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盘点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影响力大事件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2016/12/24 10:03:4831501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  纵观2016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可谓在螺旋中上升,曲折中前进。虽然距离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以及我国政府发布相关政策已有八个年头,然而受制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城市化进程、各地区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仍遇到了诸多可预判和不可预判的困难。亦与困难并蒂而生出许多非凡的成就,诞生了一批突出的、可借鉴、可复制的智慧城市应用样本和建设*。
 
  于是在临近2016年年终之际,尝试将本年度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喜和忧归纳总结,以期为这一领域的各路玩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首先,顺应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节节攀升的乐观形势,我们先天下之乐而乐,先来盘点下荣膺2016具影响力的“红榜”大事记。
 


盘点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影响力大事件
 

  入选本榜大的原则就是:影响力。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智慧城市顺利推进的核心基础之一,今年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支持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选择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影响的政策和成果;第二,提名的相关城市或企业在所属领域有较高的业内认同度,所建项目在同类项目中有明显的示范性应用或创新优势;第三,智慧城市的建设至今,除了通用性的大型项目之外,“小处着眼”的落地也是亮点,尤其是企业以市场化的手段自发推进的典型落地项目;第四,智慧城市是大量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融合,一些重大的基础性技术的突破给智慧城市很多领域的进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准发布,试点城市面临考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并将出台《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
 
  《评价指标》包含8项一级指标:惠民服务、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市民体验,其中惠民服务和市民体验两项占比分别37%和20%,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并且此次加入了“主观评价”,即问卷调查,上调了公众评价的权重。这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总规划“以人为本”的宗旨。
 
  智慧城市的推进已经历8个年头,此前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交通部、科技部与国标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组织的597个智慧城市试点,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智能化不足、碎片化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和大量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原因类似,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于不同机构、不同企业在推进中缺乏共同认可和坚持的标准体系。智慧城市作为涉及政务、产业、民生等的大型项目,更需要统一的顶层设计和一致的评价标准。
 
  此次评价标准的发布,是借助宏观调控和政策的指引,使政企携手,改变孤岛模式,促进多部门、多行业之间的融会贯通作用,从碎片化走向系统融合的关键措施。另一方面,数据是未来智慧生活的核心资源,期待评价标准的实施过程能进一步推进孤岛化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力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
 
  当然,直接和近期的影响是此前597个智慧城市试点要面临大考和遴选,是对地方政府和参与企业的综合考验。
 
  TOP2 国务院《意见》:2020建成一批特色智慧城市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上半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建筑水平、推进节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为关键的是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和其他一系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国务院颁发此《意见》的初衷是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指引方向,提前总结“教训”,防止在建设过程中“误入歧途”。国务院吸取了在过去几年中、各地的智慧城市实施过程中曾出现过的突出问题,如: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该《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替我国各地政府和企业在践行智慧城市建设中挽回了相当程度的损失,并为建设中已存在的难题“思想开源”,提供了新的可行性尝试思路。并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重申了民生、绿色、文化等智慧城市关键词。
 
  TOP3 中国住建部在世界智慧城市大会上获奖
 
  第六届世界智慧城市大会16日晚间在西班牙东北部城市巴塞罗那举行年度颁奖典礼。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因注重推动智能、绿色、低碳、人文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获大会荣誉奖。
 
  我国住建部在舞台斩获奖项对于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针强心剂,也是对住建部近年来工作的高度肯定,如提出了“海绵城市”,充分考量城市区位、自然地理、经济现状和水生态等基本特征进行合理规划,对于城镇野蛮改造进行了有力的遏制,对于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塑造风貌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智慧城市分工上,住建部长期坚持因地制宜“一城一策”、考量费用投入和产出比、地区指标设定灵活等原则,负责我国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试点考察和批准工作。此次荣获嘉奖,也说明住建部在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中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引起瞩目,在某些优势领域,我国已有成熟的落地样本值得拿到层面观摩,以供借鉴,并且能代表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特色。
 
