东、小米、猎豹、联想、科大讯飞等等都宣布进军了智能音箱。一时间战场上好不热闹。在国外,也有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这四大金刚铺路,国内的大小巨头们进军智能音箱好像也就正常不过了。就连在硬件上屡屡失手的阿里,也凭借昨天刚刚成立的AI lab发布了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 X1。
究其原因,是亚马逊打通了智能音箱作为操作入口,来通过物联网的逻辑指挥家居系统、进入电商网络,并成为重要用户数据源的一整套生态想象。这套体系其实国外也没有达到多么完善的程度,但却因为语音交互场景的以小博大,极有可能成为AI与云计算的商业应用释放点。
这是所有体系完善、预备发力AI的巨头都不能放弃的。同时基于战略制衡的需要,BAT和京东、联想等巨头都不能允许自己掉队。换句话说,巨头争的不是音箱,是入口。
音箱众生相:火了之后的江湖里来了三种人
不管所谓的入口后能否出现,智能音箱潮流确实已经先一步到来。而入场选手之间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身份差异。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的智能音箱玩家可以分为三大派系:巨头系、硬件系和近崛起的内容系。
巨头系即前文提到的亚马逊、谷歌、苹果,国内则有阿里和京东。对于这一派而言,音箱是智能语音交互的载体,入口背后寄托着占据物联网平台的野心。这一派系肌肉足、口袋鼓,智能音箱于其而言只是一处“小而美”的布局。
第二派是此前专注做其他智能硬件,或者传统音箱生产商转型“智能+”的,这一派其实问题不大。毕竟就是做这个的,哪怕加个小噱头,本来卖不出去现在多卖两台也是好事。
第三派则是内容平台。喜马拉雅FM刚刚发布了智能音箱产品小雅,而酷狗音乐此前也发布了音箱。内容平台做音箱的主要逻辑,是基于自己大量的内容资源,做专属的音箱产品。同时把平台智能推荐等AI化能力推介出去。坦白说,内容平台的智能推荐或许不错,可是落地到交互包括音箱的音质,实在是与行业平均分差了一截。
而在目前的格局中,硬件厂商是为安全的——音箱重要还是音质,这方面硬件厂商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品牌认知和技术壁垒,手握智能算法的巨头也愿意抱着开放的心态与其合作。至于巨头,他们的争夺点本来就不在于音箱上。
说来说去,危险的音箱玩家还是内容平台。
不做硬件,内容平台就无法进入AI家居场景?
在细数内容平台做硬件的局限之前,我们要知道,做音箱真的是内容平台进入AI家居场景的途径吗?其实,相较于一股脑的进入造音箱大军,内容产业在整个“AI+大数据+物联网家居”这个关系链中,是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
硬件永远是内容的载体,不管是算法技术还是视频音频,能寄托在音箱上,就也能寄托在冰箱上。 其实内容平台想进入AI家居生活这个商业场景,就有若干种自己不做音箱的解决方案,而且可以达到对整个产业抓控力更强的效果。这里可以举几个不同类型的“内容平台+输出终端”的例子。
今日头条:数据提供者和算法优势
作为在新闻和分发上处于位置的今日头条,好像至今没听说过造硬件的消息。当然,今日头条的体量来说即使有也不奇怪。重点想说的是或许它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反哺终端。
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智能推荐体系,今日头条在算法上的是公认的。而且其活跃用户量巨大,对于数据捕捉动态喜好和形成深度用户画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或许,以数据提供方的身份,借助信息分发场景积累下来的数据量与数据精度,为智能家居体系提供定位数据会成为今日头条的一个选择。同时,输出算法优势也未尝不可。
这个思路的逻辑是,内容平台不只有内容,同时还有多方面的AI与数据优势。这些优势利用好,同样可以把控物联网家居风口的关键环节。
蜻蜓FM:音频+开放数据智能的另一条路
作为国内主要音频内容平台之一的蜻蜓FM,到目前好像也没有宣布打造硬件的计划。围观了百度AI大会上蜻蜓FM总裁钟文明的讲话让我更确认了这一点。比如他提到做蜻蜓FM会在内容生产、运营和分发领域做人工智能,但硬件这种事会丢给更擅长的人。
