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之大合作:航天智慧+华为
- 来源:企业网D1Net
- 2016/6/12 9:10:2518570
说到底,作为城市的重构载体,智慧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那是一座综合型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关于经济、生态、生活、民生、环境、发展等等综合的、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诉求。这种诉求需要倾注多少智慧?需要多少经验的累积才能完成?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跟踪总结发现,智慧城市应定位于大战略、大智慧、大合作。
智慧城市之大战略、大智慧
大战略很好理解,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开始就应做好未来1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规划,这是一座城市未来发展无限可能的畅想及实践,做不好战略规划,或者战略规划的基础及空间都把握不好,这样的智慧城市建设可能也是只能开个头,却无法走到尾。
大智慧,也很好理解,没有统观城市全局的视角,没有对城市发展未来趋势的把握,没有对本土城市优势与劣势的分析与规避,所谓的智慧城市建设终也只能是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微末应用。目前很多的“智慧城市”建设一般处于这个发展阶段。
大战略与大智慧,这是一座城市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当然,其背后有一堆的智囊团,笔者就不多言了。对企业而言,笔者今天重点想说的是大合作。
智慧城市之大合作:航天智慧+华为
智慧城市的前瞻性,涉及部门的多样化,业务的繁多性,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是周期非常长,标的额巨大,工程异常复杂。只有大合作,创造出符合建设需求的模式,才将真正将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笔者今天将列举航天集团与华为公司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合作建设经验供业界借鉴。
航天集团很早就看到了智慧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的发展趋势,并在2014年成立了航天智慧,专注于智慧城市业务的拓展,航天智慧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智慧城市业务上的抓总平台也是总体单位,通过资本纽带和内外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建立了协同运转的组织管理体系,成为智慧城市总体技术平台、系统集成总体单位、市场营销总平台、产业化论证的总平台和智慧城市资本运作总平台,从而提升了中国航天在智慧产业上的积聚效应,成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单位。
航天智慧具有复杂系统的顶层规划、设计、研发、实施及运营综合能力,在行业领域具备专家级的理解能力,在多专业多研发方面具有优势,本着“厚德、精进、共赢”的企业精神,不断开拓努力进取,结合智慧城市业务的市场需求,打造惠及民生、智慧的城市服务管理体系。
航天智慧的优势在于解决方案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管网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此外,高水平的传感器技术也是其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优势之一。
尽管航天智慧拥有很好的优势,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全春来仍然认为:“我们一定要有合作伙伴,要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圈,才能促进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
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则干脆直接:“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包罗万象,从一个智慧城市项目发展来讲,包括前端的规划设计、集成上升到业务运用,底层的基础设施、后期运营等等。从业务角度讲,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公共安全等等,这个概念非常大。我们认为没有哪个公司有能力能够涵盖智慧城市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同样秉承了“聚焦和被集成”的战略,聚焦在智慧城市的ICT基础设施领域,通过被集成战略,开放我们的能力,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提升智慧城市能力,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大合作背后的智慧:界限清楚,没有冲突,互补性强
笔者在梳理航天智慧与华为的合作案例时,发现其成功的合作背后一定有着大智慧。航天智慧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集成、实施、运营以及业务运用提供有着非常强的实力,华为则有着的ICT基础设施技术及产品,双方在智慧城市的战略当中,界限非常清楚,没有冲突,同时互补性非常强。
全春来说:“航天智慧挑选合作伙伴非常谨慎和认真,华为在中国乃至都是好的ICT企业,华为以三大板块为核心,在技术及产品上的投入均走在世界前面,这一块正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此外,华为的基础设施、通讯、云管端等方面的技术及产品与航天智慧也形成了互补关系。”
杨萍则提出了促进合作伙伴四个转型的论点:“,从单纯利益关系向文化和价值观认同转变;第二,从通路型渠道向解决方案型渠道转变;第三,从单纯的设备销售到设备销售加能力销售转变;第四,从单纯的满足客户的办公系统需求向满足客户生产系统需求转变。”从这四个转型可以看出,华为强调合作伙伴,更加注重于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共同提升解决方案的能力,共同提升为客户服务的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的六大成功经验
从中国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要重视以下六点:
一是跟政府及金融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航天智慧建设的苏州吴中为例,航天智慧跟苏州吴中政府合作建设运营公司,通过华为的技术、产品和平台,共同建设运营公司;再是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成立基金,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提出一套可落地、可实施、可行的技术体系架构,较好的方法是将奥运、世博会、亚运会等项目的科学架构转到智慧城市建设上。奥运、世博会、亚运会等项目单体信息化技术项目规模很大,高的可以达到5、6亿,涉及的部门很多,十几二十个委办局都需要协调,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架构。城市级建设分为三层,一层围绕信息基础,一层围绕信息平台,一层围绕应用。信息基础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等相关方面。信息平台包括城市级信息资源交换、数据中心等。应用层则包括公安、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可以解决不同的城市的不同的需求,共性的东西可以统筹,就是信息基础和信息平台,个性的东西我们需要进行差异化地设计和落地,那是面向各个行业领域的经验积累,所以解决差异化的方法,就是要在各个地方有经得起实践检验、可落地、可实施的一套科学的技术体系架构。
三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自主可靠,要真正把优势的技术、产品、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四是重视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武汉智慧城市项目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标志性项目,是因为它是面向解决大城市的综合问题,从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设计入手解决其复杂问题
五是智慧城市建设数据共享和开放是关键,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目前政策和标准在这方面已基本成熟。
六是重视资金实力,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此,需要有资金实力突出的企业参与进来,可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设立智慧城市产业基金,支撑客户智慧城市长期建设的需求。
小结
智慧城市涉及到政府、老百姓、企业,并终为这三者服务。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每个企业都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构建自己的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的大战略、大智慧,其实终都落实在“大合作”上。正如杨萍所说,没有哪个公司有能力能够涵盖智慧城市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与政府的合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与企业伙伴的合作,“大合作”便体现了这种智慧。