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视频监控存储扩容要求迫在眉睫

来源:安全自动化
2017/2/28 10:20:4737165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在安防行业中,视频监控产品产值在全部物理安防产品产值中占比超过50%,是搭建整个安防系统的重要物理基础,因此也成为安防行业先发展的领域之一。作为安防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存储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频监控从早期的模拟信号发展到数字网络信号,存储设备的形态也从DVR发展NVR、集中式IPSAN存储,甚至当前比较先进的云存储。很多在《*法》要求采用90天长周期保存录像的重点目标,仍然使用着较旧的存储形态,为了遵循新的法规,势必要重新考量监控存储的建设方案。
 
视频监控存储扩容要求迫在眉睫
 
  对于早期建设的DVR/NVR方案,由于设备规格较低,不能适应高容量长周期的存储,则可趁此直接升级为集中式存储方案。对于之前已经实施在用的集中式存储方案,比如基于IPSAN或存储一体机设备,在无新建点位的情况下,需要对原有接入路数做存储周期扩容,则通常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主机不变、增加扩展柜(相对主机,经济性更好)的纵向扩容方式;另外一些厂商无法满足所宣称的磁盘扩展数量,则需要增加主机以便扩大系统容量,这种方式比前者在实现方式上相对复杂(设计存储计划的调整、数据切换等操作)、成本略高(主机相对成本较高),但是也能很好地满足存储周期扩容需求。如果项目中涉及到大规模接入路数的扩容,同时又有一定数量的新建监控点位需求,则客户往往会选择云存储方案。云存储是当前视频监控存储领域中先进的方案,它采用分布式、集群化的部署,采用虚拟化统一资源管理,具有很高的数据可靠性、空间扩展灵活性、系统易维护性,实际上云存储是目前大规模综合视频监控新建或升级项目的方案。对于用户来说,可能面对多种升级方案的选择,不管是IPSAN集中存储方案或云存储方案都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前者能够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而后者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通过分析可看出,视频监控存储周期由30天向90天扩容,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并不存在太大的难题。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扩容带来的用户投资成本成倍地增加,这对任何用户来说,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虽然H.265编码技术如火如荼,但是也只比H.264减少了一半的存储空间,不能抵消3倍扩容带来的成本增加。一些厂商将会继续在视频采集编码层面进行优化,比如U-Code编码技术,在传统动态编码技术基础上,深层优化动态图像帧的编码,减少动态画面里的静态背景编码次数,力求达到更低的码率,实际验证显示,同等H.265编码条件下,U-Code技术的摄像机码率能够降低50%,进一步减少了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但是对于已建前端点位的项目,大部分摄像机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短期内无需升级到H.265、U-Code新设备,则后端存储必须多增加2倍的磁盘、主机。往往在前期项目中,机房预留空间不多,有可能无法满足数量陡增的主机部署,这种情况下好的办法是升级为超高密度存储设备。
 
  在确定了升级方案的技术可行性问题,并降低了建设成本之后,我们进一步思考,能否通过其它更先进的技术来力求性价比高?首先我们想到的还是在后端所做的视频数据处理层面。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抽帧存储技术:对视频图像进行抽帧存储是可较长时间保留关键帧(I帧)的存储方式。先全量存储所有录像;当保存时间超过全量存储留存期后,系统将逐步删除非关键帧,减少存储容量,有效延长视频信息的保存时间。抽帧之后画面清晰度不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抽帧计算:如果抽帧之后,I/P帧比例是不变的,且图像相对比较静止,可以认为是线性关系。但是实际上,抽帧存储的计算不再是线性的,原因与计算如下:图像复杂度变化影响(抽帧之后,帧与帧之间的变化就更大了);I/P帧比例影响(此时I/P帧比例也会变化),因而不会是一个严格的线性关系;建议期望带宽=(X/25)*原来带宽*k(推荐k为1.5,X<25)。另外还有视频浓缩和视频摘要技术,都能够有效减少视频存储数据,以降低整体建设成本。
 
  视频监控之于视频侦查的应用价值是明确的,但是基于公安视频侦查的时效性、安全性及细节性具有更高要求,需要充分考虑以下方面:
 
  1、视频时间价值:留存期7天到90天的数据时间价值是递减变化的,因此可采用前30天保存原始视频,后60天采用抽帧存储。
 
  2、视频价值密度:大容量的视频录像中,有价值留存于仅有的几秒,因此可采用视频摘要或浓缩存储。
 
  3、存储池的安全:存储需要硬件的可靠性、更需要保证内容的可靠性,因此可采用云存储方案。
 
  4、视频价值体现:跨时段视频导侦与跨域视频研判是视频扩容价值的大体现,因此同步建设基于智能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先进管理系统,充分发挥90天存储数据的潜在价值。

上一篇:为你解答 那些企业纠结的云计算问题

下一篇:看业界大佬是如何打造智能化物流体系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