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电子信息化风口 航天防雷检测市场如何把握
- 来源:防雷工程 作者:梁化成 宋健
- 2017/2/15 13:38:2934046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接口形式、信号传输制式、抗干扰敏感度等多样性变化给防雷产品带来了更加多样性的需求,防雷产品技术需要同步于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发展。通用型防雷产品的发展将紧随信息技术设备的技术更新,持续跟踪开发满足行业客户专业化、多样化的设备防雷需求。
站在电子信息化风口 航天防雷检测市场如何把握
近年来,航天系统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已经把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列为年度安全检查重要内容,同时,对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航天系统防雷检测市场特点和前景,拟探寻出检测站未来发展方向。
航天系统防雷检测市场特点
航天系统近年来对于防雷检测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型号试验、装配、测试等环节,以及产品生产、辅助配套设施等场所都要求对防雷系统和接地系统进行严格检测,并将防雷接地检测纳入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中。近年来航天系统发展较快,在通信台站、雷达站、天线场、试验设施及辅助设施都已出现非常明确的改造及新建项目,相应的防雷接地系统配套同时跟进,检测需求呈上升势头。
具有一定垄断性
出于安全保密等原因,航天系统对外协单位管理较严格,这一点同样适用于防雷检测工作,尤其在产品装配、测试、试验等敏感场所的防雷接地设施的检测工作一般只能选择系统内检测机构,这一特点对于检测市场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市场增长性较强
由于航天系统在国防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增加,高新技术设施的引进与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安全生产和精密仪器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带动了防雷检测业务市场在该领域的扩大。
市场相对稳定
由于安全管理要求较高,安全管理逐步规范,防雷接地安全检测工作在航天系统内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以往可有可无的检测内容变为了定期必须进行的工作,从多年工作来看,只要建(构)筑物没有拆除或工作性质没有改变,检测内容非常稳定。
对检测工作要求高
航天系统工作普遍对安全、可靠、稳定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所以对防雷安全检测机构、人员以及检测技术要求也很高,要求检测人员能够得到严格管理,检测过程不能对设施、产品产生任何影响,检测结果必须真实可靠,任务紧急时要随叫随检测,这是一般地方检测站所不能具备的。
防雷检测市场前景分析
运用SWOT方法分析防雷检测业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找出市场的切入点,梳理出需要提高和加强工作,提出应对方法。
优势(Strengths)
行业优势
由于检测站属于航天系统内部单位,对航天系统管理模式和制度都比较了解,在同时接受多个任务时,能够分出轻重缓急,保证了检测的及时性。各单位对检测站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都非常信任,两大集团公司更是对检测站的工作比较认可,在航天系统具有较高的度。
资源优势
所对检测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给与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极大鼓舞了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重新调整了班组,由从事多年检测工作的员工担任班组长,具备比较完备的检测仪,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力量,检测人员也都具有多年实际检测经验,对各单位的新老建筑物都烂熟于胸,为检测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
环境优势
防雷业务属安全工作范畴,各单位都把安全工作视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历年的体系认证,特别是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明确地提出每年都要按照要求对各单位建筑物进行防雷安全检测。对新改扩建建筑物的验收,都要有防雷安全检测报告作为一项重要数据。因此,在一切从安全角度出发这个大环境下,各单位对检测工作都极为重视,每年各单位都拿出专项资金来做这件事情。
品牌优势
检测站高举着航天品牌,打得响、靠得住,是由于航天工作要求细致入微,不能有半点差池,所有检测得出的数据都依据事实,从不造假。所以说,依靠航天品牌创造效益,同时更要保护好这个品牌。
劣势(Weakness)
检测项目不完整
目前开展的防雷安全检测项目,还没有完全达到避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检测项目不完整,不能系统的反映防雷装置性能和指标。现在偏重于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防直击雷技术参数的检测,对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特别是供电电源防护、雷电电磁兼容、过电压保护、综合布线等方面的检测基本没有开展。
检测队伍不完善
