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波带”助力青岛智能交通 畅通无阻不是梦
- 来源:大众网
- 2016/6/17 9:39:0416950
“绿波带”助力青岛智能交通 畅通无阻不是梦
体验:有“绿波带”的道路开车很爽
开车从香港中路山东路路口出发,一路向西,经延安三路、东海二路、太平角六路等路口来到鱼山路,沿途所过信号灯10处,均为绿灯,有些绿灯的放行时间还比较宽松,比如在武昌路文登路路口,经过时发现绿灯还有28秒的空间。
开车从太平路经莱阳路、正阳关路、香港西路、东海路至石老人,沿途所过信号灯20余处,但只在香港西路太平角六路路口、山东路东海路路口遇到红灯,其他均为绿灯。
同样的时段,同样的交通状况下,以同样的车速行驶,沿深圳路从南端至辽阳西路路口,沿途信号灯5处,遇到了4个红灯。相较而言,深圳路上的车流量不及上述市区道路,交通环境更为宽松,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呢?原因很简单,位于市区的前两条线路都使用了“绿波带”,而深圳路并没有。
从市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了解到,目前,市区已经形成“绿波带”的道路有52条,均为主次干道,以商圈、景点、主干道等交通繁忙区域为中心,分布在以下区域或道路上:东部商圈、浮山后区域、火车站商圈、台东及辽宁路商圈、人民路-瑞昌路片区、重庆路、黑龙江路、李沧商圈、世园会周边。
揭秘:“虚实”结合让畅通落“地”
“‘绿波带’是一种交通信号控制方式,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市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主任阎冰如是说。在“绿波带”背后,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支撑,比如信号灯的单点自适应控制、干线自适应控制、离线自适应控制、区域控制、溢出控制,再比如联网信号机的使用、端口交通数据的收集、分析等,这一系列的智能保障,为滚滚车流铺设出一条无形的“绿波带”。
据了解了解到,“绿波带”要正常发挥作用,不仅要适应道路上不同的交通环境,还需要和周边区域的交通相协调,统筹兼顾,否则,独立难支,难以发挥作用。让“绿波带”在实际运用中尽显身手,离不开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子系统——平行管控系统,平行管控分为虚拟管控和实际管控。“智能交通系统建成后,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该系统来开展的,在此基础上让智能交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交通组织做出优化调整,而优化调整方案不能简单地投入实际运用,首先将组织方案通过虚拟系统来演练一段时间,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予以修正,待成熟后再投入实际运用,这保证了优化组织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也保证了‘绿波带’的功能有效形成。”阎冰说。
效益:每年节约行车成本1亿多元
2013年10月,青岛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近3年的时间。去年8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对青岛市的智能交通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应用,让青岛市的路网平均车速由之前的13.91公里/小时提升至19.54公里/小时,高峰时段的平均速度由10.34公里/小时提升至12.32公里/小时。主要变化表现在:首先是降低了行车成本,按照统计周期计算得出,一年工作日能节约行车成本约为1.12亿元;其次,减少了出行时间,同样计算周期,各类机动车为出行用户工作日减少的出行时间总量为3585.9小时,一年工作日提高社会总效益18.7亿元;第三,缓解了交通投资,减少了道路扩建里程;第四,间接促使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第五,提高了社会就业水平,也促进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比如市民的交通守法意识和礼让意识都有所增强。
什么是“绿波带”
“绿波带”使用的是智能信号灯控系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地下线圈等感应马路上的车流量,然后自动对道路上的若干信号灯进行协调,使车流在一定方向上按一定的速度行驶,在依次通过这些路口时能够绿灯通行,以达到减少停车排队次数,优化车辆通行秩序的效果。“绿波带”主要是为了保证交通流的畅通和安全,尽量减少车辆在路口的停留时间。比如说,路口A至路口B,车速控制在每小时50公里,车程为1分钟。当路口A的绿灯亮起时,车辆起步,此时路口B还处于红灯状态。1分钟后,车辆到达路口B,此时信号灯刚好变成绿灯。而从驾驶员的角度看,绿灯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行,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绿波带”。
“十三五”将实现全覆盖
据了解,青岛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并未就此止步,二期工程将在年底招标,分期建设。“十三五”期间,青岛市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覆盖及管理将提高至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市区各主次干道,也将实现“绿波带”的全覆盖。届时,市民的出行将更加顺畅。需要注意的是,“绿波带”的功效发挥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每小时40至50公里的车速,没有乱停车,车流未饱和。因此,为了让“绿波带”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需要遵守交通法规,杜绝乱停车,同时,交警部门也会加大对乱停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保障通行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原标题:青岛智能交通不断优化 52条道路形成"绿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