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调数量到提升质量 智慧安全城市如何搭建?
- 来源:辰安科技
- 2017/6/8 15:36:3339521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由初期的“井喷期”转入目前的“常态期”,建设目标由强调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功能由治安辅助上升到全面发挥实战效用,推动其与智慧化技术紧密结合,与智慧城市建设一并快行,并为城市运营智能化精细化提供安全保障。
从强调数量到提升质量 智慧安全城市如何搭建? 图片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2017年6月5日,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正式开幕。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涛代表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宏永参加了活动并在在论坛中作了题为 “智慧安全城市”的主旨演讲,阐述了城市发展面临的公共安全挑战并提出公共安全的复杂性需要智慧应对。
一、 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1. 城市发展面临公共安全挑战
(1)“集中”造就“脆弱城市”
中国城镇化可能是21世纪影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之一。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们认为会带来几种“集中”引发的问题。比如人口的集中,城镇化引发大量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财富的集中,我们把所有的制造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建筑物、构筑物全部集中在一个划定的区域里,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样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与此同时,这些集中的人、物、资金、信息与城市的运转系统、生命线系统混杂咱一起,进一步弱化了城市的抗干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虽然“集中”的本意是让生产更、居民更幸福,但不可否认的是,“集中”也造成了城市更脆弱。
(2)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提出了人类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指出工业化的发展引发了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技术失控面临的风险。如日本的“3.11”地震海啸造成了福岛核泄漏的事故,当风险失控的时候,会对人、环境和城市的生存空间造成非常大的冲击。此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也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如果“5.12”地震发生在更加密集的区域里,造成的伤亡是更加不可估量的。
所以怎样在现有的自然灾害、技术灾害中保证我们自身的健康安全的发展和保证我们身心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命题。
2. 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任务艰巨
(1)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视
我国对于安全的重视长期以来一以贯之。从2003年非典开始,我国的公共安全进入了一个应急管理的阶段,对应急,对安全,对公共安全的重视也日甚一日。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把安全放在位。在多次会议上讲到安全,提出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和国家长治久安编制、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2016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也特别提出了安全的基础设施和防灾能力的建设。
(2)城市安全是当前社会的必然需求
我国正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历史时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民满足了基本生理需要、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后,下一个考虑的安全保障的需求。当人民拥有财产、能够解决温饱,紧接着要考虑的就是能不能保持这种状态,这就是安全的需要。
二、 “智慧安全城市”的建构理念与核心目标
1. “智慧安全城市”的构建理念
(1)构建城市的“韧性”
“韧性”代表的是面对未来的侵袭较为坚韧,能够抵抗得住,同时能够及时恢复。伦敦、纽约、新加坡都在做韧性城市的概念,把安全放在城市的发展当中考虑。美国近年来也逐步重视,编制专门的规划,加强对城市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风险的应对。欧盟则设立一个专门的项目,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整个城市的安全状态进行掌握。日本的安全城市里面提出了同样的概念,核心是解决如何去识别和监控现在所面临的风险。
(2)化“被动”为“主动”
从风险源头开展智慧治理,化被动为主动。危机的产生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是有可能知道在哪方面存在风险,及时做出准备性的应对。“智慧安全城市”就是为了城市在智慧化的能够意识到城市的风险在哪里,认识到怎么样应对这种风险,来实施主动的风险管理和治理,给智慧城市加上一个“安全”的注解。
2. “智慧安全城市”的建设目标
(1)建设目标
构建“智慧安全城市”,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公共安全科学技术、IT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安全管理和风险主动防控新模式;开展风险隐患的物联网监测、评估与精细化治理,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的建设模式,打造、立体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网;与城市合作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运营模式,助力提升城市安全发展与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2)应对的核心问题
“智慧安全城市”应对的核心问题有以下四个,分别对应风险周期的不同阶段。,哪里出事?出什么样的事和出多大的事?这一核心问题是为了应对风险发生时,如何时间实现对风险进行快速的发现、识别和评估。第二,现在的情况是正常还是异常?危险不危险?这一核心问题则是对应如何对突发事件开展及时的物联网监测与快速预警。第三,会不会发生灾害连锁反应?这一核心问题是为了实现次生衍生事件预测预警,防止风险扩大。第四,怎样避免部门各自为战,条块分割?核心目标是实现各部门协同、体系化治理,进而快速的化解风险。
三、 “智慧安全城市”的解决方案
1. “1+2+3+N”智慧安全城市框架
一个中心:即一个公共安全管理中心。政府对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应该有统一的协作部门,而不是各自为战的解决。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实现城市运行可视化,同时在此设立城市的值班中心、决策中心,以及热线。在平时是综合监测安全运行中心,在战时是应急指挥中心。
一网一图:包括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物联网和城市安全综合监测一张图。前者是服务城市风险监测的网络体系,包括人员识别、目标跟踪、基础设施监测、水位监测、社情采集等各个方面;后者是通过城市运行物联网监测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分析,实现实时监测、预测预警、决策分析服务支持,以“一张图”形式呈现城市整体运行情况;建立城市健康运行体征指标体系,描绘城市安全大数据画像。
三大基础支撑:包括城市安全大数据、地理信息服务和标准规范体系三项基础体系支撑。
N项安全应用:在现在的管理体系框架下,针对社会安全的问题、水环境安全问题、预警信息发布、消防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根据各部门职责,形成风险管控专项应用。
2. “感传知用”与“平战结合”
“感传知用”对应的是构建智慧安全城市的技术重点。“感”是指从互联网感知手段入手,全面的获取监测信息;“传”是指通过现在基础的通信设施,4G、5G的传输手段等,实现的信息传输;“知”是指快速的数据分析,准确发的把控风险,知道风险在哪里,知道如何去应对;“用”是指如何用分析结果更好的应对风险。
“平战结合”则是指构建智慧安全城市的阶段重点。智慧安全城市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注重加强平时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避免事件发生;同时在战时需要形成危机事件应对方案,大程度的为危害控制和救援提供支撑。
原标题 陈涛:“智慧安全城市”——城市安全的复杂挑战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