一是人员梯队建设不好,工作人员年龄两极化明显,不利于人员顺利更替;二是技术支持力量不足,不仅对检测质量和效率有影响,而且不能给受检单位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现有队伍状况在保持现有市场并稳步提高方面应该说没有问题,但如果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的扩充。
技术水平不强
人员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完成检测任务的层面上,其能力达不到进一步学习、掌握、分析雷电机理和防范措施的水平,不能及时有效分析实际检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为受检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检测站不具备弱电系统检测和大型地网检测技术、经验以及设备,在开展相关工作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宣传力度需要加强
各单位对于防雷安全的认识高度不一,对于如何做好防雷安全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反映出检测站在防雷减灾宣传工作上还存在不足。另外,雷击事故是小概率事件,并且即使有防雷设施,也可能有雷击事故,所以部分单位都是被动的做这项工作,也造成了检测任务的流失。
机遇(Opportunities)
航天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带来的机遇。近些年来,国家对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表现在每年新增许多受检建(构)筑物,增加了检测站的检测任务量。通过检测站的工作,将新增这些建筑物都纳入到了历年的常规检测。
法律法规带来的机遇。《北京市防御雷电灾害若干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中国气象局令中都明确提出,强制要求必须对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按时检测,各建筑物都必须安装避雷装置,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检测站对航天系统内的工业建筑关注度较高,对民用建筑检测的力度偏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民用建筑在单位外部,任务被区、县检测站承担;二是各单位自身对民用建筑也不够重视,上级安全检查也不关注民用建筑。检测站可以通过对各单位做工作,将民用建筑检测纳入到历年的常规检测。
行业外部和京外市场机遇。就目前情况来看,检测资质已经放开,虽然当前任务量有限,但是检测站已经进入到其他行业的领域,为下一步开辟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检测站近年还取得了航天系统在易县、涞水等地厂区的检测任务。这都为检测站的市场拓展开了一个好头。
威胁(Threats)
同行业的竞争。现防雷检测行业引入了竞争机制,有能力的单位或组织都可以申请资质进行检测工作,各兄弟单位检测站也都积极开拓市场,根据北京市避雷安全检测站的整体安排和部署,航天系统内民用建筑的检测大多数都归属到区、县检测站,检测站只对厂区内部进行检测。
属地管理制度。根据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检测站只能承担北京地区的检测任务,京外的检测任务只能由当地气象管理部门承担。要想拓展航天系统外和京外单位的检测任务,难度较大。这是遏制检测站发展的瓶颈,限制检测站只能在北京地区发展。
有限的任务量。航天系统在京单位数量有限,如果没有新建建(构)筑物则检测数量是有限的,要想进一步提高收入,必须开展新的检测业务,增加检测项目。
随机概率事件。雷击事故是带有偶然随机性的,一些建筑物有避雷装置并且完好,仍然会遭受雷电侵害;相反,没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也有可能不会发生雷击事故。这就导致部分单位漏报建筑物,不愿投入资金建设防雷装置。
应对措施
依托航天品牌,充分发挥航天系统内部单位的优势。首先做好与两个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沟通宣传工作,争取使检测站成为集团公司*的防雷安全检测专业机构,稳固现有市场份额,保持收入稳步增长。其次做好与北京市检测中心的沟通工作,通过踏实的实际工作在检测中心树立良好的航天形象,以期争取更多的市场机遇。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对防雷检测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要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在日常检测过程中向受检单位有关人员宣传防雷知识和技术,定期召开航天系统防雷工作会议,宣传讲解防雷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和检测内容,促使各单位提高受检意识,主动邀请检测。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能力。一是完善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增强技术支持能力,追踪国内外雷电防护专业技术进展,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检测技术;三是提高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努力将提供技术服务变为检测站的日常业务;四是补充必要的检测装备,为拓展新的检测业务做好准备。
结语
总之,航天系统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市场前景比较稳定,打铁还须自身硬,必须通过提升检测站自身实力和扩大市场范围,为检测站经济增长和航天系统安全工作提供重要保障。(文/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梁化成 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