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 来源:中华网
- 2016/6/17 9:31:5320678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建设水平,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整体的城市建设需要基于大数据而不断推进。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里,我国经历着新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6.1%,城镇常住居民已到达7.7亿,在“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每年城镇人口递增2000万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总人口。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城市在管理及服务质量上凸显出大量问题,这也使得我国面临着城市管理及服务与新型城镇化概念大相径庭的尴尬局面。由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显得格外的迫切。
智慧城市的价值体现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将智慧城市的整体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互联层、应用层。感知层是对信息的采集,也是处于问题发现的前端;互联层是对信息的接纳,从而系统化的将接纳的信息形成互联共通;应用层是对信息的分析,终使得问题得到智能解决方案。
单从感知层来讲,城市中所有基于传感系统而构建的信息设备都将实时监测整座城市的运行状态。而传感系统回传到大数据监管智慧中心的信息,就是感知层所发挥的价值。感知层处于智慧城市的基础部分,好比金字塔的底部,是整个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石。只有通过感知层所采集的视频图像、温湿度,甚至是水质变化等城市运行状况的信息,才能使得互联层及应用层作出快,准确的智能反应。而互联层及应用层更像是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是智慧城市的大脑。通过一系列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再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平台或者手段解决相应的问题。这就构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而整体的智慧城市就是通过大量的且不间断感知层到互联层再到应用层整个过程而构造的。
由此,智慧城市的构建可以理解为互联共通,物物相系的过程。从城市交通中道路拥堵的监测及疏导到城市安全中智能视频快速的疑犯人脸识别;从城市生活中便捷惠利的日常生活到电子政务中政府工作效率提高以及无纸办公。这些无不使得城市逐步的走向智慧化,数字化,物联化。而智慧城市重要的价值体现就在服务于“人”的本质。无论是交通、环保、民生、政务或生活等都是围绕“人”在建立一个佳的城市生态系统。
智慧城市的建立
智慧城市必定是基于政府主导而打造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向前,城市已不在是仅仅满足于居住而打造。基于原有城市的布局以及资源配置,资本市场和专业的运营团队,将在政府主导下,共同提升整个城市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温度感应、空间地理等先进技术都将被运用于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是以服务于“人”为本质,围绕“人”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习惯,通过“智”的方式来打造及管理整个城市。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必定占据推动智慧城市建立的主导地位。再由政府建立有效的动态支持机制,与资本市场及智慧城市整体方案集成商组建专业智慧城市运营公司。近年来,智慧城市概念实践得较好的城市都是通过PPP(公私合作模式)的架构而建立。政府作为资源整合的主体,引入更多社会资金,再通过智慧城市整体方案集成商将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到实处。
荷兰阿姆斯特丹作为的智慧城市,通过多个智慧城市计划(Amsterdam Smart City)基于PPP机制,将整个城市纳入智慧系统。不止有效的改善行人与自行车的阻塞问题,为市民与观光客提供新的出行方案,而且在智慧停车、能源使用以及整个城市电网都有明显的改善。而作为生活水平高的地区之一——维也纳,同样是通过建立基于PPP的合作组织,TINA Vienna,使得政府与民间共同建造智慧城市,从而提供更多的电动交通,密集住宅区重划等解决方案。
基于城市的基础传导设备建设,发现现有的城市问题,再通过PPP的合作模式,从而构建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终回归问题的本身。整个过程在PPP合作模式之下,每个环节都将发挥自己的长处,无论是政府部门的整合能力,还是资本市场的募资能力,或是智慧城市整体方案集成商的解决能力,终都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得到体现。
中国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过程,从基础设施的布局,到现代科技的运用,再到不断完善更替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智慧城市的起步阶段,也就是基础设施的布局。2013年1月,我国发布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计90个。据《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我国约有500多个城市相继提出或者开建智慧城市,其中95%以上的副省级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均在此列中。
我国智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投资总规模就已达到近5000亿元,并带来近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预计在2019年,我国智慧城市总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其中,仅IT投资市场在2015年就已达到2480亿元,并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增长。预计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对发展智慧城市的持续深入,在2018年,仅智慧城市IT投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4200亿元。
就目前而言,在国家鼓励发展智慧城市以及“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无疑将保持高增长率。从“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到消费升级对产业的优化,每一个步骤都在预示着与人密切相关的城市将成为未来投资的重点。而在城市之中,人们也不仅于去建造房屋,而是需要创建一个智慧、物联、数字且背靠“互联网+”的智慧城市。因此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才是未来投资的重点之中重点。
我国智慧城市的未来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应依据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科技创新,以人为本这四大基础来打造。智慧城市并不是单一的企业参与或者行业参与,它是依托多个行业,多家厂商,多个环节共同建立的。因此,在未来,政府应当继续担任智慧城市的*,整合各方资源,在基于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全力打造全生态系统的智慧城市。
目前而言,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识别问题,整理问题的阶段。除去紧随政府打造智慧城市的节奏之外,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提出、整合资源能力以及对当地文化的把握,都将决定未来各个智慧城市运营商的市场占有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