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交站走进生活 出行配上“千里眼”不再是梦
- 来源:赛迪网
- 2016/9/1 17:34:3937005
智慧公交站走进生活 出行配上“千里眼”不再是梦
智慧公交站
出行时,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搭公交车出门时,总为自己要搭的公交车啥时候到而焦急?上了公交车后,又开始担忧前方道路堵不堵?在换车时,总不知道哪辆车才是优选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影响日常公共出行的“痛点”,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也只能听天由命、有心无力。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信息化、智能化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又岂能让一个公交车站把我们的生活拦在“智能”之外呢?在我国的山东、浙江等地,已经开始推行“智能公交车站”,通过云计算和云平台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时监测周围路况,为乘客提供出行的信息服务,让乘客好似配上“千里眼”,一览百里之外的路途。
何为“智慧公交站”?
这不仅仅是一个公交站,更需要把交通信息、公交信息、公众信息和政府信息相贯通,从多方信息综合调度、指挥之中才能彻底实现“决胜千里之外”的交通选择。从多个系统的数据调用到数据分析,后才能呈现给民众一个佳的线路选择和出行服务。虽然民众看到的只是一条信息提示,但背后却是“数据多跑路”的过程,这其中离不开信息处理的、智能、准确。
“智慧公交站”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集成电子信息、工业设计、软件等多方面的技术研发成果。此解决方案需要整合电子信息、光伏、智能控制等诸多先进的技术,同时加入工业设计理念,后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用户进行“量体裁衣”式定制化设计。在项目运营中,可以通过PPP或其他多种投资合作方式,不但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还能促进城市社会资本流通运转,项目运行机制十分灵活。
智慧公交站的解决方案在推出之初,就是希望能适用于城市公交站的新建、改造和升级等多种应用场景,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和平台搭建为民众提供的出行方案,也让智慧城市建设方达到投资和效能的平衡。
别人家的“智慧公交站”
“智慧公交站”的前景确实美好,实际落地运行更需要技术手段大力支撑。作为专门从事通信控制技术的国家一类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一直深耕智能交通领域,在技术研发和项目承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该所研发的“智慧公交云平台”正是升级改造的公交系统,可以将公交信息大数据处理后的实时结果同步到公交站牌和乘客手机端,让乘客每时每刻都看到身边的交通路况,大大提升出行效率和出行便捷性。据了解,该所已经在嘉兴开展项目落地和运营,日前已成功中标当地的交通建设项目。
此概念的提出并不新奇,能够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等实现此概念,这确实是智能交通领域的轰动事件。这不等同于以往理解的“刷支付宝上车”、“实时公交查询”等单一功能,而是公交出行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车站顶棚、站台、站牌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布局,让大众享受到“别人家的公交站”级别的服务。
为了进一步深入“智慧公交站”,此次专门采访了中国电科第36所制造部(嘉兴工业设计中心)副主任管宇辉,从智能公交车站的本质和特色阐述了“智能公交车站”的全貌。
他介绍到,从技术层面讲,“智慧公交站”综合应用了多种现代技术,将成为智慧公交系统的“神经网络结点”、城市光伏微电网结点和物联结点。从市场运作上讲,此设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定制方案,不再以固定的产品推广模式,追求经济性和适用性。从项目特色来讲,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等问题,融合了人机方面的优化设计,显示更加直观,更加符合用户的自然感受。
现实很骨感?
在“智能公交”需求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实时推送信息、实时更新交通路况以提供优路线,是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目前,很多实时公交软件和APP相继推出问世,抢占市场先机的同时,也表明未来智慧公交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贴近民众需求,解决“痛点”问题。比如日前为火热的“车来了”软件就是其中代表。
据悉,“车来了”正在全国73个城市为6000万用户提供公交实时信息。作为典型的数据驱动型企业,它正是落于公交服务系统数据上,通过大数据与深度学习,“车来了”可实现至“秒”的公交数据实时整合,用户可清晰获取每日赖以出行的公交信息,如现在走到哪,是否正堵车,什么时候到站,整条线路的实时通行状况,从而将充满不确定性的时间之旅做到可控。这一设想确实具有很大前景,而且在实际落地时也广受欢迎。乘客在信息获取上更为方便后,在实际出行时更需要有人性化服务和舒适的出行体验。这就需要在“智慧公交站”的建设中下功夫。
现实并不是一片美好,在“智慧公交站”大范围推广之前还需面对实际问题。首先,很多城市的3G、4G网络并不通畅,这就会造成公交信息的传输延误或传输错误。这也表明,此项方案并不适合所有城市,不能让各个城市蜂拥而上、大跃进式地推广,而是因地制宜,在合适的土壤培育“智慧公交站”。
另一个问题是现实的财政支出。很多城市政府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临着更多的资金压力,同时对公共设施的建设仍需加快脚步,这就造成类似“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难以为继,甚至有些项目无奈夭折。当前较好的方法是“PPP模式”运作,盘活社会资本、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减少政府压力。
当然,在我国未来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 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将会更加完善网络通信设施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中找准每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不能粗犷地跟风发展,也不可“大跃进”发展。
智慧公交站还需更“智慧”
可以看到,智慧公交站在备受争议中砥砺前行,一方面技术研发不断升级,让人类出行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但另一方面,技术与人类需求的匹配程度也成为智慧公交站的重点议题。技术发明、改造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不能一味关注技术提升速度,而忽略人类简单的内心需求。
对此,管宇辉也表示,目前智慧交通建设有些太过于强调架构和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了老百姓真正关心的问题。但是,智慧交通大的受众是老百姓,技术研发时应该更多地倾听民众内心想法和意见。技术只是我们为了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应该成为目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