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智能家居难道是伪需求还是为时尚早?

来源:智东西
2016/9/29 9:55:0137314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 据第三方分析机构中国报告大厅预测,中国智能家居潜在市场规模约为5.8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其中,家电类产品市场份额高,市场占比超过70%。此外多篇IoT报告中均对中国的智能家电市场规模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智能家居难道是伪需求还是为时尚早?
  
  但从近一两年的发展看,智能家居、家电所畅想的那些未来生活方式似乎还是很遥远,各大家电厂商虽然在推动发展,但明显是各自为战为形成一股产业发展的洪流;同时在这一波智能科技兴起的浪潮中,智能家居的声音也被更受大众关注的虚拟现实、机器人等热点所覆盖,智能家居难道从一开始就是伪需求或是还为时尚早吗?我们听到了多种来自业内的声音。
  
  一、从功能智能到具备人工智能
  
  整体而言,市面上的智能家电产品多以在固有属性上叠加上一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功能。以冰箱为例,多开门,对开,容量,杀菌,智能保鲜,去除异味,智能化提醒功能等以成为产品焦点,逐步替代传统的冰箱需求模式。但智能化功能多停留在APP提醒、联网服务等层面,缺乏自主性的智能和判断工作。
  
  据业内资深从业者总结,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的核心功能还是主要集中在远程控制,整个智能家居领域还处在打基础、建平台的阶段。智能家居能够达到的智能化水平,还远不止于此。
  
  二、新一轮三国杀正蓄势待发
  
  沉闷的家电市场需要依靠新技术,尤其是智能化技术的搅动和推动。在技术层面以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的应用较广泛和成熟,类似感知智能等深层次的人机交互技术暂未应用到智能家居类品类中。
  
  从国内各家电品牌的布局和策略来看,现在具有成熟产品线和技术支持的主要以海尔、美的、格力为主。
  
  1)海尔:从用户习惯开始培养
  
  海尔主要透过旗下U 智慧生活开放平台切入至智能家居领域,作为将人工智能引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家电巨头,其U 智慧生活大脑平台对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传统白电领域,冰箱和洗衣机等领域处于市场份额的位置。随后,围绕着洗护、用水、空气、美食、健康、安全、娱乐七个领域组成了完整的U 智慧生态圈。
  
  随着用户对U+智慧生活大脑的持续使用,海尔U 在用户习惯、知识库方面积累了大量数据。

  2)美的:抱大腿跨界站队
  
  同样作为传统家电巨头的美的,在智能家居领域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14年小米战略入股美的。到如今联姻华为,包括近日又联手联合阿里等厂商,美的在智能家居领域还处在寻求多方合作阶段,以此扩充更多的合作资源,从而促进美的智慧家居战略落地。
  
  美的一直占据着小家电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并且甚多,在空调领域也有追赶格力之势。美的围绕室内空气管理建立了一整套的空气管家平台,用户可以远程操作室内的空调、风扇、净化器或是加湿产品,周全的产品线覆盖优势让美的可以使用自家电器完成居室内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洁净度的智能把控。
  
  而美的自己研发的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以传感、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为手段,通过多年积累的家电产品横向整合资源能力,以实现全品类白色家电产品互联互通。
  
  3)格力:主打环保节能概念
  
  此外,格力也推出智能环保家居系统。利用光伏多联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构成节能环保的能源管理系统与快捷便利的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节能性、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终实现智能环保健康的居住环境。
  
  但实际上,不少颇具实力的家电品牌商在智能化生态布局上仍存在明显短板,如以黑电见长可能在抢占客厅入口具有较大优势,但对于空调、冰箱等白电产品的市场份额却难以抢占。
  
  现在传统家电品牌商大体采取了“求同存异”的策略,即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产品等家庭核心产品进一步往智能、健康、节能方向靠。所谓的“异”,即各个产品线进行主次之分的区隔,如冰箱强调市场地位,冰柜要求稳定增长,洗衣机要快速增长;空调探寻新业务增长点,把握行业发展潮流,创新业务模式。
  
  三、物联让生态比单品更可能胜出
  
  为了赶上智能家居这趟红利列车,作为拥有硬件制造核心技术与能力的传统家电巨头并不希望掉队。鉴于自身缺乏互联网思维和能力的弱势,大多选择了一边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一边选择与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的模式。
  