以同百度的合作为例,蜻蜓FM在做的,是为度秘提供免费内容,并且打造内容付费。等于将内容进行开源,渗透到百度系的硬件中。
这种模式的可以说有利有弊,但至少在合作空间上比自造音箱有优势,同时也避免了资金风险,提供了相对专注的产业定位。
在开放内容的同时,蜻蜓FM也会开放自身的数据和AI能力。比如基于语言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进行智能分发推荐、提取语言节目关键词等。
这些能力在帮助内容制作者的同时,还可以输出到硬件终端当中,为硬件提供智能推荐能力和运营依据。这种方法代表了另一种内容平台连接硬件的方式:提供内容和AI的双驱动,并且分享一部分蛋糕。
这种较开放和易输出的商业逻辑似乎更适合今天的智能家居市场,同时音箱等新场景带来的内容分发和新付费可能,说不定也会驱动硬件生产者与内容平台良性绑定。
Netflix:做好AI+内容,之后就有了操纵权
无*偶,AI能力经常被各种榜单称赞的Netflix也是一个不做硬件却离不开硬件的企业。
区别于视频网站的普适性,Netflix更注重的是以AI技术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产生复购率。大多数有看Netflix习惯的人,都会认为平台推荐的内容相当,而这对于月费模式的Netflix有黏住用户群的重要意义。同时,Netflix还以AI技术提高了用户在不同终端观看视频的体验。
占据这两个优势,Netflix反而在对待硬件这件事上显示出了矜持。为了维持良好的用户体验,Netflix会对电视等硬件制造商进行严格测试,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得到通过。这样Netflix就可以自己选择合作的硬件厂商,让硬件去配合内容,从而获取整个产业链中的上游决定权。
这种内容平台反向操纵硬件的模式,在中国恐怕比较困难。但这种模式却值得借鉴:把AI用在内容和体验上,提升平台稀缺性,再用自身价值去倒逼硬件厂商生产。这显然比自己做硬件更加有市场回旋余地,也更加划算。
内容平台做音箱,感觉像给自己戴了副手铐
以上的几个案例,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开放”。开放性是内容的天生属性。有更多用户、在更多输出点上认同了属于你的内容,那么你的优势就越大。所以说,好的内容平台必须适配于更多的终端,就像一个视频网站假如只能在一款手机上播放,内容的影响力和商业能力必然会折损。
这个角度看,内容平台自己做终端,很有可能是强行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手铐——让本可以开放连接能力,从而获得更大战略定价权的优势,化为了市场上的束手束脚。比如说,内容平台做音箱这件事,就有几个隐患是很难克服的:
一、别人家的生态怎么办?内容平台做了音箱,要不要把自己的内容独属给自己的硬件?依旧选择对外开放,那就压缩自家硬件的价值,很有可能成为硬件失败的责任之一;如果不开放,又如何面对BAT级别合作者的招手?
二、内容局限性如何克服?任何内容平台都有其局限,但如今市场呼唤的,是以AI交互和用户画像能力来提供的资源整合。假如你的产品只有自身平台的内容,真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吗?而想要寻求进一步的资源打通,在于BAT的较量中内容平台身份的资源聚合能力又有多少胜算?
三、算法不足和场景不足,诱导出的资金雪崩。内容平台,往往维持的是轻开放重运营。而无论以合作还是收购的模式,研发硬件都是一个极度烧钱的事。而更可怕的是,在对音箱赋予语音交互入口任务的今天。生产者在硬件之外还必须拥有算法、大数据和家居场景上的优势,这对于内容平台都是巨大负担,如果执意要玩下去,等来的很可能是资金雪崩。
其实就像文章开头说的,AI正在迎来生态搭建的技术和场景可能性。内容平台舍去巨大的优势,去困住自己的能量释放点,无疑是给自己盖了一间牢房——走出去有点舍不得,住进来就失去了世界。
其实内容平台以内容本身+AI的模式切入智能家居有很多机会。专注内容和加强自身AI能力会给内容平台很多良机。与其判断智能音箱非黑即白,不如说这个所谓风口其实有更多环节可供拆分。并且对于不同的参与者来说,有不同的生门和死门。
在AI的大战场上,连BAT都在开放平台引进多样生态,内容平台又何必要固守自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