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局部空间 站在全面性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
- 来源:新锐大众
- 2017/6/1 8:56:1637655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本质和根本其实就是通过利用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来感知、监测、管理整个城市当中的诸多事物和希捷,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使个人和企业的信息资源空间获得扩展,终为社会和城市提供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对于像我们这种普通用户来说,伴随着智慧城市快速推进和发展,已经能够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全新的改变和提升。
走出局部空间 站在全面性视角看智慧城市建设
在5月26日的数博会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腾讯云副总裁谢岳峰表示,腾讯云已经和全国14个省、50余座城市签约合作,这个数字每个月都有新增,全国在形成区域化的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的打造也进入人工智能的连接时代。
从谢岳峰的演讲,联系智慧城市的演变可见:过去,我们将智慧城市的主体定义为城市,而使用相关技术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但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到来,智慧城市的范畴需要做扩大化解释,智慧城市的落地不仅是提供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更更全面的服务方案,更聚焦的城市连接技术,覆盖更多的行业和产业。终,城市与城市之间,通过更高层面上的智能连接,进入到更的区域化的智慧城市群建设阶段。
当前,智慧城市的打造亟待从单个城市、单项主体、单项技术、进入到区域化城市群协同、众多主体合作、更全面的技术服务的连接时代。用谢岳峰的观点表示是,目前智慧城市的打造已经不再是一家使用单位或服务企业可以承包的技术项目,这是一个全生态全系统工程,需要数据、技术和应用的的全面协同。
什么是智慧城市的理想形态?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刘士林指出,从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以数字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二是以市政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
三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服务和文化消费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
城市建设的高目的是:既要有物质与技术的便利,有制度和秩序的保障,还要有人的幸福和梦想。
与之相应,智慧城市发展的理想形态是科技型、管理型、人文型智慧城市的有机结合和包容发展,全面满足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制度文明和人文精神需求。
任何单一型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由于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必然导致城市的片面发展。随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和“管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文型智慧城市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目标。
原标题 什么是智慧城市的理想形态?
(作者: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