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杂谈:国内LED产业运作循环“输血记”

来源:行家说APP
2016/9/14 15:35:2128892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关注LED产业圈的人一定都知道,9月涨价潮起,让很多人看到了LED产业的“回春”。不过今天我们不谈“涨价潮”,我们来谈一谈关于国内LED产业的“LED输血记”。


杂谈:国内LED产业运作循环“输血记”
  
  某天,国内一老板和一位中国台湾LED上市企业老总在古色古香的办公室中聊天。品茶换盏之间,这位老中国台湾总突然抛来一句:“大陆某某和某某两家LED上市公司连续多年的纯利润和政府补贴之间比例很暧昧哦。”言下之意是要来证实消息的可靠性。这些年,我们经常会在专业或大众媒体中看到某地方政府一次性给予当地LED寡头数千万元乃至过亿元的现金补贴,有的地方甚至每个半年度都会发生。然后股价便上升,然后股民可交代,然后股东有分成,然后收购能继续,然后就循环上述的各种然后。
  
  寡头说:我要买设备,当地政府便答应:给钱;寡头说:我要建厂房,当地政府便答应:给地。而获得补贴的公司无一例外地将其计入当期损益。所以,即使产销亏损,季度和年度的账面数据仍是美丽的。这样的“输血”有些赤裸裸。

  难怪业内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前两年是和照明相关的企业都搞LED,现在已经发展到此前和照明行业不搭边的资本也来搭利好政策的便车。但是他们的目的不是制造,而是迎合地方政绩获得政府补贴,导致产业无序竞争加剧。
  
  这时,蓦然想起的了吴宗宪,媒体之前来对他的长篇累牍,其实稍作提炼,无非是“LED、亏损、破产、经营不善”等关键词。娱乐大师也去兼职搞LED,无暇顾及、经营不善自是失败的诱因之一,但中国台湾如果放弃对良好产业环境的营造而将资金挪来搞地方政府输血式补贴,也许吴大师之类就不会有亏损乃至破产的烦恼了。
  
  并非仇富,但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补贴输血,这些国内LED“大佬们”的盈利能力很可能还不如行业中小规模却能自行“造血”的“小弟”。诚然,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寡头们的“资源和本领”,何况这又是“周瑜打黄盖”,非议此事总有点吹毛求疵。而且,没有这些补贴,LED产业链的规模确实未必能迅速壮大。
  
  说完大环境下的“输血”模式,再来看近期频频传出上中游规模企业产品涨价的消息,就能了然于胸。按理规模做大了成本理应下降才对呀,为何反其道?有人说是满血有意为之,有人说是贫血慌张之策,但我想,究其原因,其实也不外乎此:1、垄断地位既成,话语权不用白不用;2、谁都不会嫌钱多,何况广积粮草可以去兼并购;3、哪怕开足马力,也顶不住少了或者没了补贴后的乏力和贫血。
  
  第三点是不是主因就不再赘述。只是,对能(或者说“只能”)自我造血LED中小企业群,寡头们可以傲视他们的规模,藐视他们的研发,贱视他们的价格,但却不应该漠视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当然,以拖欠货款和牺牲品质来维系生存的组装厂除外)。
  
  国内中小LED企业其实是时刻经受着融资难的煎熬。这批企业经历数年的沉淀积累而渴望做大做强之际,却苦于资金不继而不得不默默守候甚至铤而走险借下高息贷款。君不见,近又有LED产业基地出现产值过亿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老板跑路的事件。
  
  目前,国内七八千家LED应用企业超过95%仍是中小微规模,从产业链的货款循环流动来看,如果应用端“发高烧”,中上游肯定“感冒”,而出于对收账风险的担忧,中上游也会加快货款催收,下游资金必然更加紧张。
  
  好不容易,大家都盼到了来自国家层面的对LED终端的补贴和扶持,但资源有限,释放下来,仍是只惠及地方LED寡头。更不容易,五年补贴高峰期即将远去,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分化格局在地方行政保护的语境下已然形成且得到不断的巩固。
  
  五年前,也许很少人会相信:LED能统治照明光源领域;五年后,应该很少人会怀疑:LED已经代表着照明的未来。在这个人神共“奋”的准LED时代,激励“造血”还是变相“输血”,不单是关系到部分LED企业生存与发展,也是国内LED产业的能否实现健康血液大循环的问题。
  
  幸亏,除了“输血”依赖,我们还有几个领域能做文章:聚焦单品突破、不断技术微创新、定位差异化竞争、高性价比产品、建立多元渠道通路、借力电商直达终端消费等。
  
  未来,这些或许才是具“造血”价值的筹码。

上一篇:除了指纹识别你还知道哪些身份识别呢?

下一篇:科技巨头争抢智能家居市场 万物互联是关键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