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行业寡头之战何时落幕 落后者还能逆袭吗?
- 来源:高工LED
- 2017/6/26 17:21:3935546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从2016年开始,多家芯片企业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了上调,市场需求明显呈现旺盛态势,国内LED芯片企业纷纷扩产,产销量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乾照光电董秘刘文辉在华泰证券召开的2017中期策略会上分享一些关于LED行业产业发展趋势。
芯片企业还有十几二十家,大厂产能释放,小厂就再也拿不到订单
今年几大厂商都在扩产,在中国LED行业里面,过去几年无论是生产设备、芯片制造、封装领域,都取得了非常长足的发展,具有和大厂一较高下的地位,竞争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现在国内芯片厂都在扩产,三安在2017年产能从180万片要达到250万片,华灿产能要达到150万片。
以K465I设备为主,产能20万片以下厂商可能在未来两年被淘汰,就会释放一部分产品。我们统计市场上芯片企业,估计还有十几二十家,这些厂商除了大厂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实力比较弱的厂商,这些厂商产能20万片以下,以老旧设备为主。
这些厂商为什么还活着?因为这个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还能拿到订单,还能拿到现金流。但如果刚才说的几家大的厂商能够把产能释放出来,这些小的厂商将再也拿不到订单,没有订单意味着没有现金流,意味着盈亏平衡保证不了,迎接它的后果只能是关闭。
在LED行业主要的生产设备,现在设备还是比较欠缺的,目前国内还跟不上国外的脚步。但是根据近期观测,国内经过验证,三安已经做了验证,如果验证通过会进入国内市场。
两年之后行业格局可能就非常稳定,落后厂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产能进一步向优势厂商集中。截止到2017年底,前三家大陆厂商产能将接近总产能的60%。所以扩产还是不扩产,这成为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扩不扩产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没有规模未来就没有产业地位,就只有是被扩产的命运。所以扩产与否是无疑的一个答案,就是必须上,如果你有产业梦想的话。
所以如果这样看,我们做了一个猜测,寡头之战后的机会可能就是在这两年,在未来两年之后这个行业格局可能就非常稳定,落后厂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经历2013到2015年凄惨的年景,厂商都呼唤有序的格局
我们对2018年的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原因有几个:个,扩产集中在大厂,扩产相对比较理性。为什么?
因为个,现在政府没有补贴了,补贴很少,扩产的钱就比较少了,大家就没有这个实力。
第二个主要原因,设备性能的提升短期内到达一个瓶颈,原来比如机台是老的机台,一个月性能是100,变成新的性能是200,但现在没有了,都是老的设备。所有大厂都经历了2013到2015年凄惨的年景,所有厂商都呼唤有序的格局,表现的都非常理性。
除了扩产,企业还要完善产业链的布局
这轮芯片扩产可能有30%左右的产能释放,我们统计了下游封装企业*五大封装厂,它们也有相应的扩产计划,下游的扩产周期更短,实现起来更灵活,它们的扩产计划也是在30%左右,对于我们来讲产能供给和需求是相对比较均衡的。
这个行业有一个说法,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受伤。2017年底,三安占整个大陆产能将达到甚至超过30%,随着产能继续释放扩大,占比可能会持续提高。
在LED主要应用领域如通用照明、背光、显示屏等,这个领域的芯片对于各家厂商来讲没有的技术的门槛,不是说三安能用,华灿等就不能用,不是这种量级的差异,它们的产品存在可替代性,终是成本的差异。当供需均衡后,各封装厂将平衡上游供给格局,以保证自身供应链稳定安全。
除了扩产之外其实还做了一个事,就是要完善产业链的布局,个,往上游,像以三安为代表的,从长晶、平片到PSS,全封闭的供应链体系,这是三安的模式。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模式,芯片企业上下游有合作的欲望,所以会形成相互参股的模式。
国内芯片企业将承接大厂的产能转移
现在国内的厂商是借道大厂,国内芯片全面进攻芯片中阵地。通过与大厂商合作,但这个合作是不是只有三安做?一些大厂面对这个合作有什么选择?是否有国内的芯片企业和国外的巨头进行合作呢?所以面对这种合作,其实三安光电算是做了一个榜样,也给国内的第二名、第三名比较优势的厂商提供了一些合作的机会。
借助产能和成本优势,国内芯片企业将承接大厂的产能转移。在此轮扩产中,在通用照明、显示屏、背光等应用领域,LED大厂基本没有扩产,未来产能将向中国大陆转移。
未来不排除大厂的部分甚至大部分芯片由国内企业代工。有一个说法,2013年前封装厂没有一家是大陆企业,但是到2017年封装厂有4家是中国大陆企业,对于这个产业链发展来讲,中国封装企业在未来话语权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封装企业肯定是优先采购中国芯片企业的产品,所以导致向中国大陆转移。
原标题 LED芯片产能集中趋势加强 将承接大厂产能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