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5月12日全国防震减灾日 家庭防灾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金华新闻网 作者:张黎明
2017/5/11 14:36:5438843
  【中国安防展览网 时事聚焦】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这次地震出现的新情况及经验教训,全国人大对防震减灾法进行了重新修订。199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签署命令,新防震减灾法自2009年5月1日起颁布实施。同时,国务院规定: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震减灾日。
 
  2017年的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 提升基层减灾能力”。金华消防部门于5月11日在市区兰溪街商业步行街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现场咨询。金华消防部门整理了部分防灾减灾安全常识,提醒广大群众牢记。
 
  遇地震如何紧急自救?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地震时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可以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地震时,关火、灭火是将地震灾害控制在小程度的重要因素。关火的机会有三次,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第二次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第三次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所以,要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地震时,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繁华街、楼区,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少限度。地震发生后,宜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少限度。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如果不幸被埋,应先清除压在身体腹部以上的物品,保持呼吸畅通,并利用身边的金属、石块等硬物敲击向外界求援。注意不要哭喊,不要勉强行动,以保存体力。
 
  家庭防灾需要注意些什么?
 
  家具摆设要牢靠。家中尽量减少吊灯、挂钟等悬挂物;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橱柜内重的东西放下边,轻的东西放上边,储放易碎品的橱柜好加门、加插销;另外,尽量不要使用带轮子的家具,以防震时滑移。
 
  电器位置要合适。电视机应摆放在防潮、防尘、通风处,不要放置在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边上,防止地震时瓶体或管道破裂,电视机打火引燃物品。空调周围不得堆放可燃、易燃物品。各种电器线路的插座应远离火源,各种家电停止使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对性能不良、质量不过硬的家电应及时维修、更换。
 
  日常检查不放松。家中应定期检查煤气、天然气等开关是否关好,管道是否老旧,存在泄露风险,电器线路是否破损,家中电器是否属超负荷使用等。如发现类似情况,应当立即更换,以免地震时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在家门口随意摆放鞋架、纸箱等杂物,楼道口不要随意停放电瓶车、自行车,以免堵塞单元楼道,影响逃生。
 
  应急物品要配备。灾难的降临往往是突发的,金华消防建议大家在家里配备一些应急救援包和应急食物包,包内含有收音机、报警器、手电筒、救生绳、灭火毯、灭火器、家用消防呼吸器、安全锤、多功能刀具、哨子、止血用品、口罩等应急装备,还有矿泉水、压缩饼干、罐头等应急食品,当灾难来临时,可以借助这些应急装备维持生存,等待救援。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只有做好家庭安全知识普及,才能保证基层自救能力得到提升。当然,防灾减灾安全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这几点,但只有从点滴抓起,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注意日常检查,才能真正做到临危不乱,逃生有方。地震等自然灾害往往是突发的,只有多学习一些救生方法才能以防万一。
 
  原标题:“5·12”防灾减灾日,这些安全常识要知道

上一篇:直播“风口”大 智能分析技术或能助力行业整顿

下一篇:教育部:强化分类施策 做好重点领域防控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