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爆仓”难题 能否让无人机与机器人进军物流业?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2017/5/11 10:07:5740860
  【中国安防展览网 媒体导读】智慧物流已成趋势。顺丰、韵达、申通相继发布2017年一季度报,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54.71亿元,同比增长25.55%,净利润达到7.74亿元,同比增长13.76%。韵达实现营业收入18.92 亿元,同比增长42.61%,毛利率为28.67%,同比增加2.74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35.37%,扣非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42.53%,业绩小幅超预期。而申通营业收入为21.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92%,净利润为3.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09%。
 
“爆仓”难题 能否让无人机与机器人进军物流业?
 
  在韵达发布的报告中显示,智能分单处理同样数量的快件可以节省分拣人力40%。而且全程仅需扫码一次,分拣效率高达2万件/小时,分拣准确率高达99.99%。韵达称,已实现全网、全系统信息化管理,并结合大数据赋能,不断提升人均效能和运营效率,降低单票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申通此前运用的智能分拣机器人也让其在分拣速度和度方面收益颇多。申通披露,2016年启用分拣机器人,可减少70%的人工。机器人可以实现快递面单信息识别,包裹路径信息的记录和跟踪,扫码、称重、分拣功能“三合一”,占地面积小,并能24小时不间断分拣。除了申通与韵达,在2016年业绩说明中,中通也着重提到智慧物流,“智能快递促网点扩张进一步降本增效”。中通表示,去年四季度ASP(单位包裹营收)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很高的电子面单采用率,并因此减少了相应的补贴。中通称,2016年电子面单的采用率大约在78%,而2015年末这个数据大约是48%。
 
  在智能化趋势下,对于零售巨头与物流企业而言,无人机与机器人无疑成为了应对“爆仓”难题的选择。不过,从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无人机、快递机器人尚未形成大的气候,未来要真正大规模应用于快递物流行业,关键的还是政策的松绑和积极引导。
 
  无人机与机器人进军物流业 规模应用还需政策松绑
 
  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0日,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51.7%。一边是快速增长的快递业务量,另一边是越来越“迫不及待”取包裹的消费者,这促使快递行业必须思考和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让海量包裹更快更好地送达每一个消费者手中。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无人机与机器人就成为了零售巨头与物流企业的一个重要选项。
 
  前不久,海康机器人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拣机器人“小橙人”迅速走红。虽然这个“小橙人”看起来身材娇小、圆润呆萌,但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其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300台“小橙人”每小时可分拣2万件包裹。
 
  的确,近年来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人工智能+”浪潮,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拓展着其应用范围,除了无人机,机器人的触角也在向各行各业不断延伸。
 
  以快递业为例,早在2016年,快递机器人就已经出现在大众面前,国外方面,瑞士邮政、Starship科技公司等已经开始了在快递机器人领域的探索,据说这款Deliverbot快递机器人送快递的成本是人工成本的1/15。国内市场方面,2016年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也发布了*配送机器人小G。
 
  虽然目前从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无人机、快递机器人尚未形成大的气候,对于快递员来说还不至于短时间内造成失业的冲击。但一方面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一方面是技术进步以及规模生产带来无人机、机器人应用成本的下降,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快递员职业的威胁。
 
  不过,这种威胁还不至于让人们忧心忡忡,因为无论是无人机还是快递机器人都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物流领域无人机与机器人的发展虽然前途一片光明,但在商业应用的道路上并非一片坦途,受到许多政策法规的限制。
 
  早在2013年底,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就对外透露了亚马逊的“Prime Air”物流计划,即希望通过遥控无人机运送小型包裹。此后,受美国政策影响,亚马逊甚至将无人机测试搬到了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以此规避美国政府的限制。
 
  与之相比,快递机器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快递机器人仍处于初期测试阶段,仍未得到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上路准许。
 
  除此之外,无人机飞行对航空安全与机器人对地面交通安全所造成的的隐患也是限制物流自动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对于无人机空中飞行的规范性制度不断完善,但无人机的安全性问题依然突出,无人机威胁战斗机安全、无人机扰乱民航等新闻也屡屡见诸报端。因此就目前来看,安全无疑也成为了无人机快递发展的巨大限制因素。
 
  业内专家表示,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依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解决和完善技术上的缺陷只是时间问题。未来要真正大规模应用于快递物流行业,关键的还是政策的松绑和积极引导。
 

上一篇:看美国和瑞士如何布局AI 中国机会又在哪里?

下一篇:智慧物流不止无人仓 还有大数据和协同共享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