  TOP4 “京津冀”打造的创新城市群
 
  京津冀地区将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形成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地铁四层轨道交通网络,到2030年建成“四纵四横一环”城际铁路网。未来还会和区域内机场群、港口群、铁路网、公路网放在一起考虑,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
 
  打造“京津冀”城市群是一个持续性的政策、经济、产业推进之路,将其仍然作为今年的智慧城市的要点在于其对智慧城市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以及智慧城市相关参与方对其高度关注。该城市群的崛起意义不仅体现在交通上的连接,背后则是完善的交通网打通经济互动,并进一步带动政治、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的相互融合,形成资源的互补,缩小京津冀三地间的综合差距。借助北京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天津强大的制造优势和研发转化优势、河北区位优势显著及商贸物流产业发达,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世界上现有六大城市群,美国两个、欧洲两个,日本和我国各一个。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阶段从高速向中高速的转换期,这里也是继长三角之后,打造全新城市群的*。
 
  TOP5 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开启智慧城市连接新革命
 
  今年物联网领域为热门的当属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包括6月份NB-IoT在3GPPG会议上核心标准冻结,给芯片、模块、通信设备、运营商和应用厂商带来无限空间;LoRa产业链逐渐成熟,很多行业应用开始在国内落地,中国LoRa应用联盟成立推动共享式LoRa网络建设。(编者注:中国LoRa应用联盟是在LoRa Alliance支持下,由中兴通讯发起,各行业物联网应用创新主体广泛参与、合作共建的技术联盟。)这些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大量此前无法联网的设备具备了联网的可能性。此外,Ingenu、Sigfox等其他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也开始跑马圈地。
 
  对于低功耗广域网络来说,其典型的功能在于“补齐物联网通信层的短板”。终端功耗、网络覆盖距离、网络容量、成本等各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专用于物与物通信的好方式。当然,低功耗广域网络在智慧城市中有大量的应用场景,无线抄表、智慧停车、市政资产管理、智慧照明、智能建筑等在该技术的协助下更快速落地,可以说,低功耗广域网络也是补齐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短板。
 
  从产业链来看,与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相关的所有大型企业均涉足低功耗广域网络,几乎所有的主流运营商,以及各企业都开展低功耗广域网络应用的而布局。可以预计,在2017-2018年将是低功耗广域网络快速部署、规模化落地的时间,智慧城市也因此受益。
 
  TOP6 卫星上天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空天基础设施系统
 
  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不同类型的通信场景、通信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如灵敏性、保密性等,对我国现有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加强通讯卫星的部署是*的一步。其中包括:
 
  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将在世界上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体系。
 
  北斗卫星启动“厘米级”定位系统建设工作:“夔龙系统”通过计算从多达300个以上的多系统卫星导航参考站所获取的观测数据,对定位精度影响较大的轨道误差、时钟误差等参数进行精密修正。
 
  中国组建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迈出“步”:中国计划用4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的高通量宽带卫星和地面网络系统组成“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星亚太6D宽带通信卫星已启动。
 
  以及,未来我国将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鸿雁星座”通信系统由60颗卫星组成,将在2020年组网完毕,届时将具有全天候、全时段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能力。
 
  通过以上卫星群的共同部署,将逐渐补齐我国智慧城市在各个子领域应用同质化通信方式的短板。多样化频段、多样化适用场景的网络选择将为不同行业依据自身需求“定制”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可能。如银行、军事等领域对于通信保密性的要求极严,而检修、监测、表计等行业又对低功耗网络有实际需求,另外在一些偏远地区、航海、环境中又需要信号的全面覆盖。在这些领域里,中国要建成完全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体系,在逐渐追赶*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甚至某些领域反超。这些空、天、地一体化的基础技术的进步,成为智慧城市基础支撑技术。

上一篇:“智慧城市”与“平安城市”是何关系?

下一篇: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或成焦点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