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箱也搭上“智能”大桥 智能真的*?
- 来源:钛媒体
- 2016/7/18 8:54:0624975
近年来,“智能”、“物联网”成为了科技互联网行业的热词。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门锁、智能手表……凡是出了什么新产品,要是不和“智能”挂钩,都会让人感觉out了。
如今,连垃圾箱都可以是智能的了。智能垃圾箱确实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的改变,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体现了互联网思维。但是“智能”真的是“万金油”吗?在智能产品铺天盖地的年代,是否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呢?
智能垃圾箱实现诸多功能,满足用户更高需求
臭气环绕、苍蝇乱飞,这是我们对传统垃圾箱的印象。每天扔垃圾时恨不得自己是灌篮高手,扔完垃圾后马上又跑得远远的。垃圾箱不仅脏,还可能传播疾病,但是没有垃圾箱又不行,这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今年年初,北京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智能分类垃圾箱。只要扫描二维码,垃圾箱便能够自动开启。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类垃圾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二维码,有专人将它们发放到居民手中。通过这些二维码,系统能够记录每户分类投放垃圾的情况。此举旨在培养用户的分类习惯,提高垃圾回收的率。
根据智能垃圾箱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厨余垃圾的数量是其他垃圾的6倍,早7点为市民倾倒垃圾的高峰期。负责人表示:“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给物业,高峰时间加大垃圾处理的频率”。除此之外,住户倾倒垃圾的不同重量对应着不同的积分,有一定积分的用户可以通过兑换礼品。
其实,北京市并非推广智能垃圾箱的地区。去年在重庆市的商圈内,政府布置了150个智能垃圾箱。在50厘米距离以内垃圾箱自动开启,当市民投入垃圾后,垃圾箱会礼貌地说“谢谢”。这种场景相当有画面感,说“谢谢”大概是因为投入垃圾的市民“喂饱”了垃圾箱而且也为环境的洁净作出了贡献。
此外,智能垃圾箱还具有其他令人惊叹的功能。智能垃圾箱不仅可以自动除臭,而且当垃圾总容量达到80%的时候,会自动给环卫工人发短信。如果垃圾箱内有起火隐患,会自动喷洒水雾和干粉。更特别的是,这种垃圾箱相当于一个超级无线路由器,每个智能垃圾箱可以同时为60人提供免费的WIFI信号。
美国Big Belly Solar公司发明的智能垃圾箱上则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在室外可用太阳电池提供电源,在室内则可插上直流电源进行供电,其大输出功率可达30W。
除了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对于垃圾箱来说,智能系统可以使垃圾的回收率增加,北京市今年上半年的餐厨垃圾回收量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0吨。推广智能垃圾分类还能够使垃圾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
智能垃圾箱不仅功能繁多,而且在它的设计中,也体现了互联网思维,这也是智能产品中重要的一点。
智能垃圾箱潜在价值大,智能产品离不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大的颠覆性在于,它让万物之间都有了联系。不仅可以缩短地理距离,也能缩短心理距离。有了互联网,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几率大幅增加,信息的交换达到了频繁的程度。不仅降低了成本,亦能实现快速扩容和成本复制。
关于智能垃圾箱,大的价值就在于用户提供内容这个web2.0法则。它能够将用户互相联系起来,让用户为其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垃圾反应了一个人为真实的消费习惯,这也是垃圾有价值的一点。就连警察办案,都往往能从垃圾中翻找出有价值的证据,足见垃圾有多么重要。
智能系统可以对垃圾进行扫描,虽然目前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是可以被实现的。未来,每种产品上都可能增加一个产品信息的射频识别。当它们被投入垃圾箱时,可以被快速扫描。
通过智能垃圾箱,还可能获得统计数据,并将其销售给周边的商场。商场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了解未来要备货的数量。在信息时代,大数据的价值不言自明。商场甚至能根据这一数据进行广告的投放,达到提高销量的目的。
此外,智能垃圾箱有可能成为一个社区的互动平台。谁想找顺风车,谁家物品闲置,谁遗失了物品,以后这些事情都可以发短信到垃圾箱。智能垃圾箱会在显示屏上显示这些信息。可以说,智能垃圾箱为社区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
实际上,这里面体现的是互联网思维,这种思维在智能产品领域是极其重要的。
如今人们总是爱说物联网,物联网的宗旨是万物互联,而互联的本质就在于信息的流通,我们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收发信息,分享在其中是重要的因素。
如今的智能产品的特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微动一下某个小按钮,就可以操控智能产品实现诸多功能。未来,互联网甚至会使所有的智能产品连接起来,实现真正的智能。
然而,“智能”真的是*吗?智能垃圾箱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的一些功能体现出产品过度设计的弊端。其实在当前的智能产品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过度设计”的问题。
智能不是“万金油”,满足刚需极为重要
当今时代,各种智能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在智能产品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设计”的问题逐渐凸显。
以智能垃圾箱为例,其实垃圾箱的需求极为扁平,那就是人们需要把垃圾扔进去。如果倒个垃圾需要先扫二维码,而且还要到处找垃圾箱,这会成为用户的痛点,很可能逼着用户随手丢弃垃圾。
此外,对于垃圾箱来说,互联网的交互和通信功能属于过度设计的伪需求。垃圾箱的位置是否明确,容量是否足够,标识是否易懂,才是人们对于垃圾桶真正的需求。因此,垃圾箱的智能化似乎存在着设计过度之嫌。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智能垃圾箱中存在,在智能冰箱、智能开关等智能产品中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比如智能开关,可以通过手机控制。但是,直接按下开关岂不是比打开手机应用,然后调出相应的项目更为简练?再比如智能冰箱,可以查看食物的新鲜程度,还能够控制温度。然而,熟练的主妇们一眼就能看出食物是否新鲜,根本犯不着去应用中查找。冰箱的温度也可以直接用冰箱上的按钮来控制,不必使用手机。
这就是过度设计的例子,这种例子在当今的智能行业中不胜枚举。互联网思维并非百试百灵,“智能”这一概念也不是“万金油”。垃圾桶的智能化足以引发我们对智能领域过度设计问题的反思。
在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半成熟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总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企图通过一些然并卵的噱头和概念吸引大众的青睐。用这种心态做出的产品所强调的需求必定都是伪需求,就算加入互联网思维,也只会设计出奇葩。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丢掉不必要的矫饰,还原到基本需求中。真正的智能不易实现,重要的是用脚踏实地的态度,让产品先满足用户的刚需,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基本条件满足后,再依靠“互联网+”等各种思维进一步创造附加值。适度设计,逐步发展,或许才是智能产品领域未来产业链条的正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