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要突破信息壁垒 需共拓城市物联网
-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 2017/3/14 18:21:5437080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据了解,全国未来10年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有望超过万亿,“智慧城市”投资与建设已经成为政企联合发展的风口。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智慧城市是立体工程,对软件、硬件以及配套业务等要求较高,单靠某一个企业难以快速推进,需要企业间整合资源、深度协同。“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智慧化的新理念、新模式。
智慧城市要突破信息壁垒 需共拓城市物联网
智慧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智慧城市1.0阶段,人们进行初步的探索,围绕一些垂直行业,以单一目标进行着实验,积累经验;据统计,2013-2014年,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有近700个。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智慧城市建设所覆盖的行业领域也在逐步增加,智慧城市建设进入2.0阶段。在该阶段人们开始统筹规划,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技术,
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在构建智慧城市产业生态等。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演进,天然地融入到智慧城市应用建设中,加速驱动智慧城市建设,使其向智慧城市建设向3.0阶段演进。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十三五”期间国家工信部将重点深化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建立城市级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用。"全面感知,物联万物,创生智慧",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的智慧,生态,宜居。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应用建设中,其扮演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角色,物联网通过它的传感器的感知着城市信息;通过云化的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对感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基于分析处理的成果,支持各种各样的城市应用服务,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智慧,贴心的服务,使其生活健康,便捷,城市变得平安,生态,宜居。
连接一切,全面感知
我们生活所在城市的水,空气等环境,道路,市政设施,交通,房屋建筑,管网,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等,都和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这些对象运作状况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品质。如今一些城市夏天,暴雨后,城市被内涝,坐在家门口看海的情景时常发生,时刻威胁我们的生命财产等;冬天严重的空气污染,雾霾天,PM2.5爆表,时常惊醒着人们生活在十分糟糕的环境中,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对我们生活的城市中的环境(水,空气等),道路,市政设施,交通,房屋建筑,管网,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等各种对象,需要植入各种智能传感器,时刻的监控着他们的运行状况,收集城市的各种信息指标,的感知我们生活的城市。
由于城市中的对象多种多样且数量巨大,需要通过智能管道将这些智能传感器,方便且低成本地连接集成为统一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城市信息的快速,及时的感知,敏捷的感知出发生问题的城市设施对象,以便城市的管理者科学及时的决策,找出有效的对策消除导致“城市病”的病源。
突破壁垒,创生城市智慧
针对城市目前存在的各种“城市病”,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殚精竭虑,采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应对,在我们的城市中植入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管理系统;如市政管理系统,智能道路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等,这些城市服务管理系统也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感知着城市的一些信息,支撑着我们的各种城市管理者维护管理我们生活的城市,为我们提供服务。
然而随着我们的实践,发现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各个系统相互对立,相互存在信息壁垒;各系统竖井式的建设,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了很多资源;每个系统都需要进行对立的维护管理,维护成本高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供,出现的一些城市服务,这些系统无法完成支持,甚至还相互冲突掣肘;各系统都保存有城市的一方面的信息,但是他们相互对立,无法融合协同,创生新的城市智慧。随着各种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演进,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演进,其完全可以被应用到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中,这些前沿技术不断驱动着智慧城市的创新发展,解决我们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在城市中部署一套如中兴通讯研发的ZTE AnyLink统一的城市物联网公共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公共管理平台采用各种智能网络管道将智能传感器集成在一起,进行统一的管理维护,通过公共平台对城市进行的感知;基于全面感知的信息,公共平台的大数据,云计算能力对城市信息进行深度,全面分析、挖掘,发掘出对城市生活服务有价值的信息,然后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的接口,开发给各种城市服务应用系统使用,支持这些应用系统提供服务。
开放合作,共拓智慧城市物联网
在这个智慧城市建设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超级庞大的系统工程,仅仅凭借个人,或者几个厂家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政府、相关的科研、标准组织机构、芯片传感器厂家、网路供应商、系统平台提供厂家、城市应用提供厂家以及相关的城市管理组织部门等进行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完成建造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