  2014年末,美的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除资本层面外,小米与美的将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态链、移动互联网进行多种模式的战略合作,包括双方在智能家居、电商、物流和战略投资等领域的对接。
  
  2015年初,海尔与魅族的跨界合作落地,魅族入驻海尔U 智能家居平台,海尔将向魅族开放其U+平台SDK,使魅族手机可控制所有海尔智能家居产品,同时魅族也将向海尔开放apps系统级别的权限。海尔U+希望通过开放的接口协议让不同品牌与不同种类的家电产品接入平台,实现系统级别的交互,终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
  
  在2013年至2014年掀起的创业浪潮中,国内诞生过一批新兴智能家居产品品牌。其中不少是从单品切入,包括智能家电、智能插座、路由上网设备、照明系统、娱乐设备、健康健身设备、安防系统等多项产品。但很多仅是昙花一现,包括很多曾经在Kickstarter、京东等平台上的明星产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以单品切入的创业方向上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从硬件设计制造的工艺、生产流程控制、原材料采购方面的经验不足,到产品的品牌营销与销售推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瓶颈。
  
  2、“创新鸿沟”,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所谓的创新鸿沟是指一款产品由小众到大众化的普及障碍。比如,一款新的智能音箱出来,首先可能很多好奇的极客会成为批购买用户。接下来,第二批主要客户将集中在竞品公司中,如海尔出了一款智能产品,那么美的肯定会买,格力也会买。
  
  但真正要普及到第三批更为广泛和大众化的用户群就是非常困难的事,尤其对于以单品进入物联网的公司或创业者而言。
  
  四、终端产品后比拼的究竟是啥?
  
  毫无疑问,未来的智能家电将朝着家电本身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家电本身所带的传感器越来越多。比如空调除了具备基本的功能之外,内部的零件带有很多传感器。可能,一旦某些零件出现问题,将自动联系维修服务人员。一个智能烤箱或者微波炉,能够自动形成健康菜谱。
  
  但如果仍是以传统家电产品为原型,各家品牌商的产品难以产生较大区隔,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首条参考标准仍是性价比吗?可能情况将有所不同。
  
  据业内人士向本站分析,以智能家电为载体,为用户提供便捷而的服务,具备本地性、快捷性,将成为家电企业的一条转型思路。
  
  比如,在智能冰箱上的显示屏上进行菜谱推荐,进而推送冷链配送服务;还可能通过用户的饮食情况,判断出用户的身体状况,提供饮食建议甚至形成诊疗计划,这时候,家电厂商可能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再推荐合适的家庭医生上门进行健康服务。
  
  类似的服务正在落地,如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已与Uber进行合作,通过家中音箱实现语音叫车服务,国内则是京东在推动同样的智能化服务落地,通过叮咚(DingDong)音箱来实现国内滴滴、e袋洗等服务等对接。家电产品实现智能化的更大意义在于,在用户生活的三公里或短距离范围内,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入口,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应用、服务咨询信息。
  
  “基于家电类产品衍生的生活化本地服务,或许将成为硬件产品外更大的消费需求点”,业内人士判断。但他同时强调,虽然相应产品已经推出,但后续的用户转化率和催成单数仍需要一定时间测试和考量。
  
  五、结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大?
  
  总体而言,厂商们现阶段能提供的智能家居类产品仍与消费者的理解具有一定偏差,大多厂商无非是在产品上添加Wi-Fi模块,通过手机来控制产品的开关设置等,他们并未做到真正的智能。目前来说,所有的家电厂商都是在做智能的步,那就是可以控制,而非一起联动。
  
  真正的智能家居,需要同在一个屋子里的多个设施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而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设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单个智能化产品切入物联网生意确实难以撬动。如果众多品牌仅形成自己的信息和产品孤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
  
  此外,产品设计方面脱离实际应用场景,这也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产品形态的调整,或许还应该建立在原有的产品形态上和功能应用层面,否则所谓的智能化产品不过是画蛇添足。当产品本身的驱动力降低,更多的智能化还依附于产品背后的服务阵队和资源的完善。

上一篇:丽水山体滑坡救援科学展开 安防设备担起重任

下一篇:纵观OLED照明产业 全面普及颠覆市场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